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理學下的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心理學為培育社會心態提供了新的視角,領導干部社會心態的培育要以他們的積極社會心態為出發點,在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力作用的同時加強領導干部積極心理的塑造。這樣有助于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心態健康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為實現國家的社會目標和諧穩定發展奠定心態基礎,為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社會心態環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
我國在物質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其中之一就是社會心態問題。總體而言,我國的社會心態呈現積極健康向上態勢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自2006年起,我們的黨、政府和社會都在關注和努力進行社會心態方面的研究培育工作:2006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2017年黨的報告,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定期的《社會心態藍皮書》等。作為一個特殊的重要群體,領導干部社會心態積極與否,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和諧,還關系著社會氛圍的形成。培育領導干部積極的社會心態,是社會變革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心理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在社會上起到帶動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良好的心態基礎,同時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心態環境,有助于黨政干部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與能力水平的發揮,有助于公共權力的履行,推動國家治理與改革進程。
一、積極心理影響下的社會心態培育
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學者都對社會心態進行了研究,但學術界卻并未就社會心態的內涵達成統一的共識。心理學也在積極探索和界定社會心態,如“社會心態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作用于社會群體,產生的具有彌散性和普遍性的社會心理感受與反應”[1]79-83。“社會心態是在一定時期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影響下形成的,社會中多數成員表現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并成為影響每個個體成員行為的模板”[2]104-124+244。從這些界定中可以看出,社會心態是一種具有時效性、普遍性、對社會成員具有影響力的心理感受和行為反應。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積極心理學也為培育社會心態提供了新的視角,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對領導干部的社會心態進行研究,有助于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心態健康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1.要注重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傳統的觀點更多關注于如何消除消極的社會心態,而忽視了對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以積極的視角去解釋心理現象非常有利于整體心態的培養。尤其是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都會給社會和民眾的思想和觀念帶來很大沖擊,使其出現社會心態問題,但是大多數研究更為集中在社會心態消極的一面。對消極的一面過分關注就會讓大家對社會心態的評價出現偏頗,而積極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社會心態的新視角,研究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積極社會心態,這樣才能擴大積極社會心態的影響力,讓社會心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2.要重視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研究如何生活得快樂、成功與有意義。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先天潛能和環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正向心理特質[1]79-83。美國心理學家桑雅•呂波密斯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心存感激、時時行善、品嘗樂趣、感戴良師、學習寬恕、愛家愛友、照顧身體、逆境自持共八項具體可行的做法。擁有積極心理品質能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正與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目標不謀而合,積極社會心態是為了能夠讓大家生活得更幸福,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能夠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3.要正視積極人格特質的養成正向的、積極的、具有潛在的能力和力量的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更受積極心理學家的重視。因為積極人格特質能夠消除人格形成過程中的消極因素,有助于增強人們解決困難的能力,有助于增進人們的積極體驗,有助于培育人們良好的自尊,同時還有助于保持人們樂觀向上的心態,樹立積極的價值生活理念,這些都能更好地為培育積極的社會心態打下堅實的基礎。4.要關注積極情緒的體驗作為社會心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的社會情緒包括了基本情緒、次級情緒、情緒氛圍。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是如幸福、快樂、樂觀和希望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積極的體驗在社會心態中起到了動力性的作用,能讓社會在一定氛圍下形成情緒氛圍。在心理學上,焦慮、緊張、沮喪、憤怒、恐懼等情緒都被稱為負面心理情緒,這些情緒除了會給人帶來消極的情緒與態度之外,也會令個人身體感覺到不舒適,使腦細胞釋放出腎上腺素和皮質固醇,大腦的運作能力會降低,甚至會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的開展。5.要注意積極社會環境的創造積極心理學不僅強調人內在的力量,還強調內外的互動性,也就是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作為發展原動力的內生力量,它不僅僅為社會心態培育提供原動力,還能為外在環境提供支持。雖然人不是環境刺激的被動適應者,而是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組織能力的積極塑造者,但仍不可忽視環境在塑造人們心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一個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同時還要重視個體心態和整體環境的積極互動。
二、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的重要性
黨政領導干部或簡稱為“領導干部”,是鄉鎮和科級以上在領導崗位上的干部,他們是社會上處在領導崗位的特殊群體,因而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對領導干部進行社會心態的培育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深化期,社會的各種矛盾、各種社會思潮交織,作為為政一方的領導干部,除了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外,還應努力打造健康、陽光的社會心態。只有擁有健康的社會心態,才能為做好一切工作提供基石。自2006年以來從十七大報告、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八大報告到報告,都在強調社會心態建設。如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3],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認真地開展領導干部社會心態的培育顯得至關重要。
2.領導干部群體中存在消極社會心態和不良心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推進,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總體上,我國的社會心態良好,但我們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消極社會心態:普遍的社會不公平感[4]8-10。這種不公平感存在于許多民生領域,如教育、醫療、社會財富分配、就業等。壓力、緊張、怨恨、不滿、偏激、失信等不良心態也存在于領導干部群體中。其消極心態可能成為破壞社會結構和變革社會文化的集體行動的動力來源。引導基層黨政干部正確認識自我,校正價值取向、化解偏激行為,培育健康社會心態范式,有利于充分發揮社會心態的調控、引導和外化作用,有利于社會變革、變遷和發展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因此,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迫在眉睫。
3.民眾的積極社會心態需要領導干部進行有效的引領社會上存在著由權力導致的不公平而產生的不滿情緒[5]8-10,尤其在對待貪污腐敗問題上,整個領導干部群體為少數腐敗分子背了黑鍋;對于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民眾遷怒于政府管理者;信息社會,民眾的不滿情緒易在不同群體中蔓延并泛化;這些都成為領導干部面臨的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亟須發揮領導干部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而要發揮領導干部的作用,首先要培育他們的積極社會心態。
三、新時代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的措施
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培育領導干部的積極社會心態,應根據新時代的特點,采取以下幾項針對性措施:
1.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領導干部的激勵、調適和引領作用我國學者馬向真認為,正是因為道德價值建構與社會心態塑造之間的同向互動關系,道德價值的建構就必然隨之帶來良好社會心態[6]5-10+126。得到各個階層認同、凝結著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信念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斷創新的,是與時俱進的,是主流價值觀點的正確選擇,同時也是培育社會心態的重要準則,能夠有助于形成健康積極的社會心態。因此在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的培育過程中,需要不斷深入組織開展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社會價值觀的引導,建立堅定并正確的價值體系,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觀和榮辱觀。
2.要加強領導文化建設,優化領導干部社會心態文化力是一種能夠持久、有效發揮作用的力量,它在培育積極的社會心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領導文化建設更應該強調從他們的心靈出發。通過心靈的滋養、精神的提升和心智的開發來調節和優化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規范人們的基本信念和原則[7]112-114。我國學者也從文化角度提出社會主義心態建設的一些建議。如用中國精神鑄造良好品格,改變社會認知和疏導社會情緒,激發斗志,培育自尊自信的良好社會心態[8]34-37。因此在培育領導干部積極的社會心態時,應讓他們不斷鉆研,學習研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發揮文化的力量,通過“根植于內心的修養和無須提醒的自覺”的文化素養的感召、浸潤來建構理性精神,指引心態的良性發展。
3.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積極心理的塑造加強領導干部積極心理的塑造可以從積極心理品質、健全人格的培養,以及增進積極情緒的體驗等方面進行。社會心態具有彌散性的特征,因此要做好社會心態測評,掌握相應的規律。既要幫助領導干部客觀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社會心態水平,又要幫助領導干部了解自身在社會心態上存在的風險,可以較為系統并全面地了解領導干部當前的社會心態狀況,并對潛在的社會心態風險也形成比較客觀的認識,這是我們進行領導干部積極社會心態培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擁有積極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的領導干部在與社會成員交往互動時,能擴大心理影響,從而引領對方形成積極的社會心態。當人們普遍具有積極的人格和積極的心態時,就能夠促進人們和諧關系的形成,從而促進個人、群體和社會組織健康有序地發展。由于領導干部積極心理品質、健全人格的培養主要影響因素是自身的性格特質、工作和生活環境,因此在領導干部積極心理的塑造上,不僅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有組織甚至整個大環境為他們積極心理的塑造保駕護航。領導干部自身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加深積極的自我認知、培育積極的自我情感體驗、增強積極的自我適應能力;個體若能客觀評價和認識自身,就會表現出更少的自我防御行為,社會適應能力就更強。領導干部只有不斷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才能更好地悅納自己,正確地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不斷改進、完善自我,進而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領導干部在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同時還需要增強積極的自身適應能力,也就是能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及時、快速調節自身適應周圍環境。積極的自我適應能力對領導干部在工作、人際交往、應對壓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領導干部在增強自身適應能力的過程中,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并正確地認識壓力,培養自己的積極思維并學會自我調適,尋求更多的社會支持,促使自身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四、結語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因此,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領導干部都應該保持初心不改、保持積極陽光的社會心態,以人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為目標而奮斗,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義無反顧的奮斗姿態繼續前進。
參考文獻:
[1]王益富,潘孝富.中國人社會心態的經驗結構及量表編制[J].心理學探新,2013(1).
[2]王俊秀.社會心態:轉型社會的社會心理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4(1).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朱力,朱志玲.現階段社會心態的主要特征及疏導對策[J].人民論壇,2014(8).
[5]姚偉.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新發展概觀[J].理論月刊,2020(8).
[6]馬向真,張雷.道德價值建構與社會心態塑造的同向性探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7).
[7]徐巧英.領導文化建設與健康社會心態培育的探討[J].社會科學家,2011(12).
[8]陳虹,朱志明.試論以中國精神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實現中國夢路徑探討[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作者:茅飛珠 單位:中共三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