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積極心理學下的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積極心理學主要探究人的心理和積極性,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一系列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消極因素較多,經常自我否定,對自己不自信等。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基于此,學校應該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為學生們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是當前信息化時代的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需求。核心素養的培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育他們的美德和品格,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創設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高職教育融入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高職院校教育也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教師以講授知識為基礎,鼓勵學生自由發展,成為多元化人才。高職院校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性技術人才,進而為企業的發展增添活力,為企業轉型提供幫助。但是在我國的高職院校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大部分院校重視學生技能方面的培訓,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職業責任方面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引入積極心理學,進而構建高職院校學子的核心素養,不僅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還有助于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核心素養培育是深化素質教育,進而推進教學體制改革的關鍵。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環節,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引導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能夠將學生作為主體,改變現有課堂設計,營造好的授課氛圍,創造新的課堂活力,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明確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現有的目標,激勵他們不斷向心中的目標和方向前行[1]。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即職業素養,職業敏感度是考察他們職業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夠考察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否適合當前的人力市場需求。據調查結果顯示,現如今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日常學習與未來從事的職業不存在聯系,對自身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沒有明確的認知,普遍都是通過教學的進行對自己專業的發展進行判斷,多數學生也寄希望于考取各種資格證,提升自身的技能。對于招聘信息的關注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實習或者是就業,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學生選擇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的招聘信息,進而投遞簡歷。高職院校不妨開展校企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學生實習和就業的機會,通過實際的鍛煉,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2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以賽里格曼等人為代表提出的理論,它重點強調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重在心理的健康發展[2]。心理學關注的不僅僅是解決同學們的困擾,更要關注學生們本身具有的特質,將其放大,鼓勵學生做得更好,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2.1喚醒積極認知積極心理學重在激發學生的積極力量,挖掘其潛在優勢,肯定學生的品行以及作為,引導學生在積極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自我學習,正視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這一環節中,并不是引導同學們盲目自信,而是通過一種激勵的方式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這一過程中即使出現困難,也要引導學生認知這是一種自然狀況,應該理性認知,將不好的條件進行轉化,將其視作一種優勢。這些積極因素的調動,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人格的養成。
2.2強化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強調體驗,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通過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潛能,進而幫助同學們體驗積極正面的情緒,這樣的情緒能夠有效幫助同學們健康成長。積極人格的養成也會使得同學們更加熱愛這個世界,感恩這個世界,通過感恩練習,同學們也會進一步增進自身的積極情緒,養成良好的人格。
2.3創造積極環境
環境有利于人的成長和發展,積極心理學強調學生本身具備一些優良的本質和品德,但這些優秀品德的彰顯需要環境的支持,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培育。在這樣的背景下,賞識教育顯得尤為關鍵,賞識教育能夠發現每一位同學身上的優點,進而鼓勵他們進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合理應用賞識教育,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氛圍,能夠激活學生本身具備的積極的種子,進而挖掘其優勢,使其釋放出能量[3]。
3基于積極心理的高職生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核心素養教育本質是積極心理,積極心理最終將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基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核心素養:
3.1從核心素養的構成入手
首先,應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自信、樂觀、希望和韌性,這四種心理狀態是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在遇到困難時必不可少的心理狀態。這樣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使得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始終向自己的目標前進。樂觀主義者也往往會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把失敗歸為特定的原因,而悲觀主義者則會將失敗歸結于自身,長此以往會逐漸對自己不自信。為此,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堅韌品格,使得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在挫折中成長。其次,當前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快速獲取一系列有效的知識。網絡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在紛雜的信息中挑選、鑒別、評估自身需要的知識也尤為關鍵。這就從側面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以及信息素養。只有勤于反思才能夠有效總結經驗,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需要。再者,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社會,高職院校是學生學習技能的渠道,社會是學生展現這些技能的平臺,引導學生早日參與其中,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校可以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活動提升學生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豐富實踐內容,完善現有的育人機制,促使學生全面發展[4]。
3.2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
若想要切實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高超的教學能力,還需要有較為先進的理念。首先,教師作為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間接影響者,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不通過成績評判每一位同學未來的發展,將他們看作獲得分數的機器,在課程設計時,應該考慮到每一位同學的感受,尋找他們身上的發光點,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這樣能夠有效保護到學生們的自尊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保護。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夠好才選擇學習專業技能,基于此,教師更應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們的專業素質。教師往往需要具備一定的共情能力,作為教師,只有深層次理解學生,才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培養健康樂觀的學生;再者,教師本人也應該具備積極的心理,懂得感恩,熱愛生活,這樣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
3.3營造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核心素養的構建應該注重創新型校園文化氛圍的構建,開放的環境能夠鼓勵學生自我地表達。高職院校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計劃里面,這樣不僅能夠在學校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還有助于鼓勵學生創意的表達。學校不妨開展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創新創業理念,加強創新創業團隊建設,深化挖掘校園資源,鼓勵學生多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對于初具雛形的項目,學校也可給予鼓勵,給予資金的支持,鼓勵項目落地,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平臺等公共傳播渠道對其進行宣傳,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5]。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另一方面則能夠使學生內心充滿自信,學生們在項目的實踐中鍛煉自己,豐富自己人生閱歷的同時,形成堅毅的品格。
4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核心素養的建構需要多方面條件的培養,無論是學生本人、教師還是學校都應該為其付出一定的努力。現今社會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不畏艱難困苦的勇氣以及勇于戰勝一切的決心,這些都和積極心理學密切相關。為此,學校應該致力于創新型校園文化氛圍的構建,提升教師的教學水準,優化課堂設計,促進學生能夠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智庫時代,2019(5):178,180.
[2]郭淑芬.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4):91-92.
[3]朱勝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交際,2019(7):155-156.
[4]李積鵬,葉長文.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生核心素養建構及培育初探[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604):60-65.
[5]劉一村.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學習心理培養策略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作者:楊珊 蔡虹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