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素質教育與心理學的關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涉及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身體素質、專業技能水平、心理素質等,對于一個人來說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影響到整個人綜合素質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內在因素,只有心理素質成熟才可以說個體真正達到了成熟的標準,尤其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學生階段正是一個人各方面素質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進一步加強心理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素質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學方面入手進行研究,以尋找通過心理教育加強綜合素質提升的途徑。
關鍵詞:心理學知識;綜合素質提高;教育關系
一、發展心理是基礎
一個人的心理方面發展從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影響因素中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在兒童階段對心理方面產生的影響最重要,首先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兒童心理各方面發展形成的最初的順序,其次是環境因素,個體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個體接收的信息類型,潛移默化地對個體心理發展產生作用,好的環境對于個體特征的發掘會起到明顯促進的作用,相反則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影響到素質教育的最大因素便是心理因素,具體來說就是某一個體對自己或是自己所處環境的看法以及對待各方面教育環境所持的態度,這些都會影響到個體對于素質教育活動本身的認識,所以對于某一個體來說需要在心理發展成熟之前準確把握心理各方面的變化,這樣在素質教育活動中才能真正發揮出作用。
二、教育心理是根據
在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每一個階段中涉及的內容不僅是老師教學工作,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整個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內容綜合來看都有一定的規律,具體包括素質教育課堂活動的安排,具體知識的傳授等工作,都需要老師對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規律進行研究分析,這樣在準確把握學生心理規律基礎上才能將實際的教學工作安排到位,所以說素質教育工作中對學生心理的分析應當是整個工作安排的基礎所在,在學生心理活動變化的基礎上安排教學活動才能真正保證素質教育活動發揮出作用。
三、教育是目的
對于整個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來說,不論是了解把握學生本身的心理變化還是安排教學活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教育工作的完成,也就是說教育是心理工作的最終目標,對于學生心理活動的把握,更多的應該是教育活動完成過程當中所運用到的一個有效工具之一,所以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者來說,無論是研究的對象還是具體工作的目標都應該朝著教育來完成,不能出現整體方向的偏離,這樣對于學生本身素質教育會出現忽視的情況。與此同時從教育心理學本身的性質以及特征來看最終目的也是能夠將其本身真正應用到具體的教育工作當中,所以對于教學工作的管理人員以及老師來說,都需要將心理學的工作和實際教育工作實現深入的結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出心理學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學生受教育的不同階段需要完成的心理學工作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對于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小學心理學的研究,就有著很大的區別,屬于截然不同的兩個研究科目,其中最大的不同點是研究的側重點。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心理活動方面的變化幅度也變得越來越大,對于老師來說需要針對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生活環境以及該階段學習內容等多方面入手,綜合研究學生在所處階段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只有對學生面對的整體發展規律進行總結概括,才能實現教育活動的準確性。
四、素質教育下的心理學特征
想要在素質教育工作中真正融入心理學的特征以及管理教學辦法,首先需要明確素質教育工作下開展心理學工作需要考慮到的特性,準確把握這些特征,才能真正理解素質教育中心理學應用的方法。雖然對于學生來說在素質教育活動中的心理活動變化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觀性,但是從整體角度入手把握能夠發現心理學與素質教育之間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規律,所以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這二者的客觀規律能夠真正實現心理學在素質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一)素質教育心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素質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融入大量的實踐活動來驗證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理論知識,所以在素質教育工作基礎上的心理學具有明顯的實踐特征,因此,在研究素質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學時需要嚴格按照聯系實際的原則完成教育工作,在這一原則下開展教育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工作人員完成的是明確素質教育工作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根據對象的不同制定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這樣才能將心理學的內容應用到教育工作當中;第二,需要工作人員對于素質教育活動中的心理學內容的研究形式以及工作形式進一步明確,對于學生來說本身的心理活動變化會通過實際的行為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心理發展與素質教育工作二者之間存在著較為明確的關系,在研究的時候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活動形式來滿足心理學的需求;第三,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某一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必然會存在不同年齡的受教育者,這種情況下單一的教育方式遠不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需求,所以對于老師來說需要保證組織的教學活動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需求相對應,這樣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才能實現真正的結合;最后一點便是實踐,在素質教育工作當中依然符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原則,所以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安排大量的實踐來檢驗老師給學生安排的教學內容是否達到了預計的效果。
(二)素質教育心理學的教育性原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仍然是教育學生、提高學生能力,所以對于教學活動來說選擇的實際活動內容是否滿足教育性原則是首先需要保證的一點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求老師在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綜合考慮到使用的教學活動內容會對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某些教學活動對學生心理方面產生的影響并不會被表現出來,也就是會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產生潛在的影響,這種影響很大一部分會是消極的,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師采取的教育活動沒有真正符合教育學原則,在素質教育工作的心理學方面,教學活動選擇過程中需要對選擇教學活動進行準確有效的分析研究。
(三)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主要是針對素質教育涉及的范圍來說的,從目前實際教育工作來看個體的心理活動以及能夠影響到心理的因素較多,從整體系統的角度把握各方面不同的影響因素才能保證學生的心理活動變化處在可控的范圍內,這對于尋找學生心理變化發展規律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對于學生來說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需要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學生心理變化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將兒童的心理變化進行系統性的考量才能真正找出類似的外界因素如何影響學生心理活動的變化。
五、結語
在目前社會條件下對人才的需求并不單純限制在單一的專業技能層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心理等方面有較強的素質,這就要求在學生的教學工作中從整體入手,多方面研究可能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產生影響的內容。素質教育工作方面的心理學是目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情況下需要教育工作管理人員以及老師對心理學如何融入素質教育中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真正把握住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從而起到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白景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電大理工,2017,(01):50-51.
[2]劉晨茜.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納稅,2017,(30).
[3]李靜.從多學科的視角解析教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性質[J].科教導刊,2015,(06):166-167.
作者:劉紅 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