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階層心理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心理學研究是目前一個比較前沿的一個概念,是由目前的政治、經濟發展的情況所決定的。在研究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的視角,會存在很多的群體,視角和群體的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現象。本文從社會認知視角對于社會階層的心理學研究進行了一些分析。
關鍵詞:社會階層;心理學研究;社會認知視角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很多人趕上了改革的春風,使社會階層出現了一些變化。社會階層分化導致我國的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研究不同社會階層的心理對于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具有積極意義。
一、社會階層的概念
社會階層是心理學探究的一個新的前沿領域,指的是由于經濟、政治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層次結構中處于不同地位的群體。這些群體之間存在著客觀的社會資源(收入、教育和職業)的差異,以及感知到由此造成的社會地位的差異。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以下面三個取向為主:取向強調社會階層的客觀成分,即客觀社會階層;取向強調社會階層的主觀成分;取向認為主觀和客觀同樣的重要。只有對于社會階層進行了很好的分析和整理,才能更好地解決目前的一些社會問題。
二、社會認知視角下的社會階層研究
社會學家等從社會認知視角出發,對于一些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提出客觀物質資源和主觀感知的社會地位差異,導致不同社會階層的形成。并且在同一個階層的群體,價值觀比較傾向于一致,形成了穩定的認知傾向。大部分低階層者的社會資源一般比較貧瘠,個人追求較低,這種自我心態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他們大部分的社會表現是比較的被動,對于社會環境存在著很大的依賴。低社會階層者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的程度較低,生活質量較差,收入一般不穩定。低社會階層者的社會情境的主要內容是缺少物質資源,創造物質生活的條件的能力有限,長期的惡性循環,導致他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差。和高階層者相比,低階層者的社會追求比較依賴于外來的環境,生活的物質條件一般不是太好。長期受這種自我認知的限制,使低社會階層者形成了一種情境主義的社會認知傾向,即情境定向。一般認為自己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受外界的影響,并且深深地認為階層是不會改變的,對于社會的一些看法比較消極,喜歡自我否定,對于自己的未來預期不是十分樂觀。由于長期受到外部力量的影響,個別人通過管理外部限制、威脅和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來采取行為,對于未來沒有很好的規劃。與之相對應的是,高社會階層者一般擁有的社會資源都比較多,并且會主動尋找社會資源,感知到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他們的自我追求和定位大部分較高。相比于低階層的人,高階層者在追求自我目標的過程中,比較注重目標怎樣完成,而不是物質成本。長期在這樣的自我認知下,很多的高社會階層者形成了唯我主義的社會認知傾向,即個人定向,傾向于認為目標的完成主要取決于自身的努力程度,比較注重自身的素養的提高,不注重一些社會阻礙對于個人的成功的影響。在看社會問題的角度比較傾向于積極和樂觀的方面。高低階層者的認知傾向的差異具體表現在自我、人際關系和社會知覺,一般他們在這三個方面都比較傾向于自我的管控,所以高低階層者在社會生活中對于自身的要求比較高。綜上所述,社會階層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社會話題。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社會階層之中。學者對社會階層的心理學研究,可以通過科學的角度發現不同的社會階層所具備的性格特點。學校通過一些整體的分析,發現一些問題,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全面考慮問題,對于不同階層的學生進行一些相應的心理輔導,讓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改變錯誤的價值觀,促進自身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促進社會的和諧、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永玉,楊沈龍,李靜,胡小勇.社會階層心理學視角下的公平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15
[2]朱工宇.司法受眾之心理維度與信息公正之生成路徑[J].法律社會學評論,2015
[3]胡小勇,李靜,蘆學璋,郭永玉.社會階層的心理學研究:社會認知視角[J].心理科學,2014
[4]楊沈龍.不同社會階層系統公正感的差異及其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李永星 宋娜 單位:海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