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案例故事法中教育心理學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教育心理學是職業教育師范類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是一門應用性的課程。案例故事法是來源于案例教學法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系統分析了案例故事法在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五個步驟:自由寫作、編寫案例故事、講或聽案例故事、討論和總結,以期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故事法;職業教育心理學;教學
職業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心理學分支課程,目的是為職業院校培養合格的隊伍[1]。然而,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心理學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學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結合,是基于案例教學法提出的一種提高教學技能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編寫案例故事、講故事和討論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學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學習理論。杜威提出個體與環境之間互動的經驗對于學習者比較重要。通過運用故事教學案例,給學生提供對所學知識反思的機會。雖然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為關鍵詞搜索知網發現,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幾乎為空白。因此,根據案例故事法的五個步驟將案例故事教學法融入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改革中,以期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培養合格的職教師資隊伍做好準備。
一、自由寫作
自由寫作階段主要是學生案例故事寫作過程的熱身,可以跟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在自由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呈現一些案例故事,并讓他們自己寫下可能遇到的問題。在自由寫作結束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由學生報告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別的學生可以提出建議。
二、編寫案例故事
自由寫作后,開始編寫案例故事。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編寫出一個真實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學習動機”這一節內容為例,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缺乏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寫一個職業學校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的案例故事。動機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只有職校生對所學專業感興趣,才能激發其內部動機。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認可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外部動機。不同的學生缺乏動機類型不一樣,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動機結合自身的體驗編寫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實,還要呈現問題,此外在細節上還可以建議學生從人物的性格和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對話等這些方面入手。
三、講或聽案例故事
編寫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將學生分組(跟第一次分組不一樣)。每個小組中分配三位學生,一個負責講案例故事,一個重點記錄和聽故事,另外一個學生負責監控時間。每五分鐘為一輪,一輪結束后,三個學生輪換角色。講故事的學生需要大聲講出案例故事,別的學生不能打斷其講故事。講完以后參與者總結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案例故事講述者和傾聽者之間應該多交流。在課堂中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們參與別人的案例故事。
四、討論
一些研究者認為討論是案例故事教學的重要環節。皮亞杰提出同伴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促進知識的內化[2]。案例的討論對準教師的職業發展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學生可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自由發表自己對案例故事的觀點。討論以6名學生為一組,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學生的案例主要解決什么問題,相關的理論基礎是什么,你對這個案例故事還有沒有別的觀點?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始終圍繞案例故事進行討論。同樣以學習動機這一課為例,引導學生分析所呈現案例中不同學生動機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學生缺乏內部動機,對職業教育沒有認同感,覺得職業院校地位較低。另外一些學生沒有外部動機,覺得職業院校畢業以后收入不高,企業不認可等。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有的學生可能是低層次的需要沒有滿足,如家庭經濟困難、吃不飽、穿不暖。而有的學生則是缺乏相對高層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關心與愛。針對不同學生寫的案例故事,讓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如何根據誘因理論,歸因理論等來提高該案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
五、總結
老師需要對學生案例故事進行分析總結,分析理論在案例故事中的運用。教師在總結中要對每個學生的案例故事及課堂表現作出合理的評價。學生也要對自己案例故事的情況進行反思,可以在個體層面反思也可以集體反思。前者包括自我問詢,后者包括同伴間相互經驗的交流。集體反思因為涉及跟學生或老師的外部對話,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總結與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學法的最后一個環節,既可以鞏固案例故事教學法的成果,還可以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學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包昆錦.《職業教育心理學》課程改革行動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7-60.
[2]JeanPiaget.Themoraljudgmentofthechild[M].SimonSchuster,1997.
作者:施霞 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