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兒童心理發展和音樂教育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由于兒童的心智發展并不成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變得穩定。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好兒童心理的特點,使其充分融入到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因為教師在兒童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兒童必要的音樂理論知識、技能,而且還要激發出兒童內心對音樂的熱情及豐富的想象力,以此培養兒童優良的心理素養和高尚的音樂情操。
1.兒童的想象力思維與音樂題材的關系
想象力就是指人的大腦對現有現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建一種新的形象的能力。這雖然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智力活動,但由于兒童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認識不多,對于新鮮的事物,他們總會用想象在腦海中去描述這些事物。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選取能夠易于被學生理解的音樂題材,使他們能夠盡快理解音樂所表達出的意境和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兒童聆聽的兒歌以及歡快的民族歌曲等,使得兒童的想象力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經過這一過程后,對于其他的音樂作品就能要很快了領悟到音樂的精髓所在。
2.兒童的情感和意志與音樂情景的關系
兒童的情感和意志是兒童心理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好兒童音樂素養的重要因素。兒童時期是培養音樂素養的重要時期,這時期兒童較容易接受單純的音樂學習。因此,教師在教授兒童音樂的過程中,要注重音樂的情景能夠被兒童接受,選擇一些適和兒童欣賞的音樂,逐漸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好感。例如,一些會令人的情緒起伏較大或者比較激昂、消沉的音樂都是不適合兒童。教師還應該創造一種適合兒童理解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這樣能夠使得兒童較為耐心的接受音樂的學習,增進學習音樂的熱情。
兒童音樂教育中如何把握兒童的心理發展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兒童的心理特點,為了實現這種教學目的,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以適合兒童音樂心理的發展要求。
1.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因材施教
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他們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樣,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授兒童音樂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得兒童都能獲得良好的音樂教育。首先,應對所有的兒童進行快樂的教學,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接受音樂的學習;其次,針對每一個都具有獨一無二個性的學生,老師要懂得體貼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最后,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按時完成音樂教學的學習。
2.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
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基礎。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進他們對音樂的熱情,激勵學生對音樂的美好情感。教師在步入教堂時可以帶著微笑,把愉悅的心情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盡快進入良好的音樂教學狀態。因為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信息,都會被兒童敏銳地感覺到,使他們能夠從老師愉悅的外表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信任和理解。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可以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縮短,是孩子們喜歡老師,也喜歡音樂。這有助于兒童學習音樂的心理日漸成熟,使他們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愉悅感,進一步增進他們對音樂的喜愛,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無限動力。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育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兒童培養良好道德情操。在這一階段,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適合他們心理特點和審美特點的音樂教學方案。這樣才既能把握好兒童的心理特點,又能提供他們的音樂素養,對于兒童其他情操的培養及未來的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王宜國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東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