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理咨詢中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應用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步入快車道,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劇增,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漸漸顯現,急需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完善和成熟,人本主義作為心理學界主要思潮受到重點關注,特別是在提倡“以人文本”的當下意義重大。本文首先介紹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歷程,闡明了心理咨詢的具體含義,論述了人本主義心理咨詢觀,針對人本主義在心理咨詢領域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人本主義;心理咨詢;應用策略
今年開始進入了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輝煌“十三五”收官,壯闊“十四五”啟航,中國在經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累累碩果。然而,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一旦無法疏解,就會成為心理困擾,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人們對心理咨詢的需求量增加,伴隨而來的是對心理咨詢師以及心理咨詢師技能的高要求。“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潮是21世紀的當今社會很重要的一種心理理念,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咨詢實際操作中的重要手段。
1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人本主義起初是“萬物之靈”的意思;文藝復興后人本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人本主義建構“以人為本”的心理學思潮,于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之后便迅速發展起來。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在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派和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之后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的“第三勢力”,發起人是馬斯洛,主要代表人物是羅杰斯。人本主義一方面反對行為主義流派主張的環境萬能論,另一方面又反對精神分析流派的性本能決定論,它摒棄研究人的問題行為,轉而關注正常人,強調人的積極價值和人自身的成長與發展[1]。
2心理咨詢的內涵
心理咨詢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包括臨床干預的各種方法或手段,狹義指具備心理學理論指導和技術應用的臨床干預措施。羅杰斯將心理咨詢解釋為:通過與個體持續的、直接的接觸,向其提供心理幫助并力圖促使其行為、態度發生變化的過程[2]。心理咨詢實質上是“助人自助”,第一個“助”的發出者是咨詢師,第二個“助”的發出者是來訪者。首先咨詢師幫助來訪者提高自知、自控、自我行動的能力;其次,來訪者通過與咨詢師的相互交流和溝通,來訪者能從中獲得幫助自己的知識和方法,最終能進行自我指導、自我改變,自我提升,從而有效地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和人生課題,最終走向成熟。咨詢師的幫助,來訪者的自助,完美地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實現“自助”是心理咨詢中非常關鍵的一步,通過自助,達成自我實現,是心理咨詢的終極目標。
3人本主義心理咨詢觀
3.1人性觀
人本主義的人性觀主張性善論,與我國古典主義心理學理論中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理論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在心理咨詢領域中,以羅杰斯為主要代表。人本主義學派的基本理念是:人性本來是良善的,人是可以信賴的,人具有自我實現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理解自己并解決自己的問題,人能夠通過自我促進而成長。
3.2咨詢理論的基本假設及價值取向
人本主義心理學假設來訪者是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專家,他們自己有資源,能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而心理咨詢師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對自己的情緒情感進一步地了解,以找到解決辦法。關鍵是引導來訪者,而不是直接指示或者強行灌輸。心理咨詢師的任務不是改變來訪者,而是要努力促進來訪者的自我指導和成長能力。
3.3咨詢理論的咨訪關系
咨訪關系,拆開來即為“咨”和“訪”,“咨”為咨詢師,“訪”為來訪者,顧名思義即為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一種獨特的人際關系。通過咨詢的發生,咨訪關系的維系,使得來訪者達到心理改善的作用。它是一種動態的人際互動過程,也是一種特殊的交流氛圍。所以秉持人本主義理論流派取向的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交流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真誠、一致、尊重,隨時關注來訪者內心的情緒情感的波動,營造一種自由、平等、關注、溫暖的氛圍。
4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策略
4.1人本主義心理學在來訪者中心療法的應用策略
來訪者中心療法是羅杰斯提出的,它建立在人本主義的哲學基礎上。在來訪者中心療法中應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咨詢師認為來訪者有了解自己的問題的能力,有自我治愈的能力,來訪者自己也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凡是持有這樣的觀點來看待來訪者,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務必關注來訪者本身,相信來訪者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來訪者樂觀積極的一面。羅杰斯認為態度第一、技術其次。強調心理咨詢師的態度、個人特質以及咨訪關系是心理治療過程中最基本的重要因素。咨詢師不給勸告、不做評價、也不給指導,只是傾聽,咨詢師要不斷地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他到底在說什么?他要表達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當來訪者語言中斷時,給予鼓勵,支持對方繼續下去。在來訪者中心療法中,咨訪關系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是最需要予以重視的。咨訪關系既是咨詢過程的開始,又是咨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詢的結束。這種以雙方關系為導向的咨詢方法,在咨詢策略中并不需要刻意針對來訪者一定要采取什么具體技術和手段,沒有什么固定的步驟或工具,能做的就是在此時此刻對關系體驗的促進策略[3]。咨詢師不需要始終保持理性地去解決來訪者的問題,需要做的是無條件積極關注來訪者內心深處,設身處地地從來訪者的角度去知覺他們的世界。包括關注、設身處地地理解言語和非言語交流、使用沉默等技術。①關注:必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能讓來訪者感覺到這種關注。咨詢師的臉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可以很明確展示出,此刻面前的咨詢師是否真正關注于來訪者的訴求和情緒。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身體距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太遠感覺遙不可及,太近感覺不自在或感到威脅,只有適當的距離,才會有促進會談的效果。咨詢師的聲音特點包括措辭和聲音的抑揚頓挫等,只有選擇使用符合來訪者文化背景和價值體系的語言才有助于表達對來訪者的理解和接受。咨詢師只有全力關注來訪者,才能較快較容易地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把來訪者的內心防御或刻意阻抗卸下來,且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②設身處地地理解言語交流:設身處地意味著換位思考,咨詢師要充分理解來訪者的訴求、情感和認知,并且讓來訪者知道,他的情感和想法是真正被準確理解了的。如,一位中學生來訪者,對某次考試成績有情緒困擾。來訪者:我考試的分數很低,可我并不認為自己很差。咨詢師在表面認知水平上的理解為:你對考試成績感到失望。較深層次的理解為:你對你的考試成績一方面感到吃驚,另一方面感到很煩惱,因為這個成績在你的預料之外,結果不應該這么糟。第一種反應只是簡單的情緒重復,把來訪者放在“失望”的狀態;后一種反應則體現咨詢師感受到了來訪者內心情感,幫助來訪者從更廣的范圍認識他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來訪者自我期望問題,即為來訪者潛在的動機問題。③設身處地地理解非言語交流。非言語信息主要通過這些方式傳達出來,包括眼神、軀體活動、面部表情、音高音調等。省略的、沒有說出的話,以及觀察到的機體活動,都能傳達非言語信息。比如來訪者咂嘴、皺眉,有可能表明他的疑惑、懷疑、回避、拒絕等,從而影響與咨詢師之間的關系。可能有些非言語傳達的線索信息并不完全正確,但這些在言談之外的非言語線索或多或少會促進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理解和認知。④沉默是咨詢師表示理解的一種有效策略。所謂“沉默是金”,咨詢中出現的沉默時刻,可能是來訪者需要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可能是來訪者處于情感沖突中,不知從何說起;可能只是需要咨詢師的耐心等待,雖沉默但不尷尬,讓來訪者體會到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沒人逼迫,他是自由地,可以沉默不語也可以暢快表達。關鍵要讓來訪者意識到咨詢師是可以接受這種沉默的,并且很平靜淡然,不會讓人感覺不安,那么來訪者就會繼續在這種安全的氛圍里去探索他自己。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實質是咨詢師幫助來訪者摘掉生活中的面具,幫助來訪者恢復真正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咨詢師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咨詢師協助來訪者尋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全新的自我的過程,也是來訪者學習與改變自我的過程。對于在咨詢過程中來訪者所發生的變化,羅杰斯曾用15條標準進行過具體描述,國內學者江光榮將其歸納為5條:來訪者的自我變得較為開放;來訪者的自我變得較為協調;來訪者更加信任自己;來訪者變得更適應了;來訪者愿意使其生命過程稱為一個變化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來訪者中心療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個體的自我成長,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4]。
4.2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完形療法的應用策略
完形療法,又稱格式塔療法,是由美國精神病專家皮爾斯博士創立,是來訪者對自己疾病的覺察、體會和醒悟,是一種修心養性的自我療愈的方法[5]。完形治療的理論主要來源之一是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完形療法中,心理學家認為,解決來訪者心理問題需要通過覺察達成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選擇,最終促使來訪者的自我實現。完形療法同樣強調人都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咨詢師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充分認識此刻的存在和感受,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正確對待過去生活向現在生活的過渡。人始終要積極面對生活,正確處理某些心靈創傷或刺激經歷所留下的不良情緒體驗。在完形療法中,對于來訪者來說,他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自我覺察。覺察自己此刻的心情、此刻的情緒、此刻的狀態,以及自己該做些什么。通過覺察進行自我剖析,及時發現問題,并修正自己,從中學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該咨詢方法要求來訪者將過去與未來統統帶入,然后在此刻去直接體驗它們。完形療法的功效取決于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愿意袒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而非是咨詢師使用的技術或做所的解釋。咨詢師的角色之一是設計操作方案以便讓來訪者覺察自己在做什么,通過這種覺察使得來訪者能看到可以改變他們自己的其他可能選擇,來訪者因此被要求自己主動去看、去聽、去感覺、去體會。完形療法的基本目標在于來訪者達到覺察的狀態,以及經由覺察而獲得更多的選擇及肩負更多的責任。覺察能力的提升,在心理咨詢領域本身被認為就具有療效。有了覺察后,來訪者才有包容力去面對與接納自己先前拒絕接受的部分,并能充分地去體會這一部分,于是他們變得逐漸統一與完整。綜上所述,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心理咨詢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心理咨詢發展的重要分支。我們應持續研究人本思想,吸取精華,這是做好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時,人本主義理論對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心理咨詢提供了更多的理論和途徑。
參考文獻
[1]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樂國安,主編.咨詢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3]許國彬,孫銀蘋.論存在主義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相互作用[J].山東高等教育,2014,2(6):26-31.
[4]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2012年修訂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5]EdwinCNevis.完形治療:觀點與應用[M].蔡瑞峰,黃進南,何麗儀,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羅丙佳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