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小學一年級男童課堂管理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積極心理學以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的幸福和諧作為研究導向。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主觀體驗;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群體水平上涉及公眾品質,如利他、責任等。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在一年級男童課堂管理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積極的主觀體驗;拓展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群體水平上的公眾品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心理品質;一年級
男童積極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提出,并逐漸發展。傳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致力于人類問題的解決,總在找病因、治療……它的潛在觀點是將人類本質置于一個不正常模式。積極心理學的創建向大眾呼吁心理學不僅要關注心理疾病,更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普通大眾身上,幫助他們找到幸福,讓日常生活更加滿意。心理學的任務大體分為三種:精神與心理問題的研究,幫助普通大眾獲得幸福,發掘與培養天才。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完善了心理學體系,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的幸福和諧作為研究導向。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主觀體驗;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群體水平上涉及公眾品質,如利他、責任等。幼小銜接中發現,男童在適應上存在更大的困難,行為習慣的養成,課堂適應問題等不好的體驗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率。積極心理學強調發掘人的積極品質,挖掘人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發掘潛能,更好地發展自身,這與新課改以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因此,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對于幼小銜接中男童的課堂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積極的主觀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值得每位老師探討的課題。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和調動,6、7歲的男孩對事物充滿好奇,引起好奇,保持好奇從而形成興趣,才能使一年級男童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1.教學導入注重趣味性新課的導入有很多種方式:問題導入、生活實例導入、趣味實驗導入,一節好課的開頭就可以抓住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單調的講授讓學生厭煩,填鴨式的教學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運用,因此,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魅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目標明確在大量的訪談中筆者發現,在幼小銜接中一年級男童在課堂教學的適應過程中有很大問題,主要表現在注意的持久性不強,容易分心。教師講解過程中插話,搶話。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內容的講授言簡意賅,深入淺出,鞏固環節多運用游戲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多參與,合理優化課堂教學。
3.教學語言直觀生動調查研究表明,學生最喜歡教師的品質里,幽默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項,教師語言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語言的趣味性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打破課堂內枯燥死水般的局面,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4.適量運用開放性提問大量的求同思維的問題缺乏相應的靈活性,趣味性也大打折扣,在一年級課堂中可以采用適量的開放性問題,集思廣益、開拓學生的思維。一年級男童在課堂中插話的現象比較普遍,這類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給學生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
二、拓展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品質
幼小銜接中男童表現得更加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教師應充分了解兒童心理學,肯定性別在這個年齡段帶來的差異,不斷更新教學觀點,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
1.更新教育觀念,給學生傳遞積極的期待心理心理學里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積極的期待會給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一年級男童在適應上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鉆研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合理地進行班級管理與課堂管理。對于學習和行為上存在問題的學生要有充分的耐心與信心,不要追求短期的學習成績打壓學生,隨意給學生貼標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埋下厭學的種子。
2.善于反思,發現教學問題,成為研究型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教學問題,筆者在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的訪談中發現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善于反思和提問的老師,他們把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學習、改進。有很多小學教師與專家結對子探討、一起進行課題研究,在行動研究中成為研究型教師。
3.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一些知識很難用語言進行很好的闡述,有時圖文并茂的課件會讓學生豁然開朗,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各種實驗、圖片、視頻直觀的演示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中去。因此,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樂學,愛學。
4.拓展專業的寬度與深度,了解前沿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養小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課程設置提倡綜合性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知識全面就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寓教于樂,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進。例如在拼音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發不好d、g等音,如果老師熟練掌握現代漢語知識,熟悉國際音標中每個音的發音部位,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
三、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群體水平上的公眾品質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要多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劣勢,大膽創新,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打破單一老套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心理學強調在群體水平上要關注人的公眾品質,如利他、責任等。幼小銜接中要培養和諧愉悅的群體環境,要以點帶面,幫扶困難學生,利用好小組、班級的群體力量,切莫讓學生“單打獨斗”。在教學手段上既要利用好課堂時間,也要用不同的方法發揮學生的集體力量。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創設相應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學生通過擁有積極品質(友愛、勇敢、樂觀、積極挑戰等)的角色扮演,演繹這個情境。例如,在拼音講解完畢后,設計不同學生扮演不同聲母的方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發音特點,比較哪些聲母容易混淆,和不同的韻母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音節,讓他們體會漢語拼音的魅力。情境教學法不僅讓學生體驗書本理論運用到實踐的樂趣,還可通過積極品質的角色扮演體驗成就感。
2.發現探究法心理學調查研究發現,所有職業中探險員成就感與幸福感最高,人們在生活中總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消極主義者碰到困難就會低落悲觀,而探險員恰恰把這種困難視為挑戰甚至看成驚喜,這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會讓他們體驗更多的滿足與愉悅感。小學一年級的課堂里有很多可開發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帶領學生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探究,培養他們的觀察力,發揮想象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3.協同合作法生活中處處有知識,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帶著問題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收集相關資料,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讓學生在協同互助中體會友愛、助他的群體氛圍。教師還可根據各組的表現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根據他們的興趣確定相應的研究主題,指導他們查閱相關的資料,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書本上的知識,就要發揮群體的力量,創設“設疑、啟發、探究、合作、交流”的師生、生生關系。在愉悅的群體氛圍下體會學習的樂趣。總之,多元化的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主觀體驗;拓展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設疑、啟發、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和群體氛圍有利于建立學生個體積極的心理品質,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他們“利他”“互助”的群體品質。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馬甜語.積極心理學及其應用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
[3]張福娟.淺析開放性問題教學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4]劉麗巧.自主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J].考試周刊,2009
[5]焦瑩.小學新生學校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6]涂芳.小學低年級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
[7]徐麗麗.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新生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以上海楊浦區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作者:韓蕾 葛洲 單位: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