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認知心理學角度看圖畫書敘事方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圖畫書分無字圖畫書和圖文并茂的圖畫書,圖與文是圖畫書敘事的兩種方式。兒童認知發展研究是當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為教育改革和人的素質全面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也為圖畫書研究提供了具體途徑。文章主要從感知覺認知、語言認知等角度探討圖畫書敘事方式。
關鍵詞:感知覺認知語言認知圖畫書敘事方式
一.感知覺認知與圖畫書的敘事
認知科學認為兒童認知結構的感覺運動結構是最低級的階段,感知覺是認知活動的開端。學前兒童主要依靠感知覺認識自我及周圍的世界,感知覺在其心理活動中占優勢地位。[2]圖畫書是視覺的藝術,與兒童的視覺感知相聯系,具有形象直觀性特點,孩子更容易從圖畫中感受故事內容與情感,圖畫書閱讀可以說是圖畫的閱讀。兒童對圖畫是如何閱讀的呢?國內外專家對兒童閱讀圖畫書眼睛關注點進行一些研究,發現了一些規律,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兒童在閱讀圖畫書時,眼睛的關注點與圖畫書敘事存在著契合。
1.兒童對人物形象的關注與圖畫書頭像敘事
據研究,“幼兒觀看圖畫和文字時,很少關注文字,表現圖畫優先的注視模式,幼兒在關注圖畫書頁面的人物主體和背景時,表現為人物主體優先的特點,觀看人物時,存在面部優先的特點。”[3]孩子閱讀圖畫書時,頭像是孩子最為關注的地方之一。經典圖畫書的敘事從視覺感知出發,與孩子閱讀圖畫的關注點相契合。圖畫書在人物形象方面刻畫很細膩,特別是面部表情的刻畫,人物形象的面部表情很好地傳達出了人物心理、情感狀態。有的圖畫書抓住舌頭、嘴巴等細節進行刻畫。如,《大衛,不可以》抓住舌頭與嘴巴等進行刻畫和敘述,伸出的舌頭很好地表現了大衛的饞涎欲滴,張著大大的嘴巴與口中的食物表現了他享受美食的快樂。又如,《吃黑暗的怪獸》用了夸張的手法描繪怪獸的舌頭,怪獸在吃森林、兔子洞等地方的黑暗時,圖畫書通過夸張怪獸的舌頭長度,讓孩子們感受怪獸在找到黑暗時的快樂,在吃黑暗時的享受。有的圖畫書抓住角色的眼睛進行刻畫與敘述,如,日本小木屋工坊的《夜黑黑》小夜眼睛形狀的變化敘述了他上廁所時心理變化過程。有的圖畫書為了突出人物眼睛,而把人物的面部要素去掉了,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牙醫沒有鼻子和眉毛,突顯了眼睛,眼睛的變化很好地傳達出了牙醫害怕和恐懼心理。
2.兒童對色彩關注點與圖畫書色彩敘事
圖畫書的敘事手段之一便是圖,圖離不開色彩的運用,圖畫書作者很好地利用了兒童對色彩的認知進行敘事。據研究,嬰兒期就開始能分辨顏色,兒童最初分辨的色彩是紅色與綠色,然后是藍色與黃色。兒童時期對暖色調及鮮艷的顏色有著偏愛,據研究,“兒童閱讀圖畫書與色彩簡單暗淡的頁面信息相比,傾向于關注色彩鮮艷的圖畫。”[4]鮮艷色彩、暖色調,從心理角度來看,它更陽光,更適合愉悅心情。色彩是顏色,是材料,是圖表達形式。優秀的圖畫書的作者充分利兒童色彩心理來敘述故事。第一,圖畫書以其繽紛的顏色敘述著故事,同時吸引著兒童。如《母雞蘿絲去散步》背景色彩是明黃色,狐貍的顏色是紅色,母雞的顏色是紅色,明亮的顏色不僅與兒童的色彩喜好,也渲染了圖畫書故事喜劇的故事情節。又如,《好餓的毛毛蟲》色彩豐富鮮艷,毛毛蟲身上的顏色就有紅、黃、綠、藍、紫等,其他的物體,如太陽、葉子、梨子、蘋果等也是色彩鮮艷、層次豐富。第二,圖畫書的色彩敘述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如《吃黑夜的小怪獸》圖畫書黑色、白色兩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的世界,黑色代表黑暗與黑夜,黑暗消失,世界變成了明亮的白色。又如徐魯的《冬夜說書人》用淡淡的藍青色敘述了發生在寧靜的雪夜下的鄉村生活。第三,圖畫書的色彩同時參與了人物關系的刻畫。日本圖畫書《哐當哐當哐當》運用色彩的對比與變化講述了在列車上的人們發生的故事。第一頁,人物之外的事物色彩鮮艷,而人物卻是灰黑色,第二頁,車內顏色灰黑色,車外風景鮮艷溫暖;開篇兩頁就通過色彩講述了人物之間冷漠。圖畫書接著運用了色彩的變化,描述了人物之間的互動與人際關系。第四,不同色彩也表達了人物不同的情感。如《夜黑黑》中小夜臉上的色彩變化,作者在小夜臉部使用了黃色,表達了小夜無助害怕的心理,當毛毯突然變成一頭貘時,小夜身上與棉被的顏色變成了紅與黃,充分表達了小夜著急恐慌的心理,在去廁所途中,小夜的臉上身上、毛毯、廁所門等顏色變成以綠色為主,很好地表達了小夜恐懼心理,整本圖畫書以色彩的變化很好地敘述了故事主人公心情的變化與情緒的起伏。
二.兒童語言認知與圖畫書語言文字敘事
兒童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詞語方面,兒童先掌握實詞,然后是虛詞;句子方面,兒童先掌握簡單句,然后是簡單的復句,再到復雜的復句。托爾斯泰晚年曾說,兒童文學創作比成人的創作更難,就是考慮到兒童文學的語言要與兒童語言接受能力相契合。兒童文學創作要考慮到兒童的語言認知接受能力,圖畫書是兒童文學特殊樣式,我們發現優秀圖畫書的敘事語言與兒童語言認知發展有著密切結合。
1.詞語認知與圖畫書文字敘事
兒童語言認知是如何獲得的呢?美國語言學家LeonardBloomfield認為兒童獲得言語習慣是在實物和言語的反復交叉刺激的聯系中逐漸養成的。我國學者認為實物、體態使兒童建立起表象聯系,并逐漸形成理解有聲語言的基礎。[5]實物在兒童的認知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圖畫書形象直觀,除了故事背景,還形象描繪了人物、動物等角色,形象具體可感。圖畫書的文字以詞、短語、簡單句方式進行敘述,并與具體形象事物聯系起來,言語與實物發生直接聯系,與兒童的語言認知發展能力相契合,如《火車快跑》第2到6頁畫面基本上是簡單的名詞短語,其他頁有簡單的主謂句、動詞短語,圖畫書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與兒童語言認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孩子可以從不同顏色的實物和言語的刺激獲得紅色、橘色、綠色、藍色、紫色、黑色等顏色的認知,獲得油罐車、家畜車、無蓋車、鐵篷車、煤炭車、蒸汽火車頭等不同功能車的認知,通過車的排列對事物的前、后有了認知;《火車快跑》圖圖與之間具有連續性,通過火車的移動認識了動詞“跑”,認識了時間名詞白天、晚上等。類似圖畫還有,如《母雞蘿絲去散步》、《饑餓的毛毛蟲》以詞或短語的形式敘述故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用簡單句的形式敘述故事。
2.語法認知與圖畫書文字敘事
我國學者認為兒童通過最初的模仿,逐漸習得詞,并進入語法階段;通過替換、擴展、連接、句法同化等多種習得手段的運用,通過句法分解和句法合成,兒童獲得了更大的句法單位———詞組及其規則,開始進入詞組語法階段。[6]圖畫書的句子表達形式有詞、短語、簡單句、復句等句子形式。以詞、短語為語言表達形式的圖畫書,如《爺爺一定有辦法》、《遲到大王》等;如《爺爺一定有辦法》其中句子:“一件奇妙的外套”替換的名詞有:外套、背心、領帶、手帕、扣子,替換的量詞有:一件、一條、一塊、一個等。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重復句子,學習了形容詞“奇妙”修飾多個名詞,學習了不同數量詞修飾不同名詞的語法特點,兒童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語言的特點和語法形式。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詞語認知不同,語法認知也不同。有的圖畫書敘述用的是簡單對話語言,如《荷花鎮的早市》、《青蛙與男孩》等;有些敘述語言較長,句子較復雜,如《麻雀》、《躲貓貓大王》等,圖畫書的文字敘事有著不同的層次的語法認知,不同的層次的語法認知分別適合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學習與閱讀。頭像敘事、色彩敘事這些圖畫書敘事方式很好地結合了兒童感知覺認知特點,詞語、短語、簡單句敘述語言的使用也結合了兒童語言認知特點。目前,國內引進的歐美經典圖畫書更多地結合了兒童的認知特點進行敘述,我國原創圖畫書想要得到長足發展必然要結合兒童認知特點,圖畫書的創作者如果能根據兒童閱讀圖畫書的視覺感知與語言感知調整圖畫書敘事方式,就能更好增加兒童閱讀主動權,更能積極有效發揮圖畫書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唐孝威、孫達.認知科學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01:1.
[2]李蘭芳.學前兒童認知發展與學習[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50.史忠植.認知科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64.
[3]韓映紅.自主閱讀和伴讀方式下3-4歲幼兒圖畫書閱讀的眼動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J]2011(04):399.
作者:宋俊娟 單位:賀州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