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普通教育學教學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普通教育學教學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普通教育學教學改革思考

        我自1999年開始講授《普通教育學》以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僅僅按照書本講授教育學,這是非常枯燥的。而實際上,教育是非常復雜而有趣的事業,它的存在,涉及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如果從“東西方對比”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角度來構建教育學課堂,也許會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引出一個問題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有位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老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依據教學內容,抓住學生好奇心理特征,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如同在死水一潭的池塘扔進一塊石頭,引起層層漣漪,帶來系列連鎖反應。任何一門課程,如果引起學生的思考了,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知識點讓學生記憶,我覺得,其目的就達到了一半,大學的課堂更是如此。而關于教育的疑問和思索,竊以為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比如,著名的李約瑟之謎。很多人都曾經接觸過李約瑟之謎,一旦接觸,令人沉思欲罷不能。它引起一連串長長的追問。李約瑟之謎的第一段是:“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中國的政教分離現象、文官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流派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1]李約瑟之謎的第二段是:“既然古中國如此厲害,為什么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產生,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后的歐洲?為什么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起源于西歐而不是中國或其他文明?”李約瑟之謎的實質內容就是: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領先世界一千年,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與教育的關系如此之緊密,對于研究教育的人來說,我們完全有必要把這個問題納入到教育學領域,我們不得不追問的是:近代教育為什么不能首先產生于古代中國?近代科學技術遠遠落后于西方,這其中,中國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教育存在責任嗎?是該承擔主要責任,還是次要責任?中國古代、近代有誕生、繁衍西方教育、西方科技的土壤與環境嗎?與李約瑟之謎緊密相關的是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錢老的疑問,也是錢老的臨終遺言,其問題非常的沉重。我個人認為,李約瑟之謎和錢學森之問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是關于古代的中國,而后者是關于現在的中國。歷史雖越千年,但問題驚人之類似。而問題依然存在且無多少改觀之跡象,這是多么令人感慨唏噓的事情!可能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們國家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真的是這樣嗎?我經常問學生的一個事實是:構成我們現代生活的電、電燈泡、電冰箱、電話、電視、電腦、打印機、洗衣機、收音機、空調、汽車、飛機……請問,哪一樣是我們中國發明創造的?雖是制造大國,然而多少核心技術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給予別國專利費以后,純利潤有多少?從網上得到的一些資料來看,結果是非常殘酷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思考每個章節,并安排合適時機做專題討論、撰寫小論文,也可以在課程總復習中讓學生用列表對比的形式回答中西方教育的差異,進而為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這個問題提供教育學的線索,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知曉教育學的復雜性、趣味性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通性。

        二、貫徹兩條策略

        (一)借鑒策略

        要回答李約瑟之謎或錢學森之問,古往今來,很多專家學者也都曾經做出過大量的研究,如魯迅、馮友蘭、梁啟超、懷特海、陳平等諸多大師,他們分別從文化、考古、政治、哲學、經濟、軍事、思維、地理等諸多方面,結合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過回答。又如,在講解宏觀教育規律,涉及教育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關系的時候,可以把相關學科的精彩理論借鑒過來,這樣空洞的理論就不再無趣,談論問題的時候就比較有吸引力,有一定的深度。譬如,涉及“教育制度”章節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經濟學中關于“制度、經濟制度、產權制度”等前沿的理論與學生分享,結合當下熱點問題“甲午之殤”思考,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了,而大清朝的“洋務運動”失敗了,這其中,“制度”起著什么作用?這種經濟制度對于中國教育制度的設計又有什么參考價值?又如,陳平教授關于中國歷史上的戰爭規模及死亡人數的統計,及其與世界的對比,帶給國家發展模式哪些思考?中國的內部戰爭給教育與科技帶來了什么影響?

        (二)對比策略

        “有比較才有鑒別”,兩種事物一經對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間的差異。因此,在授課中如果能夠運用對比研究的策略,把兩種矛盾、對立、類似的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理,啟發學生在比較中自己發現、歸納出事物的差異和本質,使所闡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要從教育的角度回答李約瑟之謎,就需要對中西方教育進行比對,從教育的源頭到教育歷史、教育制度、教育目的、課程設置、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乃至于貫徹其中的思維方式、文化等,都可以進行一個全面的比較。如,中國“教育”的“教”字,從詞源的角度考證,是“鞭杖來施行教育、教化”,而西方的教育,名詞是education,該詞源出拉丁語的educat,其意為“把……引導出來”,即“教育”就是“把教育者內在的……(天資、稟賦、能力、知識、智慧、美德等)”引導出來[2],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啟發學生心智,不搞強制教育。又如,中國的教育向來強調“學在官府”,建立起了強大的行政管理集團,而美國“基本沒有教育部”[3]。對比策略是授課過程中與問題策略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非常好的一種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興趣。當然,很多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這需要學生用一生的時間去思索和解答。

        三、開發一些內容

        (一)中國經濟改革帶給教育改革的啟示

        教育改革日益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是中國教育存在諸多缺陷,老百姓對教育改革不滿意,迫切希望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帶著這樣的思考,筆者在2007年武漢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認真研讀“中國經濟改革大事記”和“中國教育改革大事記”,并把每年發生的主要改革行為用“核心詞匯”的形式予以記錄,在此基礎上,認真研究、分析、比較這些核心詞匯,歸納總結出經濟改革和教育改革在“理論、方向、策略、速度”等方面的異同,形成了碩士論文,在一百多名同學論文答辯中,分數最高,拿到“優秀”等級。把教育學宏觀的理論講完以后,筆者就通過碩士論文把這些東西進行串聯和梳理,啟發學生學會運用理論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電子郵件中甚至用“耳目一新,震撼很大”這樣的詞匯表達聽課后的感受。

        (二)現當代中國教育風云人物

        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按學生喜歡的術語來說,教育其實也是一個江湖,在這個江湖中,生活著各式各樣的江湖人物。有國家特級教師魏書生,他讓學生自己當校長、學生自己給自己上語文課、出試卷、辦報紙,他是校長兼幾個班高中語文老師,一年四季,經常外出講學,但是每次考試,他任教班的語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有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全國優秀教師王金戰,任教數學,他曾經因為一條評語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2003年,他作為人大附中高中12班班主任,把全班55名學生中的37人送進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10人送進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成就了一段高分高能的傳奇;有民間教育家蔡笑晚,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繼續讀大學的機會,于是潛心于教育子女,他共有六個子女,其中五個培養成博士,三個從美國著名大學博士畢業,他把孩子的試卷全部裝訂成冊,他給每個孩子制作了“銀行存折”進行獎懲;有民辦高校西安翻譯學院院長丁祖詒,他掌管著數億元的資產,但卻抽著不足1元錢一包的劣質香煙,從最初招生自考生到招生專科生,他學校的規模越來越大,2000年至2002年,學院分別招錄了9700、8300和12000名新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招生業績,錄取分數線也從最初的三本到二本、一本,再到遠遠高于一本,最后到家長要托人找關系,他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追求辦學自主權,創立了5年制不拿國家學歷的“翻譯研修學院”,即5年不準講漢語的“敢死隊”,在全英語環境中接受洗禮和磨煉,最后學生還沒有畢業,已經全部被世界五百強企業預訂……此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張鳴;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前“南洋”教育集團前董事長任靖璽等。通過鮮活的案例分析,既讓學生體驗中國教育的巨大機會與輝煌成功,也讓學生體驗中國教育的坎坷與艱辛。這樣學生對于中國教育的認識,不僅有理論基礎,也有豐富的直觀感性材料。

        四、壓縮一些理論

        筆者認為,教育學中的內容有些章節如果作為重點講授,理論本身值得商榷,教學效果不會很好,也浪費時間。如,“德育”部分筆者用一個多一點課時講授完畢,主要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人類的行為如果失去道德的約束,世界會變成怎樣可怕的樣子?讓學生看潲水油、毒牛奶、黑心棉、竹子代替鋼筋等事件圖片。為什么西方政治學、經濟學主張“人性惡”而中國主張“人性善”,由此帶來了什么影響?制度建設特別是法制與道德教育是什么關系?宗教與道德是什么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再簡單闡述一下德育規律、德育內容、德育原則和德育方法等內容。此外,對于課程、教學過程基本規律、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主要從東、西方比較教育角度闡述,細化到邏輯思維學從而把握問題的最核心本質,可以快速進行講解。中國教學主要側重于“演繹”:講解、記憶、運用、方法等,這種模式更注重對現有知識和原理的理解和運用,它不提倡創造新知;而西方主要強調“歸納”:問題、假設、探究、發現、總結、實驗、構建模型等,它更鼓勵對現有知識和理論的突破、完善和創新。表現在上述教學理論中,就會形成兩種對比鮮明的形態,如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班級授課制與分組教學(討論)、赫爾巴特傳統的教學過程理論(明了、聯想、系統、方法)與杜威現代的教學過程理論(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等等。因為前期已經開展了幾周的“微型課”實踐活動,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此時理論的講授再結合學生的授課實踐,觀看一些視頻材料,效果比較好,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

        五、實施一個項目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按照學校“三位一體”辦學模式的改革方針,要大力提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到教育學,本人主要嘗試實施一個實訓項目“微型課”:學生上10-15分鐘的課程,包括一堂課的完整部分,組織課堂、復習舊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等。從自主報名、到學生分組、選裁判、評分表格的設計、學生上課、競賽,全部都是學生自主完成,老師只是搭建一個舞臺,在舞臺上表演的是學生。具體的時間安排:開始上課后,結合授課內容主要啟發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規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包括給學生講陶行知和魏書生的故事,攻心為上,從思想層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宣布課程考試改革政策,凡是參加此項目的學生期末全部可以加分;從第6周到第7周學生自愿報名;第8周到15每周利用至少一個晚上開展微型課活動,結合專業與就業自我選擇授課內容、備課、授課、評課等,期間本人參與點評與檢查;16周到18周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整個班級比賽,并頒發榮譽證書。實踐證明,“微型課”活動的開展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很多學生不僅在我班級的決賽中獲獎,也在我校教育系主辦的校級師范生技能“說課”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總之,圍繞著“教育學”授課,我們教研室以及我本人做了很多探索工作。把一些做法記錄下來,以便于和同行進行交流,共同提高《教育學》授課質量。當然,師范生的培養,僅僅依靠任課老師個人的付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國家、學校層面很多政策和制度的配合。

        作者:向巖兵 單位:懷化學院教育系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 自产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