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育學課程作為師范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將來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并不高,大多是抱著應付的態度來上課,上課不學習,考前要重點,考后忙打聽,成為這門課程的真實寫照。面對這樣的情景,任課教師在訪談以及書面調查的基礎上,從課程本身和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方面著手,進行了教學反思,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定位偏差
當前的教育學課程偏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教育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教育實踐者而言,該課程的指導意義不大。甚至有人說:“只要當過學生就能當了老師”。這是對教育學課程的最大諷刺。通過對畢業生的訪談,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多數認為教育學課程對他們應聘工作和當前工作沒有幫助。長期以來,教育學課程定位于師范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注重師范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而書本知識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又比較弱。
(二)課程內容陳舊
師范生將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能力,在教育學課程中無法獲得和培養。縱觀當前教育學課程體系,主要是圍繞蘇聯教育家凱洛夫體系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圍繞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論和管理論展開。理論偏多,內容空洞,很多觀點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用“正確的廢話”來概括比較合適。教學內容不能緊密結合當前課改要求,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經驗、新觀點沒有反映在教學中,如課程設計、導課、說課等技能的系統掌握,以及教學方法內容方面只有教的方法,課改倡導的教與學新方法沒有涉及,缺少學的方法的指導,很多內容陳舊繁冗,理論和實踐的價值較低,教師講課沒有說服力,學生學習沒有動力。
(三)教學方法手段落后
教師限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多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對教育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在課堂處于被動狀態,思想完全被束縛,老師所講內容就是“圣經”(這是考試評價時的標準),容不得半點質疑。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局限于教師擺出理論,然后舉例分析,學生抄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與當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相脫節,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對其將來的教師生涯有深遠影響。媒體教學應用不足,老師把媒體教室當做板書的另一種模式而已,缺少創造性和新穎性。老師講的累,學生寫的累,嚴重影響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
(四)課程評價機械
當前,根據我校對公共課程的管理規范,教育學課程的評價主要由2部分構成:平時成績20%,主要包括考勤、課堂提問和作業三方面,考試成績80%,主要是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一方面,學生的課堂提問和作業要求量化,致使教師課程評價方面的改革探索得不到應有的展現,教師在教學中的靈活性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多樣性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另一方面,卷面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識記,缺乏對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查,導致評價方式機械呆板。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學課程體系探索與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對中小學教師的要求也由“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和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處于改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應抓緊機遇,積極促進師范生培養目標的轉變,使其更好地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筆者對榆林學院公共教育學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視教育學課程的實踐價值
“當前,高師教育學的教學內容只有理論性的規定和原理,而無實踐性的思想;只有理想形態的考慮,而無現實形態的認識;只有概念與理論的說教,而不是從現實中的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的分析走向理論升華”。長期以來公共教育學課程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比較嚴重,對實踐者而言,理論沒有指導意義。師范生作為將來的實踐者,需要的是能指導其將來實踐的知識,因此,立足于學生發展和社會實踐需要確立教育學課程的實踐價值是教育學課程改革關鍵。公共教育學應重視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課程設計和課程開發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把師范生培養成應用型的中小學教師,使其更好地勝任教師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師范類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轉向。
(二)改革教育學課程內容
實踐取向的教育學是我們確立教育學課程內容的依據。減少理論知識的講授,增加實踐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是教育學課程內容改革的核心。掌握必要的教育學理論知識是建立教育理論素養,形成教育技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知識點概括講解,將陳舊的知識刪除,增加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體系,給教育學課程注入新的鮮血,使其煥發活力。如,將課程內容中的教育本質、起源、產生發展、以及教育與社會等知識點進行概括性講解或課外閱讀;對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制度方面的知識進行更新,與當今的教育改革密切結合,學習相關政策。立足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習有關教師和學生方面的知識;結合當今課改新要求,多關注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設計;教學論部分緊密結合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更新教學方法的內容、增加教學設計、說課、評課等方面的內容。
(三)探索嘗試新教學方法
講授法因其能滿足高速度、高強度、高效度的學校教學,在教育領域中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赫爾巴特創立的“四段教學法”更是將講授法應用到了極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如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能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針對教學內容安排教育熱點問題討論,不僅有利于形成問題意識,還能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在講臺上的課前講課進行觀摩教學,學生能很好的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促進知識的轉化。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也收到學生的好評。帶領學生進入中小學課堂進行見習。此外,利用媒體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優秀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可通過多媒體進入課堂。
(四)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根據當前教育評價手段的科學管理模式來看,考試是最公正和合理的方法之一,但僅僅用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失公平。如果說期末考試成績是結果性評價,那么平時成績則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8:2的比例,顯示出的評價方式仍是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模式,調整教育學課程的評價標準,給教學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讓教育學課程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試驗田。改變傳統的書面作業、課堂提問,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還給學生,如通過設計教學和教學觀摩實踐、論文、實際調研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重視學生學習能力、教學技能的培養,多把尺度衡量學生的學習。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師范生在不久的一天將會走向社會,走上講臺,為此,我們的教育學課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教育學課程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劉冬梅 單位: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