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儒家教育思想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傳統儒家教育思想通過道德教化來達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理想信念作為人們的精神追求,要實現心中的理想,必須通過不斷加強自身的努力,腳踏實地的完成。儒家教育思想注重對人的道德教育,對于理想信念的實現有著積極指導意義。
【關鍵詞】儒家教育思想;理想;信念;大學生
長期以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的基本教育思想,強調重學、修道以及向圣人學習,最終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圣外王”的教育目標。儒家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和實踐對中國傳統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也長久的影響著現代教育思想并提供借鑒意義。理想與信念都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理想信念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與不斷追求,是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對當代大學生有著重要作用。當前,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充斥著大學校園;多元文化和價值思想沖擊著大學生思想?,F如今,作為“90后”大學生,思想上更加個性獨立,常常只顧自己的感受不考慮他人想法。更多的大學生著眼于現實,認為應“及時行樂”,追求物質享受,重視個人利益,功利性較強,將理想信念束之高閣,這些都是存在當前大學生身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現。正是如此,儒家文化中關于“見利思義”的義利觀、“慎獨自省”的自身修養方法以及“自強不息”剛毅品質的教育思想都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倡導“見利思義”,培養大學生重視國家、集體利益
儒家教育思想強調“義”和“利”兩種關系?!胺蛄x者,利之足也;貪者,怨之本也。廢義則利不立,厚貪則怨生,夫孺子豈獲罪于民?”①“利者,義之和也?!雹凇凹螘阋院隙Y,利物足以和義”。③義和利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益。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應強調“先義后利”、“見利思義,見危授命”。④的觀念。任何時候都要重視“義”,而非看重“利”。以及在利益面前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的理想人格品質。利用“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⑥的義利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作為大義,不應計較個人得失與享樂,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提倡愛國主義、舍生取義的高尚精神,完成歷史和現實的超越。
二、堅持“慎獨自省”,重視大學生的自我修養的提升
理想信念能正確引導大學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學生走什么路以及激勵大學生為什么學。無論從國家、民族的利益,還是從個人利益出發,都需要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身素質,腳踏實地,打好堅實基礎?!洞髮W》中提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⑦《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故君子慎其獨也?!比逭叻浅V匾暽鳘毜闹匾?,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重視“誠意”。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學會從細微、隱處做起,樹立正確的行為導向,明辨是非,塑造完整的人格。儒家文化認為提高自我修養還要不斷的“自省”,每天進行自我的反思、自我檢查??鬃訌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這些自省的方法都有古代先賢對道德完美的追求。
三、強調“自強不息”,引導大學生腳踏實地,追求真理
理想信念的實現必須要通過實踐才能完成,而理想的實現往往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昂媳е荆诤聊?;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⑧實現崇高的理想必須要腳踏實地的完成,這就需要培養自強不息的堅強品質?!兑捉洝贰疤煨墟I,君子以自強不息”清華大學以這句話作為校訓,主要培養清華學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儒家以剛毅的性格,教導世人積極投入現實社會,奮發圖強,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戰勝困難而實現自己的理想,鼓勵人們不斷奮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內憂外患,靠的就是奮發向上的精神,救民族于危亡。當前大學生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自強不息作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用于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總結
理想信念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要實現理想必須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不斷戰勝困難。當代大學生,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更加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當然,儒家文化強調將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重視義利觀培養;強調加強修身養性,重視自我道德的完善;強調自強不息,不斷追求理想價值的實現精神。儒家的教育思想倡導以道德教育為主,注重對人的全面培養。在堅持理想信念的同時,也要實現儒家教育思想的時代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陳來.論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學學報,2005(05).
[2]王易,宋友文.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4).
[3]何宇紅.儒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0).
[4]趙群,叢煜.儒家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作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3).
[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作者:孫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