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美術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學校推行學做合一理念,能構建和諧美術課堂,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文章通過研究陶知行教學理念,分析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學做合一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策略,指出教師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備課;進行合適的課堂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學做合一;美術素養
一、陶行知教學理念研究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對教育的影響巨大,為我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其著有《中國教育改造》《教學做合一討論集》等。總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的思想具有一致性;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符合教育理念,并貼合學生的性格發展特點;要求教師將課堂教育與課后教育相結合。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美術教育中,以陶知行先生的教學理念進行教育,是貫徹新課改要求的方式之一,能有效提升美術教育的質量。
二、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以前的美術教學的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學習,思維模式和創新能力往往會被單一的教學模式所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校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充實美術教學內容。
2.缺乏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缺乏主觀能動性,美術教學單純變成了他們“繪畫課”。時間一長,學生們在美術課上失去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失去了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這個特殊的年齡段,如果沒有教師不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他們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3.缺乏合理的目標定位
美術教學不像語文、數學、英語教學那樣,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邏輯思維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把握不住知識點并進行合理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為主,聯系生活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人美版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滾動樂園”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感知活動,觸發學生去發現和思考物體特征、形狀、共性;教會學生提出問題,能用繪畫工具大膽地表現滾動現象,創作出有故事情節的畫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4.課堂時間限制
一節課僅有40分鐘時間,而美術創造的時間是無法估計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僅有10分鐘左右。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美術教育。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理解教材,完成教學目標。所以,一些教師受課堂時間的限制,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影響了美術教育的質量。雖然美術課程占的課時不多,但部分教師還是秉持傳統的觀念教學,對美術教育并不重視。尤其是臨近期末,更有一些教師占用、借用美術課時來進行復習等,弱化了美術教育的作用。
三、學做合一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策略
1.從學生角度出發備課
以陶知行先生的教學理念為基礎,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備課。在教學中,教師要換位思考,選擇更符合學生心智發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從學科融合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備課。同時,教師可在網上搜索一些符合學生愛好的圖片、動畫等,以豐富課堂教學素材,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級下冊第二課“恐龍的世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關于恐龍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這種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充分展現生活中的美,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2.進行合適的課堂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這也是新課改所要求的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促進師生、生生交流,發揮生本理念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互聯網上下載的一些繪畫作品的圖片,并向他們進行提問:“這幅畫畫了什么?”“你覺得這幅畫有什么意義?”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各小組對繪畫作品的意義進行課堂討論,以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陶行知先生說:“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一方面也就能夠樂學了。所以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好游戲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例如,教師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閉眼畫鼻子”“一人一筆繪畫接龍”等游戲活動,檢查并評價學生美術技巧的掌握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組織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進行討論學習。不同的學生,個性、興趣都不相同,他們在分組中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而且通過課堂交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融入到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創作美術作品,這樣不僅能節省美術作品創作的時間,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3.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美術創作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發現生活中的美。例如,在人美版二年級下冊第17課“認識身邊的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帶領學生們認識校園里的樹,觀察不同品種的樹之間有什么不同,然后簡單指導樹木的繪畫技巧后,引導學生們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樹。而對于生活中美的體驗不止于此,美術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過程,它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展示美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們潛移默化地感受美術教學的真諦,在提高審美能力的同時拓展思維能力。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寫生活動,也是美術教育中實現學做合一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寫生學習。在帶領學生進行寫生教育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召集一些其他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避免出現一個教師管理多個學生而力不從心的情況。美術教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中,教師應當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利用參觀美術展、進行美術作品繪制等方式加強美術教育,讓學生鞏固美術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完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學做合一理念下進行美術教學,就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備課;進行合適的課堂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教師要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進而成長為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范華美.“教學做合一”———培養創新型小學美術教師的實踐與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2]葉亞敏.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美術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J].成才之路,2012(20).
[3]任群.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6(25
作者:金瑾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