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老子教育思想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子教育思想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老子教育思想探究

        摘要:老子教育思想是老子哲學的重要部分。“道”是老子教育思想的總原則,貫穿教育的全過程,根據人與“道”的不同關系,老子區分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并將人與“道”合作為教育的目的。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其依據在于“言”的局限性和“無為”的必要性,具體實施在于教師以身作則、學生注重自得、師生人格平等。崇尚自然和重視過程是老子教育思想的兩大特點,目前,老子教育思想有益于化解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矛盾,為教育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老子;教育思想;道

        一、教育的最高原則:“道”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范疇,在老子的視界里,“道”是萬物的本原和運動變化的準則。老子哲學無不體現著“惟道是從”[2]145的精神,故而“道”也是教育中應遵循的最高原則。“道”的原則貫穿于老子教育思想的全部,教育方法、內容皆在“道”的指導下展現,而“道”的原則最基本的表現在于明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

        1.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人以“道”分

        就字義而言,“道”的原義是道路,而道路的存在正是為了使人們按照一定軌跡行走,可見“道”對人的基礎作用就是引導。但在不同的人群身上,“道”引導作用的表現是不同的。如此一來,明確以“道”分類的教育對象就成為教育的前提。根據與“道”的不同關系,老子將人分為圣人、侯王、士、百姓。圣人是得“道”者,與“道”的關系是圣人體“道”。一方面,圣人可以體悟、體察、體驗“道”;另一方面,圣人的行為活動體現著“道”,以身載“道”。侯王是老子希望可以實現政治理想的人間執政者,侯王和“道”的關系是侯王守“道”。“侯王若能守之”[2]188,“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2]212,“之”與“一”都代指“道”,即侯王既遵守“道”,又守護“道”,將“道”守在人間。士是知識分子,與“道”的關系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2]221。“下士”不相信“道”,“中士”將信將疑,唯獨“上士”相信“道”并愿意付諸于行動。百姓泛指圣人、侯王、士以外的被統治的民眾,百姓與“道”的關系是百姓不知“道”。“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2]299。”老子此言常被視為“愚民思想”的淵藪,實際是指百姓懵懂無知,行事不論是遵循了“道”還是違背了“道”,自己都無從察覺。因此,圣人直接或間接地教育世間的求“道”者、試圖“為道”者,是絕對的老師;侯王接受圣人的教育,同時也依照圣人實施教育的方式,以其受教的內容教育士和百姓,有學生和老師雙重身份;“上士”在圣人、侯王面前是學生,在“中士”“下士”與百姓面前是老師;百姓則始終是學生。

        2.教育的目的:人與“道”合

        老子的教育思想中,依“道”這一總原則實施教育,其終極目的在于使身為萬物之靈長的人能與“道”冥合。個人層面,是人性“復歸于樸”[2]173;社會層面,是實現“小國寡民”。“復歸于樸”是老子的人性理想。《老子•三十二章》曰:“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之。”[2]188老子言“樸”不光是為顯示“道”的特點,更是為從“道”之“樸”推及人之“樸”。老子用“復歸”一詞,說明老子預設的人性原本就是“樸”的,是符合“道”的,老子希望通過“道”的教育使人性再次呈現出質樸的狀態。“小國寡民”是老子心中理想社會的藍圖。“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2]344顯然,這樣的社會是富足的,無等級,也無統治,只有安寧清凈。這個社會已深諳“有而不用”之道,仍然保存質樸淳厚的風氣,維持著平和的生活。總之,老子教育思想的目的正是要恢復自然的人性之“樸”,構建甘、美、安、樂的和諧社會,使人的行為、思想合乎“道”的規范,達到人與“道”合的境界。

        二、教育方法:“行不言之教”

        老子充分重視“言傳身教”中“身教”的部分,鮮明指出“行不言之教”[2]60是在教育中合乎于“道”的切實可行之法。

        1.何以不言:“行不言之教”的依據

        “行不言之教”這一方法內含于老子哲學自身的旨趣,由“言”的局限性和“無為”的必要性共同決定。“言”因其自身特性而存在固有的局限。“言”即語言、言說,也包括文字,是人們表達想法、傳達訊息最常用的手段。《老子》開篇明言:“道可道,非常道。”[2]53除了指出“道”的精妙特殊,同時,也是對“言”貧乏局限的反映。“語言只能表達大道的粗糙部分,而不能表達其精微部分。”[3]用語言傳達事實,往往如同“以手指月”一般,起到的是指向作用,不能代表“道”本身,故不能做到絕對的完整和精確。無為是老子提倡的方法論。“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2]60老子將“行不言之教”與“處無為之事”并提,表示“行不言之教”是圣人“處無為之事”在教育方面必要且合理的運用。無為不是要人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人遵循客觀規律地“為”,不妄為。“不言”也不是要學習禪宗悟道的“當頭棒喝”,絕對地摒棄語言。老子尋找的是合適的表達方式,“言”是必須要“言”的內容,“不言”是不妄言,不多言,不亂言。按照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邏輯,圣人亦“不言而無不言”。

        2.如何不言:“行不言之教”的實施

        “行不言之教”作為老子教育的方法,不囿于理論和邏輯,其具體實施有三方面:老師以身作則、學生注重自得、師生人格平等。老師以身作則是“行不言之教”實施的基礎。得“道”的圣人是永遠的老師,圣人用自己的行為活動來釋義“道”,自身成為侯王的榜樣,亦悄然影響著百姓。“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2]275“好靜”“無事”“無欲”皆為“無為”的細化,即圣人自身保持虛靜的狀態,不操控、干預百姓生活,也沒有什么欲望。圣人只有“無為”,以身作則,百姓才能“自化”,在潛移默化中受教。學生注重自得是“行不言之教”實施的必然要求。“行不言之教”僅靠老師以身作則是孤掌難鳴的,學生的回應同等重要,這一回應就是注重自得,即自我體悟、自我教育。“自正”“自富”“自樸”皆為“自化”的具體方面,也是自得的體現。老師的一言一行是學生不能完全模仿與照搬的,老師對學生的思想也只能影響與引導,不能取代,學生必須自覺或不自覺地接納、消化、模仿老師的言行舉止,最終形成類似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師生間人格平等是貫穿“行不言之教”過程中的精神。“道”無所偏私,從價值本源來看,萬物本質上在“道”的面前都應是平等的,無論是身為老師還是學生的圣人、侯王、士、百姓,在“道”這一總原則下也應人格平等。師生間人格平等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得以良性互動。

        三、教育內容:修己處世

        “如何施”是教育原則,而“所施”即教育內容。對自我修養的要求以及對人間世事的洞察都不妨視作為內含于老子哲學的教育內容。

        1.修己之道

        老子的修己之道融合了身心活動、心靈認識、精神狀態,具體在于寡欲貴身、滌除玄覽、致虛守靜三方面。老子認為以“道”修身首先要做到寡欲貴身。老子將欲望分為自然之欲與人為之欲,對于人的天然欲望,老子持贊成態度,但違反人自然本性的,不合乎“道”的欲望,老子予以批駁。作為至高教育者的圣人是“少私寡欲”[2]134的典范,教育對象都應受到圣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子嘗言:“貴大患若身”[2]108,講求“貴身”即強調愛護身體與生命的重要性,“少私寡欲”也正是“貴身”的內在要求。《老子•十章》曰:“滌除玄覽,能無疵乎?”[2]93滌除玄覽是針對學生的心靈認識做出的形象化的引導。是指使自己的內心空靈澄明,“道”的光明才會映射進來,如同擦洗銅鏡表面的塵垢,銅鏡才能明亮清晰,發揮照物功能。老子提出“為道日損”[2]243的觀點,即“老子希望通過否定一般的‘有知’來獲得關于‘道’的‘真知’”[4]。將內心清理得干凈澄澈,掃除沉積于心的俗世頑固的蔽障,將紛擾雜亂的欲念擯除,才能用無遮無礙的心胸接納“真知”之“道”。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2]121致虛守靜是孜孜求“道”之人在精神修養上的追求。“道”是虛空的,但其含藏無窮的潛力和創造力,“虛”的事物也常常呈現出“靜”的狀態。老子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2]121雖然萬物紛紜,但“靜”是老子認定的生命注定的歸宿。

        2.處世之道

        老子哲學不僅是針對個體人的哲學,其探討的常是社會中人應遵循何種法則進行何種活動,在教育內容中就是對處世之道的闡釋,分為絕棄功利、慈愛寬容、柔弱謙下、功遂身退四方面。絕棄功利是老子倡導的價值取向,指引學生不行功利之事。絕棄功利在老子的思想中有諸多表現,以對仁義的否定為例:“大道廢,有仁義。”[2]132老子認為對“仁義”這一概念的發掘和利用,正是“道”隱于世的信號。現實中對仁義的大力倡導往往在于通過施行仁義得到更大的好處,能被報以“天下之利”[5]。所以,老子取“上仁為之而無以為”[2]206的態度,拒斥功利的行徑。慈愛寬容是處世之道的重要部分。“慈”居于老子“三寶”之首,《說文解字》中對“慈”的釋義是“愛也”,“慈”帶有強烈的直覺性,打破了“親親”基礎,超越親疏、尊卑,甚至超越人我差別。“慈”能帶來心胸的寬廣,如同空虛的山谷,包容世間萬物,消除歧視和偏見。對怨憤與不善,圣人亦引導學生寬容處之,甚至“報怨以德”[2]340。圣人亦以柔弱謙下教導求“道”的學生。《莊子•天下》形容老子的思想為“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2]182老子用物之“壯”的“不道”反面論證物之柔弱的合“道”。老子言:“高以下為基。”[2]212遵循謙下的方式,雖然看似立于危地,卻可通過處下達到居上的客觀結果。圣人貴柔處弱,也教育學生處世應合乎“道”的原則,柔弱謙下。依照“道”的準則成事之后,身為老師的圣人不僅自己“功成而弗居”[2]60,也用自身的行動勸誡學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2]89。歷史上,范蠡和文種輔佐越王滅吳,功成以后范蠡乘輕舟遁世而去,越王深深感懷,為他劃地三百里,而文種卻因未能身退被迫含恨自殺,不得善終。所以,即便有蓋世之功也不可居以自傲,功成身退才是良策。

        四、結語

        以“道”為教育的總原則,以“行不言之教”為教育方法,以修己處世為教育內容,老子的教育思想是系統的,也是豐富的。崇尚自然和重視過程是老子教育思想的兩大特點。一方面,教育是一項人文的活動,而老子哲學“占據主流的是以自然主義為基本特征的思想文化傳統”[7],所以老子教育思想體現了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雙重向度,但最為突出的仍是對自然的崇尚。另一方面,教育更是長期的、持續的培養人的活動,老子認識到人作為萬物中特殊的復雜的生命體,成長、成熟需要長期的積淀與修正,所以將“道”的理念和精神傾注于教育的過程之中,不僅僅追求人與“道”合的結果。于現代教育而言,老子教育思想有益于化解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矛盾。老子教育思想所要解決的問題無外乎人應如何適應自身的處境,如何成為順應大化流行的自我,使天地間一切運行皆合乎大“道”。因老子身處戰亂四起的時代,故其中如何保全生命、依傍大“道”的命題就尤為突出。人的生命是寶貴而神圣的,對于社會發展與歷史推進如此,對于自身更甚,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人的生命也是特殊的,不乏“舍生取義”、“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等為人贊頌的價值觀念成為當下道德教育的主題。如此一來,生命的保全與道德的追求有時難以兩全,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也容易產生矛盾,出現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與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現象。對此,如西方教育學之父——夸美紐斯之言,“步隨自然的后塵,我們發現教育的過程會來得容易”[8],老子以自然與“道”化解二者的矛盾,老子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對生命教育的強化和對道德教育的完善,是對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并行不悖的啟示,可為現代教育提供參考。總而言之,老子教育思想是老子哲學的又一明珠,對老子教育思想進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從教育思想這一角度深入理解老子哲學,亦可豐富對先秦教育思想的認識,并在一定程度上為現代教育帶來啟示,為教育實踐的發展貢獻傳統文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瑞璠.中國教育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293-321.

        [2]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張松輝.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5.

        [4]朱曉鵬.道家哲學精神及其價值境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29.

        [5]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16.

        [6]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最新修訂重排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1:935.

        [7]徐春華.天人合道——老子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7.

        [8][捷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81.

        作者:魏微 單位:安徽大學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福利精品短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午夜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精品福利波多野结衣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