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社會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西藏是中國邊疆民族地區,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突發事件的性質較為復雜。為了提高社會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形成政府與公眾互動配合的局面,實現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是一個重要手段。本文對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進行了界定,發現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在應急意識、自救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最后提出從加強宣傳、教育下基層、應急教育培訓進學校、政府保障等方面實現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
關鍵詞: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社會化
西藏地域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是西南邊疆藏族主要聚居區,分別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家接壤,邊境線約四千公里,"反分裂、反滲透"的形勢仍然嚴峻。作為中國邊疆民族地區,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西藏自然條件特殊、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突發事件發生頻率較高。2010年1月至9月我區較大事故13起,占全年控制指標72.2%;重大事故1起,占全年控制指標50%;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為282人,占全年控制指標的59.4%①;2008年發生拉薩“3.14”打砸搶燒犯罪事件。2014年8月十天內發生兩起重大交通事故,8月9日16時30分左右,西藏尼木縣境內國道318線4740公里附近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44人遇難,11人受傷。8月18日上午11點20分左右,318國道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境內發生一起惡性交通事故,3人死亡、13人失蹤……西藏突發事件能否得到有效應對和化解,將會直接影響到西藏乃至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如何確保西藏經濟社會穩定、快速、協調發展,建設和諧西藏、平安西藏,是擺在西藏黨委和政府、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預防工作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四個主要環節中的第一環節,政府和學界曾提出應急管理關口前移,重點就是在預防上。近幾年提出的應急管理關口再前移,重點則在風險管理上。無論是預防還是風險管理,針對應急管理,單靠政府是不夠的,也不是優化應急管理最行之有效的途徑,應急管理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眾的力量,形成政府與公眾的互動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全社會的應急能力。加強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是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重要途徑之一。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社會化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社會化,個體學習社會中的標準、規范,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個體的社會化是一種持續終身的經驗。余國良在《社會心理學》一書中,對社會化的界定是,個體走向社會公共生活,融人現實社會的起點。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就是在社會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一方面,個體接受社會的影響,接受社會群體的信仰與價值觀,學習生活、生產技能和行為規范,適應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個體作用于社會,用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和人格特征去影響他人、社會,改造舊文化,創造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文化。因此,對個體來說,社會化是一個社會適應的過程;對社會而言,社會化是一個約束和控制的過程②。本文所指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是指按照公眾的知識文化水平,廣泛地對公眾進行應急管理教育培訓,使公眾掌握應急管理涉及的知識、技能,增強應急意識,提高應急能力。
一、國內外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的經驗
(一)西方應急管理培訓經驗⑤
西方對應急管理理論及實踐的研究較早,在應急管理培訓方面,有序組織、專業培訓、有效演練都積累的經驗值得借鑒。在有序組織方面,美、日、德等國把建立應急管理培訓體系作為提升國家整體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內容。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從聯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專門機構和全職工作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宣傳、專業培訓。日本應急組織體系在中央、都道府縣、市町村,針對各級災害都做出了應急培訓的要求,開設有"危機管理"專業,專門培養高層次的應急管理人才。德國應急培訓主要由聯邦民事保護與災難救助局下屬學院負責。在專業培訓方面,各國都十分注重應急管理培訓基地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建立起適應案例式、模擬式、演練式教學要求的專用教室、實驗室和相關設備,遵循應急管理培訓的規律和特點,適應提高應急管理能力的要求。在有效演練方面,美、日、德各國在應急管理培訓方面大量采用模擬演練方法,完全按照真實工作中的應急管理模式進行。
(二)國內應急管理培訓的現狀⑤
當前,我國把應急管理培訓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進行全面、系統、可持續培訓。逐漸形成以應急管理理論為基礎,以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為核心,以提高應急處置和安全防范能力為重點的培訓體系。健全了培訓激勵和約束機制,不斷提高培訓的質量。建立以實際需要為導向,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注重實效、充滿活力的應急管理培訓工作格局,這些都對我國應急管理培訓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我國應急管理培訓的主管部門,主要是各級應急管理辦公室、各級組織部和人事系統中負責培訓的相關部門構成的組織體系,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院校是主要的實施部門。在培訓方式上,目前大部分的培訓還是以傳統的授課、講座、報告等形式為主,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演練等現代化的培訓手段也漸漸被引入到授課過程中,但受到案例開發與情景模擬技術要求等方面的局限,還現在還待進一步完善、提高。從國內外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的經驗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培訓工作與研究,都是集中在專業機構的培訓和高端應急管理人才的培養上。而廣泛的公眾應急培訓也只是停留在簡單宣傳上,真正的按照公眾特點實施廣泛教育培訓少之又少。
二、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面臨的問題
西藏地域12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萬,除了七個地市,在廣大基層農牧區,人群分散。在知識文化水平上,在人群較為集中的地區與全國差別不大,而在廣大基層農牧區,較為堪憂,適齡兒童的兩基教育基本能夠普及,而其他絕大部分群眾不懂漢語,沒有受過學校教育,在應急意識、自救能力等方面非常薄弱。
(一)應急意識薄弱
應急意識可以理解為是應對突發事件而進行的應急管理所必需的知識、態度、理念。在我們進行的一次針對18歲以上的公眾調查中發現。在掌握應急管理知識上,當問及“地震發生時,是否可以選擇小開間、堅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回答“是”的只有8.3%;當問及“火災發生時,是否可以可用毛毯、棉被覆蓋滅火?”回答“是”的只有7.8%,而這一部分主要是拉薩、日喀則等人群聚集城鎮的公眾。在針對態度問題上,幾乎得到的信息都是,隨遇而安,不關心。這反映出西藏公眾的應急意識普遍薄弱,其中,在人群聚集的城鎮要稍好一些,基層農牧區狀況堪憂。
(二)自救能力缺乏
西藏地廣人稀,經濟發展水平滯后,特別是基層農牧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很多偏遠的地方交通設施、通訊設施建設落后,有的地方一遇到大雨、大雪幾乎不能通行,在通訊設施方面,很多采用光伏通訊設備,遇到陰雨天、大雪、大風等通訊幾乎中斷。在這在客觀上已經照成了救災能力的下降。在主觀方面,調查中當問及“您家里是否備有應急防災物品?”的問題時,回答“是”的只有1.3%。和前面的問題綜合來看,西藏公眾的應急知識掌握程度差,而在行動上應急準備不足,自救能力非常差。除了主觀因素外,在客觀條件上,政府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訓機制。雖然,針對我區領導干部的的應急管理能力,組織專門的培訓,對領導干部進行應急管理培訓。但領導干部并沒有很好的組織群眾學習培訓。
三、如何實現西藏公眾應急教育培訓的社會化
應急能力建設,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能力,還取決于公眾應急能力的建設,政府與公眾應急能力的共同提高形成互動配合的局面,才能使整個社會應急能力提高。強化對公眾的應急教育培訓,提高公眾應急能力是政府應急管理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增強整個社會抗風險能力的重要途徑。當公眾面對危機時,缺乏應急意識、知識,往往會處于更加危險的境地。加強應急教育培訓,應該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公眾應急教育培訓體系。
(一)加強宣傳教育
要提高全社會公眾的應急能力,宣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宣傳的目的應在于提高社會公眾的危機防范意識和應急素質。政府應在定期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還有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對公眾進行宣傳,介紹應急知識和心理輔導。同時應編輯出版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宣傳冊,設立宣傳日、宣傳周進行廣泛宣傳。還可以利用電視、網絡、微信平臺等,制作一些涉及應急意識和知識的節目進行宣傳。
(二)教育培訓下基層
村、社區是最基層的組織,特別是在西藏地廣人稀的區情下,只有依靠村居才能使教育培訓有最大的效果。這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教育培訓。首先,在教育上,組織應急知識教育培訓,可以采用集體學習的方式學習相關政策法規、了解自救知識、心理輔導等,還可以邀請網格化管理的專業管理員、相關領域專家領導進行講解、授課。第二,組織演練,定期組織各類突發事件的演練,讓基層群眾參與,這是對知識的強化,同時也是一種應急準備。第三,編制村居應急預案,依據各基層區域各自的地理特征編制與預案,這是一個教育培訓過程同時也要按照預案進行演練,做好應急準備。政府應積極發揮村居的作用,形成公眾應急教育培訓進村居,村居進家庭,家庭到個人的體系。
(三)教育培訓進學校
應急意識和能力要從小培訓,應急教育培訓必須進課堂。在學校教育中要加入應急知識能力的課程,編制相應的應急教材和手冊。根據應急能力的建設,可將教育的內容劃分為基本知識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兩個部分。基本知識教育要包含突發事件的分類及特征、心理教育、基本知識等。而實踐能力培養重在運用,主要可針對各種突發事件場景進行培訓演練,熟悉自救、互救技能的培養。例如在地震、火災、交通事故中的自救、互救,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消毒、隔離,在暴恐事件中的應對等。同時邀請家長共同參加,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培訓演練。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公眾主觀因素,客觀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公眾有安全感,以及達到應急意識強化的效果,這要依靠政府來完善。首先,在交通設施、通訊設施、氣象監測、地震監測等方面,要依靠科技,不斷的發展、創新,進行條件保障。第二,要做好應急物資的保障。第三,要做好經費保障,在公眾教育培訓方面應該劃撥專門的經費實施。西藏公眾應急能力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公眾應急意識薄弱,自救、互救能力缺乏,互助體系不健全等許多方面的問題。公眾應急能力不提高,無法形成政府與公眾互動配合的局面,使得政府在應急管理過程中難以最好的發揮作用,極大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成本。公眾應急能力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教育培訓,在初期需要政府的引導,給予必要的支持,逐漸發展為公眾自覺學習提高。現階段,建立符合西藏區情的公眾教育培訓體系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工作,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余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牛皓寧,丁立.國外應急管理培訓經驗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3).
[3]薛瀾,王郅強,彭宗超,周玲.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訓體系的現狀與發展[J].社會科學家,2011(9).
[4]楊宇,王子龍.社會公眾應急能力建設途徑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16).
作者:劉恒 單位:西藏自治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