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校繼續教育培訓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是指企業和學校(大中專院校、技校等)聯合,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規劃和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要求,依托學校師資、設備、場地、信息、科研等軟硬件資源,共同規劃、設計、組織實施企業員工繼續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基本內涵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產學結合,定崗實踐;實現的目標是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增強培訓活力。
與傳統的培訓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的特點:第一,在培訓的職能上,以質效優先為原則,實行分工合作。第二,在培訓資源的使用上,以優勢互補為條件,實現資源共享。第三,在培訓的管理上,以責權對等為基礎,確定雙方的責權關系。第四,在培訓的效益上,以各自提供的資源為依據,分享培訓效益。
二、中小企業企校合作繼續教育的意義
我國中小企業分布廣泛,企業眾多,門類齊全,加上體制、機制靈活的特點,對市場的敏感度高。事實說明,員工素質的提升成為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金融危機下一批中小企業倒閉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大力開展繼續教育對中小企業至關重要,實行企校合作是繼續教育成功的關鍵。
(一)企校合作有利于提高企業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
企校合作開展繼續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借助于學校規范的辦學方式、系統的理論教學、優良的理論師資,再加上企業確定的教學內容、豐富的實踐師資、真實的實訓場所,就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的實踐場所,把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提高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
(二)企校合作有利于加強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充電”,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因此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繼續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對企業在職員工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正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目前,許多發達國家的跨國大公司無不建立有強大的規范化、制度化的繼續教育體系。當前我國多數中小企業不具備獨立開展繼續教育的能力和資源,企校合作可以較好地克服這一弱勢,使企業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和科技實力。
(三)企校合作有利于培養企業繼續教育管理干部和師資隊伍
企校合作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培訓工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協商締約,雙方組建企校合作指導委員會。根據權責分工和培訓目標要求,企業應充分提供現有培訓資源,參與培訓計劃、培訓方案的制訂,精心挑選有豐富經驗的實踐師資,與學校師資共同組織教學,選派得力人員參與教學管理、學員管理與實訓實踐考核工作。在合作過程中,雙方人員有機會、有時間不斷地進行協商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樣,通過企校合作培訓,有利于企業培養繼續教育管理干部和師資隊伍。
三、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分類
中小企業加強企校合作,推進產教結合,繼續教育工作才有生命力。根據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和企校合作現狀及發展趨勢,從企校合作企業參與的方式和層次的角度來分,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企業主導型的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
這種培訓模式是指企業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過程,對培訓承擔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等管理職能,學校起配合協助作用,主要是提供師資教學;企業以設備、場地、技術、師資、資金等多種形式投入合作,并分享辦學效益。因此,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是企業份內之事。企業對繼續教育培訓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整體參與、深層參與,管理上實行一體化管理。
(二)企業配合型的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
這種模式中,對人才的培養是以學校為主體進行的,企業處于輔助地位。企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主要由學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擔大部分培養任務。企業只是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條件或協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任務。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資源的方式,例如送員工到學校參訓,企業專家兼任學校教師,投入設備和資金協助學校開展實訓,利用自身資源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等。
(三)企校互動型的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
這種模式是指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實行企校聯合,協商互動,共同培養人才。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與實踐結合的部分培訓任務。企業與學校之間是互動的、對等的合作關系。
四、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實踐形式及特點
中小企業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必須立足企業,聯系崗位(工種),關注個體,重在提高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實踐形式:
(一)學歷提升型
開展本、專科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即企業送員工到高校深造,或企業與高校聯合辦學開辦冠名學歷班、定向委培班等。如武漢長豐市政水利公司與江漢大學聯合開辦市政工程本科班,武漢第二電線電纜公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聯合開辦電線電纜專業本科班。
(二)素質提升型
適應企業發展需要,企校合作開展各類訂單式培訓。如武漢市中小企業職教指導中心每年為中小企業開展大量訂單式培訓,提升企業綜合素質。
(三)項目研修型
以企業科技攻關、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市場開發、搬遷擴建、兼并重組等項目為依托,企校合作開展各類較高層次的研修。如節能減排高研班、創業實訓班。
(四)專題研討型
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確定某一課題開展講座,企業學員與學校師資互動交流探討,主要是針對企業存在的某一問題進行分析、解剖,尋求對策。如稅收籌劃專題講座、企業家報告會。
(五)技能競賽型
企校合作舉辦各種技能競賽,培養選拔企業優秀人才。上
述任一實踐形式都具有如下特點:
(一)對象具有整體性
接受繼續教育的對象來源于同一企業。
(二)層次具有單一性
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員工的學歷、崗位實際確定培訓對象。
(三)內容具有針對性
培訓內容明確并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四)時空具有可選性
培訓時間、地點可由企校雙方代表直接商定,而無需征求每位培訓對象的意見。
(五)管理具有嚴密性
企校雙方或企業單方可以制定相應的培訓制度、紀律及激勵措施。
(六)利益具有雙贏性
企業批量地享受學校的教育資源,投入少、效益好;學校一次投入、批量加工,社會效益好,規模經濟效益也不錯。
五、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選擇依據
中小企業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合作的效果與成敗,它不是企業、院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應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目標的一致性
企業與學校的生存發展是推動企校合作的決定性因素,但前提是目標必須一致。對于企業而言,應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主動介入繼續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環節,把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體現到教學改革方案中去,這樣企業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各類稱心如意的人才,繼而增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對繼續教育院校來說,要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行業現狀、企業要求以及學校自身的優勢,深化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銷對路的人才,否則就會沒有市場,進而失去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二)合作的互補性
在企校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合作雙方必須有對等的投入和付出,否則合作是無法穩定和持續的進行的。合作是行為和內容的一種互補和互取。沒有補,不可能取;沒有取,也不可能補。彼此的取是以彼此的補為條件的、為基礎的。合作者決不能多取少補或只取不補,否則只能導致合作的破裂。
(三)利益的互惠性
由于雙方處于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追求,所以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利益驅動的合作,存在著利益上的協調與制約。雙方根據各自的投入與付出,實現各自的目標追求,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六、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實施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企校合作要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層級的員工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項目、標準和進度,不搞“一刀切”。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圍繞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員工職業能力提升的要求安排培訓科目(內容),開出培訓“菜單”供員工選擇。
(二)實效性原則
培訓目標主要是提高企業員工的職業能力,由此決定了培訓工作必須講究實效性,使員工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學以致用,促進教學。在培訓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培訓思路和培訓方式,使學習真正得到實效,員工能力得到提升。
(三)可持續性原則
企校合作繼續教育要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來開發新的培訓項目,使其具有培訓一代、儲備一代、研究一代和構思一代的性能,形成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的壽命周期系列。不僅要有承前繼后的培訓項目,而且所開發的培訓項目要與企業發展的具體實際相適應,要能夠滿足企業發展和改革的需要。
(四)超前性原則
繼續教育事業是未來事業,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念、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立足于當前,著眼于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的素質應是先于學生、高于學生,因此在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上要適度超前,占領制高點,爭取主動權。
(五)與時俱進原則
隨著全球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繼續教育的手段也應當適應時展的要求,實現現代化和網絡化。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繼續教育可以大量應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教學,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降低教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
七、實施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關鍵要素
實踐證明,實施企校合作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必須把握好幾個關鍵要素。
(一)廣泛調研、科學規劃是實施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的前提
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規劃,在徹底摸清本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的年齡、學歷、知識結構、崗位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的繼續教育方案,以此為依據選擇若干學校備選合作;學校則應根據企業提出的繼續教育方案,按照權責分工深入調研、整合校內外資源,制定實施方案(包括項目設計、課程選擇、師資及預期效果)供企業論證、選擇。
(二)充分信任、誠信協作是實施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的基礎
合作必須以信任為前提,以誠信為根本。在企校合作的過程中不能以小事相互指責,也不能以信任、誠信為借口短斤少兩。整個實施過程應以雙方認定的方案不折不扣地執行,如實施過程中需調整方案則應友好協商,達成共識,確保雙贏的目標。
(三)求新求先,保證質量是實施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的根本,也是繼續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
企校雙方在選題和內容設計上要體現:理論先進、觀點新;內容先進,教法新。以保證接受繼續教育者以新思想、新理念去掌握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手段、新方法,從而避免為了繼續教育而繼續教育,達到繼續教育后真正技術提高、持續創新的目的。
(四)明晰責權、措施到位是實施企校合作繼教培訓模式的保障
由于是合作,目標雖然一致,但責權各異,因而合作之初就必須訂立協議,規定雙方責權,共同遵守,確保合作愉快。為使合作成功,制定必要的、有效的措施和相關制度、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企業可以制定職工參加繼續教育的激勵措施,學校可以制定授課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等,這對于順利實施企業與院校合作的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將是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