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中考改革對中學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教育體系日漸完善,對素質教育尤其是藝術類素質教育改革的呼聲與日俱增。因此,國家為培養高素質人才,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將中學音樂課的內容、性質、課程的數量進行不斷的調整,以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進入21世紀以后,對中學藝術類課程的調整更加鮮明。本文以音樂中考改革為研究背景,以中學音樂教育為視角,立足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學校方面,家長、培訓機構和就業三個社會方面對中學音樂教育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中考改革;音樂教育;教育發展
一、相關政策的實施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1]對學校美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學校美育課程是以藝術課程為主體,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和美育實踐活動課程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通過加強美育課程與各科的滲透與融合,創新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大力改進美育教學,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在學校中要提高師資的整體素質充實教學力量,“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要加強對美育教育的投入力度和評價制度,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美育改革是我國美育工作者近年普遍較為關注的話題,這次改革真正把音樂課程提高到了新的歷史點。[2]雖然過去也對音樂課程進行多次改革,做出積極有效的調整,只是一直空喊口號沒有落到實處,師資不增加,課程數量不增加等。但這次改革把音樂直接與升學相聯系,真正觸動教育部門管理者、學校的“神經”。雖然國家制定出新的政策,但沒有具體落實到各省、市,缺少統一標準,在國家政策框架之下,建議各省、市根據自己教育發展的情況制定更精細的標準,這就造成無論執行時間、考試課程分數的比例以及考試內容等各不相同,形成了多元化、多標準的形式。[3]
二、音樂中考改革的意義
中考改革無論是對學校方面還是社會方面的影響都是空前的,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對學校方面具有實際的意義,根據政策調整課程的比例,增加音樂教師的數量,更積極主動地實施中考改革政策。
(一)對學校方面的意義1.對學校領導管理者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多數學校領導管理者會認為音樂課無非是教學生唱歌跳舞娛樂性課程,然而誤解了音樂教育的功能,學校領導管理者不考慮音樂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是否有意義,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文化課的學習、關注學校的升學率。這項政策的實施可以讓學校領導管理者更加重視音樂課,消除“主科”與“副科”的偏見,對所有的課程一視同仁。提高管理者對音樂教育美育功能、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的認識,真正了解音樂這門學科,做到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領導積極開展課外音樂活動,比如音樂會、講座、合唱比賽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生參加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加大對教學設備設施的投入,比如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或電子琴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音樂、實踐音樂。2.對音樂課程比例調整的意義中學音樂課程安排比重較低,根據教學計劃,音樂課程開設的課程量本已很少,[4]與其他科目課程數量相比,語文、數學、英語課每班每周5節課甚至更多,政史地物化生每班每周2節課,而音樂課一周一節,以往每到學生進入期中或期末期間,每班每周一節的音樂課很難達到要求,這段時間的音樂課都被“主科”占用。初一、初二年級音樂課基本達到教育部規定的課時,初三年級由于面臨升學考試,甚至取消了音樂課。在中考改革政策實施以后,將會改變這種情況。音樂課在中學課堂中的數量得到保證甚至增加課程課時,比如每班一周兩次音樂課。對于初三年級學生,可以通過音樂課減緩升學壓力。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對中西方音樂史、中國傳統音樂、音樂美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增加學生的知識,真正領略到音樂魅力。3.對教師方面的意義音樂課程成績計入中考成績,對專業音樂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聲樂老師和器樂老師,提高音樂教師在學校全體教師中的比例。同時,對音樂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音樂教師專業知識和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知識,在教學中不僅是教授課本中的內容,也要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識,比如音樂史學、音樂美學等,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加入中考,也要轉變過去的教學方式,探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形式,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加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課。4.對學生方面的意義音樂課與其他主要科目比,趣味性與自由性都較高,[5]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成績計入中考成績,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讓他們真正有了時間學習音樂、更喜愛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音樂教育真正的作用。音樂中考改革讓學生更重視音樂課程的學習,淡化音樂課程是“副科”這樣的觀念,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審美能力,更深刻領略音樂的獨特魅力。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在最終專項考試的“表現”領域中,可以任一選擇器樂或聲樂作為考試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比如,在平時的器樂學習中,對學生毅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在表現音樂時可以發揮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給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提供空間;樂器演奏時需要學生識譜和記譜,這對學生記憶力培養有很大的幫助。政策實施后,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從音樂的各個方面發展學生的音樂能力,包括識譜能力、視唱練耳能力、對節奏的掌握、音樂欣賞、音樂歷史、演奏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音樂納入中考不僅可以使學校領導管理者更加重視音樂課程,促進了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加大了對音樂設備設施的投入,同時,對音樂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提高了音樂教師在學校全體教師中的比例,也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體驗感受音樂的魅力。中考改革同樣對學生家長、校外培訓機構和高校的音樂師范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對社會方面的意義1.對學生家長的意義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并不深刻,也不重視,認為音樂課只是一門不重要的科目,對音樂課程的了解局限于唱歌、跳舞,這類形式上的認識,因此,他們并不重視音樂教育。隨著音樂納入中考政策的實施,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關注也逐漸提升,除了關心改革中藝術課程帶來的中考加分項,認識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學習藝術課程能夠在中考考試加分,還意識到了孩子的藝術素質對于孩子氣質的提升,增加才藝方面的能力,這些對于孩子們的中考都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家長們開始逐步重視音樂教育,更多的孩子們開始學習樂器或聲樂技能,家長們也發現了通過學習音樂,孩子們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練習音樂技能的習慣。2.對社會培訓機構的意義許多藝術培訓機構在中考音樂改革之前,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是讓孩子們學到會即可,沒有讓孩子們真正地去學精藝術,也談不上什么了解藝術了。而隨著中考進行改革,很多孩子開始接受藝術教育,并且更多的孩子報名培訓機構開始學習藝術,使得藝術培訓機構的學員量大幅度的增加。而中考音樂的考試不是只要求孩子們學會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中考的學生們有質量的學習。這樣,這些培訓機構會帶給孩子們更為優質的教育。教育中除了要認真教學以外,培訓機構的老師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想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藝術,那就需要一個有水平、認真負責的老師。
(三)對高校音樂專業師范生就業的意義很多高校學習藝術的師范生,在畢業之后有一部分畢業生除了考事業編,考研究生之外,也有許多人選擇進入一個培訓機構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給培訓機構注入新鮮的教師血液,還可以對參加培訓機構學習藝術的孩子們做一個有堅實基礎的質量保障。由于現在學習藝術的孩子們越來越多,不少高校師范畢業生除了參加一個培訓機構,還可以自己進行創業,增加了這些高校師范畢業生的就業率,讓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專業選擇工作,為缺乏職業選擇并迷茫的高校師范生點亮了一盞明燈。通過音樂中考改革,完善了教育體系,是教育體系的重大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不僅有力支持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而且促進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將音樂課程的重視落到了實處,真正發揮了音樂教育的作用。初中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6]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生活、拓寬視野,同時音樂教育的功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它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教育是永遠在前進的,需要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為之努力,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前進,希望未來的中學音樂教育越來越好,走向輝煌的里程??偠灾?,在音樂中考改革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師應當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緊密結合音樂中考改革思想,強化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雨嘉.美育視角下小學音樂教學探析[J].當代音樂,2019(4):90-92.
[2]何程遠.論美育改革下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師范生培養模式[J].當代音樂,2019(3):17-18.
[3]鄧竹.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J].黃河之聲,2017(11):25
[4]張蕾.對中學音樂教育提升學生品德修養的思考[J].當代音樂,2016(24):38-40.
[5]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J].當代音樂,2017(18):35-36,39.
[6]張仕玲.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J].當代音樂,2017(2):42-43.
作者:王思予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