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困境及解決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公共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其教育質量事關國家安全發(fā)展大局。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改革安全教育要堅持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指導,培養(yǎng)能夠應對公共安全風險和挑戰(zhàn)的并能夠效維護公共安全的人才。然而,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教育的應然性和和實然性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碎片化、教育對象未全員化、教育隊伍尚未達到專業(yè)化的困境。因此,高校繼續(xù)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完善路徑以適應新時代安全發(fā)展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涵
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在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指導下,對高校人員進行公共安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等方面灌輸,從而提高高校人員公共安全責任意識,提升其公共安全素質、掌握其公共安全能力從而適應新時代的安全需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新時代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從個人層面講,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公共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和素質,能夠具備自我防范和保護能力的個人;從社會和國家層面講,通過對公共安全教育高校要培育適應新時展要求的,要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統(tǒng)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人才1,主要是增強大安全觀意識,提高大安全觀的素質和能力。在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保守國家秘密的意識和責任,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提高愛國主義意識;二是網(wǎng)絡安全教育,自覺遵守國家的網(wǎng)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學會辨別網(wǎng)絡信息不制造和傳播不恰當?shù)木W(wǎng)絡信息;三是消防安全教育,掌握必要消防知識和逃生技能;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產(chǎn)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用積極的心態(tài)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七是公共衛(wèi)生安全教育,學習公共衛(wèi)生知識,提高大學生對于一些傳染病、慢性疾病的防范意識,增強大學生公共衛(wèi)生緊急情況的應對本輪。六是人身財產(chǎn)安全教育。七是公共衛(wèi)生安全教育。
二、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碎片化形式傳統(tǒng)化目前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未正式納入教學計劃,沒有教材、學分及專業(yè)教師團隊2。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主要分散在形勢與政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等這些課堂以及不定期的講座之中,很少有針對公共安全教育的持續(xù)性講授。此外,這些課程之間關聯(lián)性、層次性不強,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呈現(xiàn)是否完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公共安全主題講座多數(shù)是在大的空間中集體進行的,這樣教育效果就很沒有保障,教學方式主要是實踐案例教學,缺乏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且案例中的個案不能很好地概括全部公共安全教育內容。這些碎片化的內容不能組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育對象也很難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對公共安全基礎知識的掌握、公共安全意識和責任的形成有一定的障礙。盡管高校中也存在自發(fā)進行公共安全教育的社團組織,主如一些社團通過拉橫幅、進行知識競賽等各種途徑進行自我教育,這些教育客觀上能加強大學生公共安全的知識,一定程度上增加自我保護意識。但是這些課堂教育、拉橫幅、組織知識競賽等方法并未從根本上激發(fā)教育對象的安全知識傳播意識和公共安全責任意識,對安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更是有限的。因此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更難以落實。
(二)教育主體隊伍尚未達到專業(yè)化目前多數(sh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者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門負責高校輔導員、校園安全的保衛(wèi)人員和分管學校安全部分人員;這些教育者擁有豐富的公共安全管理經(jīng)驗,在從事家教學中往往能結合具體案例模擬情景教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他們常年從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并不熟悉教育理論和教育規(guī)律,加上目前沒有專門的教材可供參考,因此教學內容缺乏理論深度,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二類是政治公共課教師,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兼顧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他們有豐富的政治公共課教學經(jīng)驗,但是一方面由于其教育背景幾乎是非公共安全專業(yè),客觀上造成他們對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安全教育不是政治公共課教學主要內容也尚未納入考試考察部分,因此其專業(yè)化程度十分有限。第三類是高校中自發(fā)組織進行自我教育社團或其他組織的成員,絕大多數(shù)是大學生。他們是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主體,進行自我教育能激發(fā)其自覺維護自身、校園、社會國家安全的意識,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但是由于他們自身局限性,其專業(yè)化程度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
(三)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對象尚未全員化入學新生特別是大一群體是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點開展對象是,其心理健康教育、人身財產(chǎn)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的方面教育都較為全面,并且大多數(shù)高校為其制定了有一定專門的教育課程;如軍訓、國防安全課。這些課程有利于新生的適應高校生活環(huán)境、促進學生之間的融合,有利于校園和諧,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們提高其公共安全素質和能力。但是相對大一新生很多高校對于研究生公共安全教育稍顯松懈,更側重實驗室安全和器材使用的安全、保守機密、網(wǎng)絡安全教育等方面,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人身財產(chǎn)安等其他基礎性教育較為薄弱。國際交流生是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另一目標對象,由于大多來自于資本主義國家本身具有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不同,加上生活習慣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是公共安全教育重點關注對象之一,但由于語言差異和掌握外語的公共安全教育人才的缺乏,當前高校對外國留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思想和安全管理上雖然重視但是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實踐層面更較為薄弱。此外,高校教職工承擔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由于其自身知識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較高,往往被認為具備足夠的安全能力和水平,往往是公共安全教育忽視的對象。但事實上,從某大學教師被騙千萬事件可以看出,高校教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是參差不齊的,他們也需要不斷接受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意識也需要不斷進行強化。
三、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路徑優(yōu)化探索
(一)完善公共安全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針對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碎片化致使教育有效性不強的現(xiàn)狀,高校要完善課堂體系。首先要根據(jù)新時代是要求和高校人員的實際需要挖掘整理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一方面是要在新形勢下把握高校人員自身的安全需求和時展給高校人員帶來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深入把握新時代安全的總體需求和主義矛盾,通過公共安全教育,高校要培養(yǎng)能滿足時代安全需求、一定程度上緩解或者解決矛盾的時代新人。根據(jù)時代需要和高校自身需求賦予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其次,要整合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科學編寫公共安全教育教材,做到教育教學有章可循。最后要完善公共安全課堂體系,把公共安全教育納入必修課程,并根據(jù)本科生、研究生的生理特點和實際需要合理安排課程,最后對高校教職工要做好定期公共安全教育。此外要積極開展實踐教育,提升實踐能力,第一可以利用好體育課或者社團活動開展公共安全情景演習;第二可以借助國防安全館等公共場所開公共安全實踐教育。第三可以借助網(wǎng)絡進行遠程教育、展開公共安全事件虛擬演習。在實踐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其公共安全素質、技巧和能力,激發(fā)高校人員維護公共安全、傳播公共安全知識的責任和意識。
(二)打造專業(yè)公共安全教育隊伍十八大以來,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激烈,我國公共安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不斷升級。高校現(xiàn)有公共安全教育隊伍已經(jīng)不能完全承擔公共安全教育的責任。因此我們需要打造更為專業(yè)的公共安全教育者。第一,我們要對高校輔導員、骨干保衛(wèi)人員、公共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理論與實踐定期培訓,提升其公共安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第二,我們要引進專業(y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專家學者,專門負責安全教育必修課理論課程和實踐教育;這樣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學習公共安全的知識,提高公共安全素質;第三,學校可以把與安全相關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如安全工程專業(yè)、醫(yī)學專業(yè)、思政教育專業(yè)、法律專業(yè)、體育的學生組織起來,組成公共安全教育的社團,以社團的形式開展公共安全理論與實踐教育。這樣不僅利于其安全知識的內在轉化,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公共安全知識傳播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第四,要培養(yǎng)會多種外語的專業(yè)公共安全教育人才,開展對國際學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對于這一點有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對有訪學經(jīng)歷的教師進行英語和其他語種的培訓和公共安全教育相關知識的培訓;二是支持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學校從事公共安全教育相關人員出國訪學。在了解國內外文化和公共安全教育的背景和差異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
(三)營造覆蓋全校的良好校園安全文化校園安全文化是指將學校安全理念和安全價值觀表現(xiàn)在決策和管理者的態(tài)度及行為中,落實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中,將安全管理融入學校整個管理的實踐中,將安全法規(guī)、制度落實在決策者、管理者和師生的行為方式中,將安全標準落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此構成一個良好的安全建設氛圍,通過安全文化建設,影響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和師生的安全自覺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學校財產(chǎn)安全和師生人身安全3。指出,文化是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高校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其安全素質。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營造良好的社會安全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高校根據(jù)時代要求和高校人員的安全需要,根據(jù)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公共安全頂層設計,并帶頭守法、嚴格執(zhí)法接受學校所以人員的監(jiān)督;第二,學校組織校園安全建設師生座談會,了解校園安全隱患、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完善校園安全硬件;第三,利用網(wǎng)絡資源,構建校園安全文化。如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公共安全相關案件、公共安全理論與實踐知識等;第四,定期開展公共安全宣傳活動,如公共安全知識競賽、公共安全征文比賽、公共安全宣講活動等。通過活動載體,建構校園安全文化;第五,學校或學院不定期開展公共安全緊急演習活動,培養(yǎng)其安全素質,營造安全文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3]吳愛明.公共安全:公共管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J].行政論壇,2004,(06):3-5.
[4]褚積挺.淺議校園安全文化建設[J].科技信息,2010,(09):169.
[5]楊中英,燕東,閆建科,董笑含:試論新時代高校安全教育的新使命[J].社會科學前沿,2018,7(05):624-629.
[6]趙志川,楊淑欣.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現(xiàn)實必要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06):31-32.
[7]程現(xiàn)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現(xiàn)實考量與路徑選擇[J].社科縱橫,2012,27(09):138-141.
[8]衣慶泳.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4(03):32-35.
[9]查國清,孫銘濤,趙憲鐸,徐亞妮.基于體驗式的“三位一體”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120-123.
作者:孫琪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