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化學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合作探究環節、總結歸納環節,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筆者在從事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對有效應用教育技術進行了探究。
1.導入環節:直觀呈現,啟發引導
導入環節是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關鍵環節。在導入環節中應用視頻、圖片、網絡等資源引入新課,借助信息技術呈現生活素材或背景資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觀看、討論或對話中形成直觀感知,以便更好地進入學習探究中。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中,先用多媒體呈現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如水龍頭、鐵凳、鐵窗框等,然后結合初中所學的相關化學知識,認識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同時也說明金屬的化學性質相當活潑,進而引導學生探究金屬與鹽溶液、酸、氧氣的反應。在《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展示有機化合物在衣、食、住、行、醫療、能源、材料等領域的應用,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性,然后再引入對甲烷性質的探究。再如《基本營養物質》以日常見到的蔗糖、冰糖、淀粉、纖維素等圖片來引導學生觀看,讓他們去認識糖類,并在學生判斷的基礎上學習“糖”的概念。
2.探究環節:呈現問題,引導合作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能借助教育技術來呈現知識點,卻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課堂中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方便與快捷,卻較少考慮讓學生主動參與。因此,為解決這些問題,要在探究環節通過應用多媒體手段來呈現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不但可以節省板書時間,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更直觀、清晰地展開探究活動。以《元素周期表》探究活動為例,課堂中圍繞“元素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所隔的元素數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規則?與元素周期表的排行是否有關系?”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思考,直接利用了多媒體呈現給學生,包括“周期”的規律也用課件來演示其重點難點,再讓學生結合教學目標進行合作探究,對學生尚未理解、尚未掌握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給予適當點撥,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果。如《化學鍵》中離子化合物NaCl、CaO的電子式表示亦可借助多媒體,并讓學生辨析書寫的對錯,以便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
3.總結環節:系統歸納,鞏固拓展
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結合化學教學目標,通過問題、任務、實驗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初步構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注重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在這個總結環節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并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進行案例拓展。教師要求學生先自主歸納,然后再幫助學生系統性地進行總結。如《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中的影響因素,就是讓學生先自主歸納,教師再用多媒體詳細展示,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案例拓展。如在《生活中的兩種常見有機物》的學習后,以多媒體技術展示乙醇用途,分析酒精對人體的危害,再展示選擇題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要明確這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決不能喧賓奪主,不能用來取代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探究,而是要以這個手段來建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在導入環節中能直觀呈現,促進學生形成直觀感知;在合作探究環節能增加課堂容量,促進合作探究;在總結環節能輔助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并拓展延伸,利于學生更好地構建化學知識。
作者:包龍海 單位:金壇市金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