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校園下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梳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歷史與發展現狀,本文探討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心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中心應重新思考發展定位、厘清部門職責、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和做好部門人員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智慧校園是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給師生提供一種環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數據化、網絡化、協作化的教與學的未來校園,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優化教育管理,對高校教育教學體制產生重大影響?,F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教輔部門,是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智慧校園廣泛應用的重要力量,重新思考新形勢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發展,在當下顯得非常重要。
一、什么是智慧校園
2010年,在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浙江大學首次提出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校園應該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校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1]2018年6月,國家《智慧校園總體框架》,提出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級形態。智慧校園的框架主要有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學資源、智慧校園管理、智慧校園服務、信息安全體系五個部分。[2]
二、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歷史與發展現狀
自1978年后成立電教機構以來,早期的電教機構名稱不同,如電教中心、電化教育研究室、電教科等,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普及,電教機構的職能不斷發生變化,其名稱也發生變化,如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信息中心、電教中心、圖文信息中心(與圖書館合并)等。到1995年以后,有的高等學校的電教中心開始改名為教育技術中心,或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育部隨之提倡這樣的稱謂。[3]大部分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定位為教輔單位,是副處級的獨立部門,少數隸屬于教務處或信息系。在智慧校園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要任務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利用智慧型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過程,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營造智慧化的教學模式、寬泛智能的教學環境和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優化教育成果,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智慧校園的廣泛應用。智慧化的校園環境,無處不在的學習資源,讓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從輔助教學、設備維護,轉變為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全天候的學習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的主導者。
三、智慧校園歷程中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面臨的問題
(1)對教育技術中心職能的片面理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隨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變遷,從最傳統的幻燈、音頻到電影、視頻錄像和電視、電腦、網絡技術和當下手機、平板等移動學習,人們片面地將媒體技術的發展在教學中應用等同于教育技術的發展,單純地追求媒體技術上的革新的這種現象,導致部分教師主觀地認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就是多媒體技術保障單位或多媒體教室管理維護和視頻投影設備保障的組織。
(2)職能寬泛,業務煩瑣?,F代教育技術中心職能分布較廣,除了教學資源建設、多媒體設備管理、教學培訓外,還負責校園網絡運行與安全維護,負責新聞會議拍攝與學校影音視頻資料保管、有的老師還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中心業務內容寬泛,業務煩瑣,而且與學校的其他部門存在交叉,造成多頭管理,效率低下。
(3)推動教學資源建設的面臨的困難。高校資源庫的建設,帶動教師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推動智慧化校園的進程?,F代教育技術中心推動開發教師團隊開發教學資源時,由于開發周期長,任務重,經費不足,出現教師開發積極性不高;其次把教學資源定位為教學素材,重視教學資源的數量,輕質量,出現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最后,由于各校在開發教學資源時,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制作,充分保障了自身專業建設的需求,缺乏考慮其他兄弟院校課程互認互通的問題,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4)部門人員發展受限,流動性較大。由于教育管理制度的問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被劃分為教輔部門,屬于教育管理類職稱,其工作人員在進修學習、職稱評定、發展定位、工資待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事務繁多,成就感不足,經常工作不滿五年,尋求發展,調至其他部門,人員流動性大,每年在全國教育技術年會表彰上面,從事教育技術工作滿30年的同志寥寥無幾。
四、關于智慧校園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發展思考
(1)深入推進教育技術部門開展研究工作,以研究促發展。首先,在智慧校園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不能單純追求技術革新,應該加強理論研究。針對本校具體情況和現有的教育技術教學情況,進行總結性研究,開發相應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和工具。其次在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工作指導時,應不斷總結日常業務開展的具體流程和問題癥結,逐步形成科學的制度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師參與教育技術研究積極性。最后要加強自身教育技術理論學習,深入企業研學,關注當下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動態,提煉總結,應用到具體的教育技術工作開展中?,F代教育技術中心找準工作中心,發揮技術優勢,以全局性的角度進行宏觀把握,為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鼓勵全院教師參與教學資源建設,豐富教學資源。與每年的國家級省級信息化教學大賽相銜接,組織策劃院級慕課制作、微課制作教學比武,開發校內精品課程。
(2)厘清職責,確定中心發展方向。術業有專攻,每個部門都有專業從事的領域,在一些工作職責存在交叉問題,容易出現多頭管理、無人管理的現象,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也不利于集中開展工作?,F代教育技術中心要厘清部門職責能更好地發揮全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凝聚共識,穩定核心隊伍。在多媒體教室設備管理上,與后勤處設備管理機構相關,且多媒體教室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硬件服務,可以交由后勤設備管理處專門負責校園各個教室終端多媒體設備的硬件維護工作、統籌安排多媒體教室的使用與日常管理;在會議新聞保障方面,與宣傳部門相關,可讓宣傳部門全權負責會議保障工作、會議照片的拍攝、影像資源采集與處理。
(3)院校合作,建設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在提高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上,首先通過政策支持,保障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的經費,明確經費管理方法;其次,制定教學資源建設的成果驗收流程;最后聯合學校人事部門、教務處制定教學工作量的折算方法、納入職稱評聘的加分項,每年在校內舉行表彰與獎勵優秀教學資源庫建設團隊。高?,F代教育技術中心在保障教學資源的質量上要引入審核機制,從資源的媒體展現形式、內容的科學性、資源的編排設計合理性、資源格式的規范性和資源的原創性等方面進行審核。在建設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從事一線教學服務工作,可根據本校教師教學習慣、學生學習模式和思維方式、教學資源平臺的使用方式、各學科教學資源的特點,設計問卷,收集師生的反饋,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并鼓勵師生進行評價,以提高教學資源庫的使用滿意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2006年教育部文件中提出國家級示范院校要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對需求量大、覆蓋面廣的專業,中央財政安排經費支持研制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4]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也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要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在教學資源的建設上充分體現了合作精神,根據學科需求,區域特色,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要根據教學資源庫建設目標、課程體系、資源建設標準,各校形成統一的建設目標和建設標準。首先,要注重教師團隊的培養,教師團隊對資源庫建設目標與建設標準內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資源的質量,要組織全校教師共同學習,系統學習資源庫建設目標與建設標準,研討課程建設內容等。邀請共享資源庫建設的專家開展講座、對現有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標準內涵審核完善,教師團隊共同學習優秀的教學資源成功案例。其次,組織應用教學資源庫的信息化現場教學比賽,增進各高校之間資源庫建設的問題交流學習,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4)中心人員職業生涯規劃,融入部門發展。首先進行崗前培訓,明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的職責范圍和內涵,理解其在推動教育信息化,改善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秉承創新、服務、善于思考的工作理念,找準定位,積極工作;其次開展部門人員職業生涯規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職業發展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職業適應階段,作為新進青年員工的學習階段,迅速掌握崗位所需的各項技能,熟悉本職工作,融入集體,尋求自我發展;第二職業發展階段,考慮自身能力、興趣等因素,重新評估,做好職業定位。制訂可行的學習計劃,通過參加在職學習、網絡培訓等強化技能和專業知識。第三職業穩定階段,熟悉部門業務,在自我領域上獨當一面,能總結經驗,撰寫論文,尋求多方位發展??傊谥腔坌@的發展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高校重要的教育輔助部門之一,要準確把握其職能定位,厘清部門職責,以研究促發展,實現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化、專業化的管理,為推動智慧校園的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杰侯.普通高校教育技術機構職能優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4.
[2]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GB/T36342-2018.2018-6.
[3]楊公義,劉國超.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歷史沿革和網站設計與實現[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4).
[4]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Z].教高[2006]14號,2006.11.
作者:張林欽 單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