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及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優秀傳統文化是鐫刻在中華民族血肉中的文化基因,也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基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不僅是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貫徹落實的重要路徑。民族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國民經濟產業的發展,無論是科學技術的創新更迭,還是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其發力點始終都要落在民族教育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在于經濟科技的領先飛躍,也在于歷史文化的傳承發揚,更在于民族教育教學的革新發展。
隨著國家政府相關戰略發展計劃的逐步實施和持續推進,我國農村教育教學資源得到很大的擴充和完善。但是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教學理論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農村教育發展研究》聚焦當前農村教育改革和經濟文化發展問題,深入調研、考察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諸多困境和難點問題,并嘗試探索與之相對應的解決路徑和策略。該書系統闡述了農村教育相關發展問題的調查研討成果以及一些有益反思,其中包括:城鎮化進程中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路徑探析;城鎮化進程中城鄉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困境與出路;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農村教育公平的現狀與對策等。該書研究深入細致,理論豐富翔實,中心明確,貼合我國農村教育教學實際,且就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階段性策略和方法展開細致、客觀、多維探索,可作為當前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農村之有益參考書籍。得益于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帶動大數據、云計算等多種現代化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得到長足進步。與此同時,在黨中央、政府的多方支持和幫助下,我國農村教育教學理論和基礎設施都得到很多進步和完善,但是限于傳統觀念、教育事業發展不均衡、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我國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發展,制約我國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切實探討解決農村教育諸多問題和困境的策略和設施路徑,對于新時期農村經濟產業發展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意義重大。針對農村教育教學實踐中普遍對優秀傳統文化人士不足、師資傳統文化素養較低、缺乏專項資金投入等問題,需要緊密結合當地政府政策、經濟產業發展、自然生態資源、民族民俗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切實探索出與之相對應的教育革新發展思路和實施路徑。
在提高認識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和學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提升廣大師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并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有機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做好全局規劃、方向把控、教學內容選擇、模式學習借鑒等多方面指導,確保農村學校教育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工作科學、合理、高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農村學校教育資源分配。在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方面,農村學校在鼓勵教師自主提升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例如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專題培訓、課余提升班、國學專題講座等,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設國學網絡課程和構建校際分享交流平臺,方便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傳統文化素養熏陶、提升。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積極構建與之相對應的鼓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提升專業教學素養和國學素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農村學校開展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實踐的一大困難在于缺乏專項資金投入,資金短缺不僅造成農村學校國學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環境,還嚴重制約農村學校開展融合教育創新實踐的動力。因而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為農村學校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探索提供專項資金,進一步提升農村學校開展融合教育實踐探索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方面,教師要明確,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實現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在于通過潛移默化的手段實現意識、思維、能力的培養。
因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寓于具體實踐活動中,而非簡單的知識“傾瀉”。例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理論知識時,摒棄以往平鋪直述、一股腦講述的方式,采用先以某一教學道具引發學生興趣、再拋出一個立意新穎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反向疑問”式教學,即一開始假設推翻傳統文化原有命題內涵,并就主要論點展開分組討論,最后反證傳統文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而進一步強調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去接觸、發現、感受并再創造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從而樹立文化自信。教師還可以通過融入其他學科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例如依托學校大型主題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文學、美學開展“漢服行”文藝活動,國風剪紙藝術大賞等。此外,傳統文化為當前農村學校教育革新提供了豐富靈感,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進一步推動該類活動常態化、長期化開展,對于當地人文、旅游等產業發展都有著一定促進作用,加快推動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優化、升級,助力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張永康 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校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