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感恩勵志教育的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之中的感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學生后續綜合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語文學科的發展。對此,教師可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這一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恩勵志;課堂教學
教師要在設計課程中引入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共同處于相同的環境,全面沉浸在自己設定的情景之中去感悟感恩,理解感恩產生共情,放大課堂中的情感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感恩的情懷。
一、感恩勵志教育要注重小學生身心特點
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兩天出來的,想要感恩教育有良好的效果,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紀學生的發展特點、身心健康程度,多角度展開感恩勵志教育。
(一)開展感恩勵志教育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小學有六個年級,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牢牢掌握自己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語文授課中,明白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模式、認知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牢牢把握住感恩勵志教育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例如,一個語文教師教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此時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姊妹之間的親情勵志教育;在面對三、四年級的中年級學生時,可以利用書本內容對學生集體意識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在面對高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可以靈活根據書本知識和時事熱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勇敢承擔社會責任的初步感恩勵志教育。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方面的感恩勵志教育,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感恩勵志教育活動要適應小學各個年級的個性心理需求小學六年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勢必會發生變化,心理需求也是呈一種上升趨勢的。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受到家庭、社會環境多方面因素影響,他們的情感、興趣、愛好、性格和氣質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感恩勵志教育活動的開展更應該與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發展階段相適應、相吻合。單方面的感恩勵志教育的輸出不僅得不到學生的好感和學習,反而會引起學生的不適與反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授課時,面對低年級的學生可能是直接點出學生對家庭應該時常懷感恩之情,教導他們如何在家里去表現自己對父母等親人的感激;在面對中高年級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本或者課外文章的閱讀,啟發學生去尋找文中暗藏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單方面灌輸。這樣根據不同年齡的心理需求階段去進行感恩勵志教育,效果將會強很多。
(三)感恩勵志教育活動要貼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體力水平小學一到六年級,學生身體都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雖然只有幾年的差距,但是學生體現出來的體力水平是大不一樣的。語文教師在走出課堂進行感恩勵志教育的時候,要符合學生的體力發展水平,不能冒進。如在對于低年級采取身體力行的教育時,可以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如打掃衛生、撿拾垃圾、為家人端茶倒水、為父母洗腳等做起。在面對高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可以多多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出家庭,積極融入到社會中去,比如進入社區中參與社區衛生勞動、去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具有一定社會性的活動,助力學生的感恩勵志教育。
二、感恩勵志教育要注重學生認知、感情與行為同步發展
感恩勵志教育想要獲得良好的發展效果,不僅要從學生的認識方面下手,也要注意學生在情感行為方面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情感與行為的綜合協調發展。
(一)故事感化促進學生感恩認識水平的提高小學生的思維都是以形象的方式為主,這和他們的身心特點還有大腦的發展狀態相適應。小學生普遍都比較喜歡看故事、聽故事、講故事,這是他們學習的一種方式。利用故事感化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促進學生對感恩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舉一些傳統的,帶有感恩勵志性質的小故事,引導學生進行感恩的認識、認知。例如,在講到論語有關孝順的語錄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引用傳統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童話故事去進行有關孝順的感恩勵志教育,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在感恩教育的課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語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導學生體會背后的哲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體驗人生的哲學,而不是呆板地、機械式地講大道理。這樣的課堂效果遠遠比直接說的效果更好,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使感恩勵志教育融入學生的心中。在針對不同年級進行感恩勵志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層層遞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心理能力重點展開。在面對高年級的學生時,教師可以不再主動講故事,而是通過學生自己去講解故事,讓他們在講解故事的過程中去感受感恩,或者教師開展一些有關感恩故事的小比賽、小活動,讓學生在競爭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感恩,促進學生對感恩勵志教育的學習。
(二)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感恩情懷提升感恩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認知上的教育,他也是一種精神教育,一種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成效是通過教師的情感輸出為主。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中更應該注重情感的傳遞、情感的投入,從而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去豐富他們的感知能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自覺地融入課堂。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課文有關親情的主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回味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如父母每天早上給他煮的早飯,還有每天給他洗衣服,由細節引導學生理解背后的感動和關懷,讓學生對父母的不容易產生理解,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體會這份細膩的關懷,促進學生增加對感恩這種情感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具有感恩意義的集體活動,比如清明節去掃墓。在掃墓的過程中,采用心靈情感的策略對掃墓這種行為背后的意義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先烈的付出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感人。感恩教育活動中情感的層層遞進,才能使感恩勵志教育活動達到預想的效果,切勿急于求成使效果大打折扣。真實有效的情感體驗,也需要激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的支持驅動才會使感恩勵志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實。教師在舉行感恩勵志教育活動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本身興趣的選擇和偏好,激發他們對感恩教育的向往,激發學生和感恩勵志教育之間的火花,開啟學生感恩的心靈之窗,大力引導學生在周邊的平凡事情中去體驗感恩,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去領悟感恩,鼓勵學生對所進行的感恩活動展開分享,大膽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相互交流,激發他們心靈中的感恩情懷,放大他們對生活中感恩的發現。教師在上課時也應該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大力引入感恩勵志教育內容,這不僅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書本內容以及背后的哲理問題,還要求教師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有一個良好的設計,對教師本身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難度。一個好的課程設計,離不開教師在課下的精心研究和對學生狀態的整體把握。這也就要求教師上課時將學生作為上課的主體,而不是自己作為主體,不能將自身擺在一個我講你聽的傳統教育狀態。只有將學生擺在感恩勵志教育的中心,才能讓學生的感恩思想、感恩行為有質的提高。
(三)實踐鍛煉促進學生感恩行為發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的進行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的,而要通過具體的落實實踐,讓學生切實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積極踐行,在實踐中去感恩,激發學生的自主感恩、感謝能力。感恩勵志教育的實踐有很多種形式,具體可以歸納到以下幾種方式。
1.讓學生為自己的感恩對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單元的總結時,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或者課外活動。如在學習到有關感恩教育單元的總結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一份帶有感恩之情的小禮物,送給自己周圍想要感謝的人,鼓勵他們對感謝方式進行積極創新,如可以送給想感謝的人一張小卡片,上面寫滿感謝的話;或者是給想要感謝的對象進行歌曲的演唱;也或者是對想要感謝的對象表演故事等。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去給感恩對象表示感恩。
2.鼓勵學生將自己身邊周圍的感恩事跡講述出來。生活中總是不缺乏一些感恩的事情,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將其記錄下來,以周記或者作文的方式,寫在本子上,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討論演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同時也能夠通過交流的方式使學生二次回憶起發生在周圍的感恩事件,加強對感恩的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分享自己的感恩,也能收獲更多份的感恩。利用學生生活中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可以使感恩勵志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
3.創設利用各種感恩情景,引導學生去鍛煉,去實踐。感恩教育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親身經歷的一些特定環境下的實踐能夠有效促進感恩教育的實施。語文教師在進行感恩勵志教育的時候,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介紹“保護雞蛋”的活動,讓學生在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帶上一顆生雞蛋,并保護雞蛋到下午放學時不能被損壞。通過這個小活動,讓學生去感受保護這顆雞蛋的不容易,并且通過保護雞蛋這個活動,去理解父母在培養他們時的用心和辛苦。感恩勵志教育不僅只是書面上的一種教育形式,而是有效的、切實落實下去的真正的感恩勵志教育實踐活動。
三、結語
感恩教育是小學階段教育的基本內容,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責任感的一個重要基礎。學生具有了感恩的能力,也就擁有了發現生活中美的眼睛。
參考文獻:
[1]安彩虹.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
[2]扈秀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6).
[3]旦增杰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初探[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2).
[4]謝裕瓊.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J].新課程(小學版),2011(2).
作者:馬海淵 單位:甘肅省廣河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