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悖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悖論,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高職連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悖論;思考
一、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悖論
(一)學生缺乏高超的實踐運用能力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大多數高職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通常會將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而應用型則是其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具體體現。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連鎖企業通常會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在招聘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高職人才由于缺乏實際工作能力導致無法勝任工作崗位。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開展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的具體分析調查我們得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院校對于人才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素養、職業技能的轉化及考核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無法將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職業操作能力。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將工商管理課程作為主要內容,而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內化能力較弱,導致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脫節。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工學交替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在進行連鎖經營管理、策劃能力培養、商品流通管理、信息系統維護等等相關的業務能力培養上缺乏專業指導,導致其無法對技術進行運用。
(二)畢業生難以實現有效的就業
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活動主要目標是為了順利實現學生就業,大多數學生選擇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是由于其實用性強,能夠快速適應社會中的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就業面積較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職院校會將人才培養定位于零售連鎖門店店長等中高級管理人員,導致專業學生對自身無法準確定位,難以正確認識自身的就業面,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學生的就業創業。同時,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大多數經營連鎖企業更注重人才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認為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缺乏責任意識,穩定性較差,流失率較高,對自身進行正確認知,也沒有對未來發展進行有效的規劃。受教學資源的影響,專業課程無法與職業素質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沒有將職業道德充分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
(三)校企合作難以有效開展
高職院校在開展連鎖專業的建設和完善過程中通常會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主要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采用訂單式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盡快接觸到工作崗位,適應工作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填充企業的人才庫。采用訂單式的培養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仍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例如,高職院校預先設定的輪崗計劃是無法在企業中得到實現的,大多數學生進入企業中只能從事單一的崗位工作,學生的管理難度較大,無法確保其校外安全,同時,部分企業無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指導幫助,對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
二、改革創新高職連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和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
1.連鎖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職業應用型能力
一方面,知識的遷移能力。眾所周知,連鎖專業的就業面較為廣泛,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基于連鎖超市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當對連鎖各個業態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提前適應崗位工作和崗位內容,將自身所學的連鎖專業知識逐漸遷移到職業崗位中,通過這樣的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另一方面,與他人的溝通協調能力。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培養連鎖專業學生是為了使其成為門店管理人員。因此院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應當注重學生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外協調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同時能夠與消費者及周圍同事形成良好有效的溝通合作,掌握當前社會中先進的溝通方式,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2.提高連鎖專業畢業生的應用型能力
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及職業規劃明確其應當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適當增加專業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課時比重。根據專業特色有針對性的開設商品采購、配送、信息處理等核心課程,不斷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模塊化教學,以任務或問題作為基礎導向,引導學生開展實踐訓練,同時結合院校中的相關模擬技術,引導學生深入掌握相關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落后的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時間管理、口頭溝通、學習方法、服務意識作為重要業務技能融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應用型能力培養保障體系。首先,根據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模擬連鎖實訓基地,通過對門店的模擬建設使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商品陳列、銷售、收銀、客服等相關的實踐訓練,提高其實操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熟練運用商品采購、配送等相關的操作軟件,使學生具備后臺管理能力;其次,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地方政府及教育協會的引導將校內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分析,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連鎖企業,引導其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實戰練習與消費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最后,高職院校應當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力量,引導任課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提高其職業能力,必要時可以組織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進行經驗的積累,到企業中進行充電。
(二)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就業教育
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加大通識教育的教學力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連鎖企業的工作較為繁多,學生在進入企業開展基層工作時必須吃苦耐勞。當前大多數企業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缺乏學道德素,責任意識不強,不愿意參與到基層工作中。基于此,高職院校應當引導學生意識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觀念對自身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加大學生的通識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其后期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之成為加盟店所需的創業型經營管理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加盟店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發展所需的重要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引入一些加盟店,開展項目教學,并且將其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后期進行科學合理的就業創業。
(三)多部門聯動,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一方面,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加大校企合作保障機制的建設力度,適當增加職業教育投入比例,促進高職院校的穩步發展。一定意義上來講,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搭建校企合作保障機制,深入開展產教融合,促進高職院校及企業的共贏。另一方面,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當找到二者的利益共同點,實現二者的參與合作。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地方經濟的實際特征、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基于院校教學資源,與周邊的對口企業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根據連鎖經營管理的具體程序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后期就業創業所需的技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當創新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就業教育,多部門聯動,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1]潘茜茜.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2):182-183.
[2]余江霞,蔡春江,何武香.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醫藥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藥房,2017(9):1281-1284.
[3]紀冰.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中國市場,2018(16):168.
[4]張小桃.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以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18-19.
[5]宋海寧,李光明.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分析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239-240
作者:張丹 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