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改革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既然工程教育改革是世界性的問題,我們就應該站在戰略層面對其進行思考,從國際和國內工程教育改革的發展歷史,分析教育與經濟產業的強耦合關系,厘清工程教育改革的關鍵性戰略和戰略實施框架。
1.工程教育改革的驅動力
從全球產業的發展史上看,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對工程人才的需求,一直是工程教育改革最為關鍵的驅動力。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處在產業鏈最高端的發達國家就已經開始謀求將勞動密集型和設備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將知識密集型產業向欠發達國家轉移。隨著全球產業國際化轉移,人力資源市場也成為國際化的統一市場,跨國公司在全球各地的產品研發、市場運作、銷售、采購、服務外包等都需要大量的本地化和國際化的工程人才,這也對各國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產業轉型與升級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驅動力。
2.工程教育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對“以就業為導向”辦學的目的認識不清,認為它只適合于“職業院校”,這樣就導致了某些本科院校脫離了產業需求這個根本性的辦學目的。第二,國家政策滯后。產學研合作涉及到經濟、法律、勞資、知識產權、稅收等各方面的激勵機制,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制定、關系協調、經費支持,產學研合作就不會走上快速的軌道上來。第三,產學研辦學機制需要不斷開拓創新。高校不應該坐在家里空喊口號,應該腳踏實地地走出去。最后,教育經費不足有目共睹,這也嚴重制約著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
3.工程教育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共性”與“特性”
作為專業教育,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勝任畢業以后的工作,成為合格的公民和稱職的產業人員。因此,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研合作為辦學機制、以“做中學”為教學方法的工程教育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本質”和“共性”;與產業分工和人力資源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所對應的各種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則是工程教育的“外延”和“特性”。只有認清和明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才能為提出和構建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關鍵性戰略提供基礎。
4.工程教育改革的關鍵性戰略
通過分析工程教育改革的驅動力和國內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借鑒和抽象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經過歸納、總結并確定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關鍵性戰略。工程教育改革關鍵性戰略的意義:
(1)產學合作的重大戰略意義。產學合作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基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產學合作中的“最佳實踐”典范。該計劃是教育部于2010年6月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項目中的“最佳實踐”典范。“卓越工程師計劃”從本質上強調了與工程產業相關聯的三大內涵,為更好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戰略實施提供了指導。其中,三大內涵包括:強調行業企業應該深度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高校應該參照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調高校應該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
(2)“做中學”的重大戰略意義。“做中學”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法論,“CDIO教學大綱”是“做中學”的抽象表達。CDIO包含三個核心文件:1個愿景、1個大綱和12條標準,其中,“標準”闡明了教育理論與工程實踐的關系,起到了系統、全面的實施指引;“愿景”強調了教育應該建立在“構思、設計、實現、運行”工程過程背景環境上;“大綱”細化了工程師必須具備的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視野能力。
(3)教育國際化的重大戰略意義。教育即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也要著眼于全球經濟發展。從全球經濟產業一體化來看,中國要想真正融入世界,成為世界經濟和政治強國,教育國際化必然要成為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戰略目標,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種全球性趨勢,它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正在全球范圍內被證實是強國富民的最佳教育實踐。在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過程中,國際化建設涉及多方面內容,包括培養方案、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就業取向等。
二、工程教育改革的戰略實施框架
“產學合作”“做中學”和“國際化”三個關鍵性戰略是主體,同時,又根據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標和內涵,柔性地融入了我國教育部2009年發起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2006年引入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
(1)產學合作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基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產學合作中的“最佳實踐”典范。在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企業深度參與,按著國家或行業標準修改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計、實訓、實習,改革創新創業教育,開拓校外實訓基地,實現真正的校企合作。
(2)“做中學”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法論,“CDIO教學大綱”是“做中學”的抽象表達。在專業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工程過程、行業標準、課程群組、情境環境、項目教學、評價標準”等各種工程元素,把教學內容與產業過程緊密地聯系起來,即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情趣,又增加了知識的實用性。這是目前國內外各類工科院校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普遍認可的教學方法。
(3)國際化是我國強國富民的高等教育改革必經途徑。把“教育國際化”列入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戰略規劃之中,從根本上提升了我國普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高度,不僅僅是為了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更應該從骨子里就有為強國富民、服務世界經濟而
(4)支持保障系統是本科院校順利實施工程教育改革的有力保障。保障系統是多方面的,即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也包括高校內部的政策保障、組織體制保障、師資培養保障、質量管理保障等,同時,也需要來自于社會和產業界的理解和合作。
作者:朱克敵 張紅 王靜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