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教育的機械制造課程教學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新課改的一個關鍵。文中以機械制造課程的創新教育應用為例進行了說明,現簡述如下。
創新教育是一種教育形式,這種教育形式具有實踐性與創造性相結合的特點,它符合新課程標準教育理念的要求,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思考、主動動手實踐,讓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更為緊密自然。機械制造課程是一門體現以創新求變為主的科目,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加清晰機械裝置的內部構造、工作原理,了解這種機械設備的優缺點,對機械設備進行改進設計,進而能夠設計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機械設備,為其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1創新教育教學
傳統的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固定的教學內容、千篇一律的教法等都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運用知識上存在很多的缺陷。而創新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通過參與教學使學生感受知識的獲得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提升對機械制造的認識。
2優化教學內容
機械制造課程涵蓋的知識較為廣泛,包括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各門課程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以幫助學生接受和掌握。另外教師要及時了解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新成果、新技術,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機械制造課程的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必要時教師要通過實物或模型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齒輪傳動為例,在講解傳動比的概念時涉及到主、從動輪關系的問題,如果是一個主動輪、一個從動輪的構造就比較簡單了,但在實際的變速箱中齒輪比較多,學生必須要分清哪些是主動輪、哪些是從動輪,而且其中還有惰輪,分清各齒輪之間的嚙合關系才能計算正確,否則就會出現錯誤;這些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模型演示或是實物觀察,讓學生去進一步的掌握理解。機械制造課程的理論知識雖然枯燥無味,不過,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變枯燥抽象的知識為直觀形象,盡量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和貼近實際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多元化
機械制造課程理論知識邏輯性較強,因此,教師要探究其教學規律,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知識進行處理,如可以結合實踐教學、網絡教學、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措施。機械制造課程更多的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設備制造和設計,更注重實踐性,所以,教師要盡量通過探究式教學和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去探究知識的產生和發現的過程;加強實踐教學,通過讓學生分析機械設備或是工件等實物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來深入了解其結構與工作的適應性,為改進機械設備的性能奠定基礎;對于機械制造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機械制造課程涉及設備的結構特點,學生有時候只看圖是不容易看清零件的結構關系的,要通過對實物結構的觀察來掌握其結構設計。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認識
機械制造課程主要涉及機械設備的零部件、機械傳動裝置、機械的基本組成以及機械的具體應用等,與實踐結合比較緊密,而且更側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偏向于理科類和實踐性,因此,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讓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認識機械設備的實際構造,并逐步掌握其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以間歇機構為例,要通過對凸輪機構的認識,掌握其升程曲線使學生從根本上知道為什么有一段間歇,再加上對模型機構的運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能明確其工作原理。學生明確機構的工作原理后也就可以嘗試進行設計,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并增強動手能力和動腦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永英,陳雪嬌,鄢利群,等.應用型大學本科課程機械類創新設計教學探索與研究[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6(1):106~108.
[2]李天箭,丁曉紅.創新創業教育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環節中的探索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4):22~24.
[3]陳勁松,訾克明,王錦亞,等.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3+4”人才培養建設思考———以淮海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16,45(6):103~105.
作者:李會 單位: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