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中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育教學質量是其核心問題,更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因此,學校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管理者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在培養教師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教育水平,從而推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探討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中面臨的困境,并深入闡述加強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教育教學質量;中學;監督管理
引言
目前,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所以也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年來,我國堅持實行基礎教育改革,這對于提高我國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教學管理思想是基本的改革方向。著重對以往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并以教育教學管理的新思想為基礎,促使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形成,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作為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肩負著整個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重任,所以必須要具有前瞻性,緊緊跟隨時展步伐,把握中學教育教學的基本方向。如今,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重點抓的是教育教學質量,但是很多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仍然不高。通過分析原因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改變應試教育觀念;第二,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觀還未形成;第三,不健全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因此,要從創新發展理念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解決好這些問題,全面監督教育教學質量。
一、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中面臨的困境
(一)重視傳遞信息,忽視行為管理在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層次比較分明,下一層隸屬于上一層。這種監督管理體系既有優勢,但也有明顯弊端。在這一監督管理模式下,容易限制最低層普通教師的能力。由于教師有過多的職責層次,同時又細化其職能,所以普遍會降低教師的適應能力,還會出現思想僵化問題。由于教師之間缺乏信息傳遞,所以就會抑制教師的創造性,并且教師自身責任感和責任意識也得不到增強。一旦遇到工作難題,這些教師不是積極地想辦法解決,而是相互推諉[1]。
(二)教育教學理念問題隨著中學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理念也相應發生變化。然而,在運用其指導教學實踐時,仍有一些問題存在:一是墨守成規,有的教師因教學經驗豐富,很難改變他們的教學習慣,所以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仍在教育教學中沿用,并且教學實踐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模式化的;二是矯枉過正,有的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時依托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作為指導,但是因沒有真正理解教育教育教學理念的內涵,所以教育教學實踐就會存在用力過猛的現象,導致教育教學最終失敗。
(三)教育教學模式方面存在問題在中學教育教學模式中,分數是管理的依據,也是用于學生成績評定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由此便夸大了學生分數的重要性。在這一形勢下,使分數原本作為促進教師和學生進步的方式轉變為一種隱性束縛,這對于師生都是極為不利的。此外,教育教學模式作為教育教學環節的規劃基礎,因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的日漸普及,以及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使得很多教師對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始進行探索。在探索中也有一些問題存在,比如,有的教師對于教學創新重點強調,但沒有合理規劃課堂實踐,在課堂上全部將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呈現出來,致使學生的知識消化時間被壓縮。有的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不佳,對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變數無法預見,所以課堂創新活動就會陷入到無序的狀態,教學質量就難以保證[2]。
(四)重整體發展而忽視個性過于強調整體統一,就可能對個人的創造力產生一定的限制。比如,針對于教育教學行為,采取統一的要求去衡量,就忽視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態度及情感這方面的問題。按照條條框框的要求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所以限制了教師的思想。統一的規范要求,就顯得僵化、不夠靈活,影響到師生間在學習方面的探索。對任何一位教師來說,要將內心的潛力和工作熱情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有一個既合理又寬松的教育教學管理環境,由此才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影響,但很少有學校是這樣的,所以一直限制著教師的思想、行為等。
(五)教學目標不合理中學教育教學中教學目標既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也包括情感目標,這就意味著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傳播知識時能融入德育和情感教育。但是,如今很多中學都將教育教學情感目標當成了空話,或者是泛泛而論。長期下去,這樣的教學手段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六)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當中學教育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作為其輔助手段,但是教師在運用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課件過度依賴。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以課件為中心”的觀點依舊持肯定態度,由課件來決定教學內容,并且控制著課堂節奏,使教師的創造力開始降低,影響了學生接收知識的實際質量;二是存在嚴重的“機灌”現象。教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后,就有很多中學教師認為這是一次灌輸式教學革命,而從教育教學效果層面來分析,我們發現教師不再是灌輸知識的主體,而是由計算機取代。由此可見,不但沒有打破當前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反而這種知識灌輸問題更為嚴重。
(七)教育教學質量監督機制不健全有的中學質量監督機構在做球員的同時又在做裁判員,即教務處與教學團隊是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機構,同時還是監控教育教學質量的機構,教學的決策、管理、評價集中于一體,對于完善教育教學質量非常不利,還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正常運行。如果缺少教育教學質量監督機制,那么教育教學中的事故就得不到及時處理,使得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非常被動。
二、加強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對一線教師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如今,教育界開始廣泛關注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立德樹人實質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及教師都能對自身有著嚴格的要求,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在中學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將突破點當作教師的教案,在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中納入教學反思,以此激勵教師與同年級組教師就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交流,討論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的對策。要確保教師在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中能將自己真正地納入進去,而不至于在處理與同事及管理者之間關系時存在狹隘的思想。教師之間要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和諧的氛圍。為了教師的積極性能得到提高,管理者要從獎勵機制著手,讓教師通過分享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反思來得到真正的鼓勵[3]。
(二)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創新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是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新課改形勢下,思考時必須要站在全球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上,完善教育教學。應該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學校管理理念進行重新定位,堅持走適合自己的辦學路線。新式的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理念將“人性化”作為重點,不束縛人的思想和意識,能夠滿足師生的實際需求,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勵??梢詫ⅰ耙匀藶楸尽钡谋O督管理方式分為學生是教師發展之本、教師是學校進步之本,盡可能實現學校、教師、學生的自我發展。此外,教師和學生應該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為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在注重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創新的同時,還要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明確教育是什么。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主要是加強傳授知識,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情感的理論,其核心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將知識作為載體,使得師生的互動能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完成[4]。
(三)創設適宜的教育教學管理監督環境為了對學生的創新素質加強培養,中學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的對策解決好傳統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教育教學管理的育人作用真正發揮出來。1.為教師提供創造空間一直以來,中學對教師的管理都比較嚴格、死板,所以要改變這一現狀,給予每一位教師更自由、寬松的發展空間,發散他們的教學思維,由此也能發揮出教師的個性,實現創造性教學。以教師的創新能力去帶動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在此基礎上,有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促使教學活動從死板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創造性活動。2.尊重學生的個性,實現創新性管理在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都要充分尊重,努力培養學生獨特的風格,形成自己的個性,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此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保護,使他們在未來發展中有更多的收獲,真正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四)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實現主要依靠的是課堂教學,這也是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根本途徑。學校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并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要促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一是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將其放在主體位置上,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則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教得再好也沒有用;二是整體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制定出科學全面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并且教學重點要極為突出;三是重視教學反饋,在此基礎上能幫助教師對教學方式及進度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對中學而言,這一任務比較艱巨,所以學校各方必須要共同協作、全力配合,從而能夠獲得新進展,學校也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5]。
(五)對常規過程管理的強化1.備課提高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其前提就是要求教師認真備課。為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教法、腦中有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中心。在復習和布置作業的環節上,教師還要對習題進行精心設計,確保訓練的內容能更為具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抓好課堂教學過程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要順利完成,就要借助于課堂教學過程,該過程也是促使學生素質得到提高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因材施教,突出重點及難點,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優化。由于課堂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所以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每一節課讀、說、寫、算都不能超過兩次,每一名學生都應該得到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動學習,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再經過分析,從而能獲取到知識。另外,課堂訓練這一渠道需要教師們必須抓牢,通過多種方式來訓練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的掌握,對所學知識能當堂消化,并且對其進一步鞏固,使學生學有所得。3.對作業環節應嚴格要求考察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能力和解決能力要合理利用作業環節,所以,中學要監督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必須對等級制嚴格實施,突出有批有改。對于低年級來說,還需要面批面改。高質、精選是對作業內容的基本要求,還要嚴禁流于形式,重視內容的實效性。
(六)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合理利用中學教師要認識到現代化教學設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發揮的作用,以便能夠有效地利用現代教學設備。教師要在設備的使用中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潛力進行不斷挖掘,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使課堂內容更豐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課件的輔助作用需要明確,而教學活動是以人的能動性及創造力為基礎的。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始終站在教學實踐的一線,對教學環節合理設計,控制教學節奏的同時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三是認真聽取學生的反饋,調整好課堂的進度,以免因傳授知識的速度過快而引起學生“消化不良”。
(七)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質量要得到保證,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態度,強化職業道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視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性,也就意味著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合理地銜接起來,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既與教學目標要求相符,同時還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不斷地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能從根本上幫助中學生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還要求教師對教學科研活動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參與其中,經過認真分析課堂教學活動以及集體研課,反思教學活動,并且在課堂上要學會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采用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最佳方式,并且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創新工作理念。此外,要將教育教學的目標確定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能力培養,與學校的實際相結合,使師生在學校能夠體會到滿意感,最終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監督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學波.試論如何提高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
[2]孫志國,劉佳.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引入人本化理念的重要性[J].教育前沿,2018(2).
[3]李楨.對建設中學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0).
[4]江源.對我國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22).
[5]何興剛.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
作者:孟繁軍 單位:佳木斯市第十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