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虛實結合教學下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二級學院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全面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進行教學質量的自我監控與調節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二級學院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借鑒PDCA循環管理方法,構建了制定標準-明確組織-實施監控-評估改進為循環單位的螺旋式上升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二級學院;PDCA模式;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新時代面臨新挑戰。黨的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人才培養是教育發展的核心。為早日使我國從教育大國邁入教育強國的行列,高校必須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中指出:“完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以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學院本科教學評價、專業評價、課程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為主體的全鏈條多維度高校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教學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構建一個全面合理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大部分高校都在校級層面建立了完善的保障與監控管理體系,但不能完全適應二級學院的標準和要求。二級學院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在校級體系下必須要建立一個適合院情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結果為導向的原則,對教學質量各環節進行監控,分析問題、持續改進,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教學質量等級,輕定性評價結果教學評價結果為了具有可比性,一般表現為量化指標。由于開放式問題并非必填項,學生往往會放棄填寫。而學生對教學整個過程的感受是最真實的,學生的意見比其他監控主體的評價更具有話語權。相較于定量指標,定性評價雖更利于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卻常常被忽略。
2.重理論教學監控,輕實踐實驗監控由于課程性質的不同,許多理工科院系有實驗課程,一些文科社科院系也有實踐課程,實驗教學一般在實驗室授課,實踐教學的場地常常是不固定的,部分實習實踐課程時間安排在寒暑假。因為場地、授課時間的特殊性,教學質量監控往往重視理論教學的監控,而忽視了對實習實踐和實驗環節的監控。
3.重教學質量監控,輕教學質量反饋許多高校的二級學院做了大量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把教學質量的監控結果作為教師評獎評優的依據,但常常會忽略教學質量的反饋這一關鍵環節。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如果缺乏反饋,會意識不到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就無法改進教學質量。
三、PDCA模式在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構建中的應用
PDCA循環管理是質量管理過程中的一種基本工具,包含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以此循環。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最終的價值目標是培養高質量人才,教學質量與產品質量兩者的管理過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借鑒PDCA模式去構建高校院系內部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構建必須是一個閉環管理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是非閉環管理都將影響教學質量。浙江大學C學院通過多年的內部教學資源整合與協調,逐步形成了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
1.加強思想認識,完善標準制度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標準,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就無章可循。在學校、學院的辦學定位、發展戰略、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的大框架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C學院制定了“通專跨+精厚深”的培養體系,規范了教學工作流程,修訂了一系列教學規章制度、質量標準和評價辦法,包括教學質量標準、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院級督導聽課制度、課程評價細則、教師考核激勵機制、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C學院堅持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制度化、長效化,為實施監控提供一套科學合理、可操作化的標準。
2.明確組織機構,落實責任到位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是落實制度的保障。C學院建立了由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教學督導、教學管理人員、輔導員等組成的組織機構。教學指導委員會是研究學院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改革、課程和教材建設、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職能的機構。專業建設委員會主要發揮在本專業的指導、建設和監督功能。院級教學督導負責聽課、檢查試卷和論文等工作。教學管理人員負責具體的行政性工作。輔導員負責搭建師生溝通交流平臺,收集學生意見。C學院建立健全教學管理隊伍,聯手抓好教學質量,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責任到位。
3.加強監控力度,實現全程監控監控是評價的前提。遵循日常監控與專項監控相結合、內部監控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模式,加強監控力度。日常監控包括教學自查、聽課、評教三部分,屬于內部監控。教學自查是指對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檔案材料進行常規性檢查。針對實習實踐課程,既監控結果也監控過程,從教學大綱與計劃的制定、具體實施到最終報告的評分。聽課主體包括領導干部、院校兩級督導、系主任、同行等。教學評教包含兩部分,一部分由學生在評教系統打分,占比較大,另一部分由各系根據聽課結果、組織學生座談會、教學管理人員的反饋等方式打分,再由教學委員會審核評定,占比較小。C學院不斷優化調查方式,制作了定性問題為主的電子問卷,來解決定量數據的局限性。為了提高問卷填寫率,教師在最后一節課組織學生填寫。專項監控是指專業評估、教學評估、學科評估等,屬于外部監控。C學院貫徹三全化監控,質量監控主體多元化、監控時間全程化、監控方式多樣化,打造全過程監控體系。
4.評估監控結果,及時反饋改進質量監控是手段,質量改進是目的。C學院建立了“評估-反饋-改進”機制,來打造質量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首先由教學科整理所有監控結果,形成教學質量報告提交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建設委員會進行評估,重點關注評價較差的課程,查找原因、提出建議。之后將結果精準反饋給相關教師,讓教師能夠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建立教學質量監控數據庫和持續跟蹤機制,記錄每一次監控數據,發揮課程組研究與備課、老教師教學傳幫帶的作用,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C學院注重優質教學的導向功能,將評價結果和評獎評優掛鉤,達到以評促教的目的。教學指導委員會需根據質量監控結果,重新評估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質量標準,優化調查指標、科學分布調查權重,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PDCA。浙江大學C學院經過多年探索與改進,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在每一次的PDCA后又上升進入新的PDCA,以此循環提升教學質量,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聽課數量沒有覆蓋所有課程、監控懲戒機制沒有發揮實質性影響、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較為匱乏等,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持續改進。以提升人才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級學院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制定標準-確立組織-嚴格落實-評價改進的步驟來規范教學管理過程,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痛點和難點,提高教與學的積極性,實現教學效果的螺旋式上升。
【參考文獻】
[1]李貞剛,任濤,陳強.中國高等教育元評估的實踐缺失與治理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4).
[2]鄒媛,鄧成超.“六位一體”課程教學質量內部評價的模式構建[J].重慶高教研究,2018(1).
[3]李明.基于多理論視角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3(2).
[4]楊彩霞,鄒曉東.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理念建構與改進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3).
[5]華爾天,高云,吳向明.構建多元開放式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基于產出導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8(1).
[6]粟千.“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7).
[7]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EB/OL].
作者:王瓊瓊 單位: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