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已經逐漸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合作來提高教學質量,設定相應的主題和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使用知識點,進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本文對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優化教學質量
一、結合小組合作和動手操作
小組合作的開展不能僅僅是教師作為主要角色,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如何實施小組合作,而是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動手計算數學表達式,動手演練模擬數學模型和構思設計繪圖。小學數學的一些課程還需要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后,經過思考,構思圖形的變化,并得出結論。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讓學生動一動,量一量。如教授《三角形》這一門課的時候,讓學生區分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分組測量各個三角形的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觀察比較每個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90度比一比有什么特點,然后歸納總結。在小組活動中,組長就會組織哪個同學進行測量,哪個同學進行記錄,哪個同學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進行的時候,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測量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還鍛煉動手操作能力,更能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另外,在進行小組合作的設計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小組內成員的質量,盡量不要出現一組全是優生,一組全是差生,這樣得不到最好的教學質量,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掌握程度進行分組,讓優生帶差生,相互督促,相互交流,互相學習,使得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最優化。
二、使用多種學習材料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活動,不同于語文、英語課堂,需要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能力,數學課堂還要求學生具備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在每一節數學課堂上,數學學習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數學學習材料是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基本載體,是小學生感受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是體驗數學價值、形成正確數學觀的重要資源。[1]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結合數學知識,讓學生探索數學與材料之間的聯系,比如說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的計算,學校設置的獎項和獎品呈現出的數學規律,購物結算、家庭收入和支出結算、家庭承包土地面積的丈量、區間測速時間的換算、小組內成員身高平均值的計算等,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材料,組織和安排學生動眼、動腦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材料,將這些數學學習材料擇優處理后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優化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增設更多的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實踐能夠檢測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能夠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小學數學的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的操作,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看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如何進行解決問題,而不是在想著數字的和差積商的結果。當教師將問題安排在課堂教學小組活動上時,還應該注意小組合作的時間安排和課堂紀律的組織,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的給予提示,使得學生更加喜歡參與到課堂小組活動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觀察物體,在小組內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用筆描繪出來。學生得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會根據問題去觀察物體,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小組內討論,從而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小組內成員說出答案,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從而得到相關數據。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增設更多的實踐活動,除了上面提到的討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課后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讓學生運用知識點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促進師生、同學之間、親子之間的交流,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及時鼓勵和肯定
真正的教育在于不斷地喚醒、鼓舞和激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中除了小組的優化組合外,還要注意在任務下達后教師要不斷地觀察提示,個別指導,通過問題引發來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贊賞、鼓勵、肯定學生些許的發現,點滴的突破,讓猶豫徘徊的放下包袱輕松投入,使步入正規的積極努力放手去做,叫有所發現的精神百倍創意十足。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中教師要迫使觀望的即刻投入,喚醒懵懂的豁然明朗,鼓舞后進的奮力前行,激勵超前的更上一層。讓每個學生都行動起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獲。例如: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時的鼓勵和肯定使平時不愛說話的劉雯、白子涵開始主動說話了,能主動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舉手并展示自己。課堂氣氛更活躍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激勵和鼓舞使原來不愛學習數學的王佳園、李文濤、魏巧玲等學生發現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愛上了學習。
五、注意避免小組內的無效討論
小組內需要討論的問題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抓住精要,直奔重點。大問題要由若干小問題逐步引入,問題要環環相扣,步步推進。每個問題都不要讓學生無所適從,以避免無效的討論。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后,要新授“平形四邊形面積”,給出一個平形四邊形的圖形,先讓學生觀察后,教師問:“這個圖形是什么?”學生答:“平形四邊形”。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然后問學生:“平形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何不同呢?我們能否將平形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并討論解決。引導問題1:觀察長方形和平形四邊形中四個角有什么不同?引導問題2:能不能將一個平形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呢?動動手將每組桌上的平形四邊形紙片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剪拼成一個長方形。看能不能做到。引導問題3: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原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相同呢?為什么?引導問題4:能不能將平形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呢?怎樣計算平形四邊形的面積?組內討論解決。引導問題5:要想計算一個平形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什么要素呢?引導問題6:什么是平形四邊形的高呢?每個問題提出后都要求組內人人作答,聲音不能太小,要以組內人聽清為準,聲音也不能過大面影響其他組的人。答問要嚴肅而有序,一人答問,組內其他人必須認真聽,并找出回答中出現的不足,答問結束后要給予補充。每個問題人人作答后要討論出大家一致的意見。
結束語
小組合作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使得很多教師在各種教學方式中,優先選擇了小組合作,不僅僅是因為小組合作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一方面能夠較快地讓學生逐漸自主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人,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行計算,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作為教師,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備課時設計好合宜的教學主題,切合教學知識點,根據教學目標和素質目標,使得小組合作的效果更佳,其次教師在小組合作這個教學活動結束時,應該適當增加總結,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好,整體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雪麗.小學數學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7(3):68.
作者:楊華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大灘鎮教學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