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效運用策略提升教學質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全面發展 主動發展 個性發展
一、前期調研分析階段
(一)教材內容分析
六年級的教材內容設置與其他年級有著明顯不同,不僅有思維能力較高的新知識點,還有全面、系統復習整理的內容。學新帶舊逐步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要求顯而易見,同時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平時教學及測查情況不難看出,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就全年級200名學生而言,大約有的學生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水平有一定的深度,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相反大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薄弱,思維缺乏廣度,自律性較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是畢業班,面臨市區級抽測,教師不免過多關注分數。在實際教學中,容易走極端,重心放到弱勢群體上,就會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死板,學習內容存在重復性,不能激發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欲望。相反,過多關注強勢群體,課堂氣氛看似相當活躍,實際形同小班授課,參與度明顯降低,部分學生跟不上這樣的學習頻率,思維索性停止。如何做到兩者兼顧,也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實質性難題。
二、有效策略制定過程
根據前期分析的結果,教師應該把關注點從分數轉移到學習過程上來。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處理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關系。同時積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全面把握和深層次的掌握應用,就此制定出以下的實踐教學策略:
(一)課前預習指導策略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課前預習能力已經基本具備。針對本年級學生的特點,每個假期都讓學生把新學期重點單元的知識進行粗略預習,對新知識做到熟而不生。根據自身水平查漏補缺,把應該具備的知識內容進行自我梳理,為新學期的學習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根據不同知識類型及授課方式,在新授課前或單元授課前,適當進行預習作業的布置。這時的預習不能僅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書,產生不出問題和疑點。老師需提前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成效分析:由于學生掌握了預習方法,明確了預習目的,授課過程自然順暢。學困生在此受益最大,思維水平能夠與課堂教學相對同步,知識接受起來能夠循序漸進,難度減緩。班級整體學習狀態積極向上,對問題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度,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加大了教學密度。學生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逐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上自主探究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關注學生體驗創造的過程,把教材內容經過學生的再創造過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才是知識的真正構建。
1.實驗探究策略
針對六年級知識特點,根據課型的不同,盡量給學生創造出寬松的探索空間。對于圖形與幾何內容,運用實驗中探究的策略,放手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實踐過程。如:在《圓錐體積》的教學中,充分利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按照提出問題—動手實驗—對比觀察—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究,在類比中發現。
2.操作探究策略
操作探究策略的運用主要體現在計算教學中,主要遵循:提出問題—實踐操作—發現算理—總結算法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操作中感悟。如:在學生學習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時,通過直觀教學,結合操作和圖形語言,讓學生通過折紙和畫圖的活動,在操作、觀察的活動中,憑借直觀,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引導學生數形結合,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通過討論交流,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出算法,進而掌握算法,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成效分析:通過探究性學習策略的實踐,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的學習中,改變了從前死記結論的學習方法,相反結論更加容易理解掌握,更不易遺忘了。最重要的是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及不同的見解,敢于猜測、大膽想象、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有效復習策略
1.自主復習策略
《整理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后一個單元,本單元主要是把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地梳理和攜領性地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更好地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為中學的數學學習做好必要的準備。根據此單元的內容特點,本年級采取的是自主復習整理的策略,把學生按照基礎的好壞進行組合,由學生在課上進行講解,帶領大家復習,經過課前梳理—組內完善—課上匯報—組間補充,最終把知識點串成線再構成網,從而在頭腦中自己建立起完整的數學認知結構。成效分析:運用此教學策略,改變了以往教師帶著總結,學生跟著聽的死板教學模式,把長篇大論的復習課轉化成了一種復習活動?;顒又袑W生變為主體,不同層次學生的復習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主動查閱資料,梳理知識點,制作演示文稿。由于課前的充分準備,課上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數學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之間的聯系也自然地凸顯出來,真正把數學教學變成了一種數學活動。
2.合作分層策略
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各不相同,合理組合,建立合作學習團隊成為了有效方法,各班都建立了互助小組,以優帶差,共同提高。互助小組的建立,盡量讓學生自由組合,(不一定要人人參與到小組中,愿意幫扶的建立小組)顧及到每個層次的學生,除課堂學習,還可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幫助后進生,幫助的內容不僅停留在數學知識的層面,還有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上。對應的課后練習也進行分層設置:成效分析:通過實施合作分層策略,每一位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優等生與老師一起制定互助計劃,落實到每天的課上教學內容及課下的作業質量上,關注點更具體、細致了。由于分層練習的設置,更加激發了優等生的學習欲望,挑戰更高極限。后進生的學習目標也明朗清晰了,知道自己弱項是什么,在哪方面要加緊練習,從而基礎知識的正確率大大提高,有的后進生已經逐步進入到了中等生的隊伍中。同時充分發揮學優生的作用,針對一些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利用他們的發散思維,調動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技能訓練策略
數學學習要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扎實的基本技能。數學基礎知識是解決一切數學問題的基礎,再難的數學問題都是由數學基礎知識組合而成的,都要依靠數學基礎知識來解決。基本計算及技能的訓練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計算技能要貫穿于教學始終,如:在復習計算時,注意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在復習應用題時,注意訓練學生在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尋求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強化訓練,做到口算天天練,結合班級測查、??谒阍虏?、單元口算測查,及時進行檢查及反饋。同時補充了計算專項練習本,每周都有計劃地進行筆算的專項練習。成效分析:通過循序漸進的基礎知識練習及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本次畢業考試中,基本計算部分學生的錯誤率普遍較低。例如:口算題的年級錯誤率僅為2%,簡算題的年級錯誤率僅為0.9%,脫式計算的年級錯誤率僅為2.6%。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學生的訓練做到持之以恒,日練、測查、統測結合,同時針對易錯題及重點題進行循環式的練習,讓學生從多練到熟練到巧練。由于計算教學中遵循由理到法的教學原則,充分給學生創造主動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得學生在充分試算、分析算理、歸納算法的基礎上自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結合平時的專項練習本,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練習,使簡算及脫式計算的內容始終不與新知脫節。對相同題型進行歸類,不同題型進行辨析,從而加大了對易錯題有指向性的訓練。有效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勢必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組內老師們認真務實的研究之下,積極探索實踐的努力之下,學生的學業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本次畢業考試年級平均分達到了94分,年級優秀率為82%,年級待達標率為0%,消滅了不及格現象。班級最高平均分達到96.5分,優秀率達到94.7%。透過這些數據我們看到了學生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知識及扎實的基本技能,對于數學的基本概念能夠清晰地辨析與應用,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達到教學目標的最終要求。對于以上策略的實際研究也帶給我們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總是在說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落到實處發展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敢于給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這種機會的創造光有大膽還是不行的,關鍵還是看教師自身的素質,能夠活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種素質的具備,非一日之功,我們還需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儲備,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實踐活動進行及時反思,以此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鄭毓信.國際視野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劉加霞.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王娜 單位:北京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