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教育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受到“智慧化”的影響,我國的教育事業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度融合,“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迅速發展,但現有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還停留在表面形式,本文結合智慧教育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發展現狀,提出了深入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路徑和方法,希望通過教學環節的優化設計,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創造高效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智慧教育;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線下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度的講授導致學生習慣了被動地接受,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進而產生學習主動性差、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弱化了培養人才的效果。[1]為了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合理規劃教學設計,重構傳統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實現混合式教學。[2]
一、智慧教育
在2009年IBM智慧地球的報告中,就已經提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隨著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涌現,智慧教育被賦予新的內涵。[3]“智慧化”理念如: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名詞被逐漸提出,也被推廣到教育領域。智慧教育也稱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包含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在內的整個教育領域,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育全面、深入的改革與發展。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點的智慧教育顛覆了很多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現代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提倡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促進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而提升教育質量。2010年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智慧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并開始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初步嘗試智慧教育。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即充分發揮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并將二者有效結合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這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其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建設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也不是為了使用在線平臺,更不是為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而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深度,提高學習的質量。[4]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就要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各自的教學優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此教學模式能夠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自學+精講的學習方式,全方位、立體化促使學生最大化地掌握所學知識,見圖1。
(一)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很大程度上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通過改變原有的教學習慣和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達到“1+1>2”的教學課前教師需要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學習資源(課件、案例、講義等)推送,發布預習任務和討論主題;學生收到預習任務及學習資源后利用碎片時間觀看課程視頻,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梳理相關知識點,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互動,收集數據,了解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梳理重難點知識和學生遇到的關鍵問題,為線下教學做好充分準備。課上充分利用平臺的便利條件,通過簽到記錄學生出勤情況;借助選人、搶答、討論等功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及時記錄學生參與課堂情況;依據平臺的學情報告,及時調整教學方向,注重教學效果。課后合理布置作業、章節測驗,使學生能夠做到及時復習,建立知識體系,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教師與學生互動,掌握學生的動態,學生及時反饋知識掌握與應用情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對于熱點問題和有爭議的問題,老師可以發布在討論區,師生共同探討,教學相長。課前、課中、課后借助于線上完美結合,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環節設計,見圖2。
(二)線下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核心,教學完全依賴于課堂,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過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求知欲。[5]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線下教學雖然也離不開課堂,但課堂的作用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線下教學不再是灌輸知識,更多的是彌補線上學習的不足,是對前期學習的補充和提升。有了線上學習的基礎,學生不再是“誤入”課堂,而是帶著問題、任務有目的地進入線下課堂,因此教師也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負責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體系化,組織實施教學互動,提升學習效果的輔助力量,學生也由“看客”“聽客”轉變為主演。線下學習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和手段進行學習、討論、互動、答疑等,推進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升教學質量。線下教學的重點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安排,包括難點講解、預習答疑、頭腦風暴、熱點問題分享、小組探究、爭議問題辯論、成果展示、課堂總結等環節,通過優化教學環節設計(見圖3),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啟動探索式學習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發展策略
新時代智慧教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設施保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共享性和交互性,所以高校教師要不斷探索混合式教學方法,充分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將課堂教學與網絡平臺資源有機結合,將教學的主體歸還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式學習,提升教學效果,見圖4。
(一)科學合理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靈魂,優秀的教學設計猶如一條主線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導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好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首先,教學設計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整個教學環節,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又能夠考慮到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合理安排任務和作業。其次,教學設計要重新調整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時間安排,明確具體學習任務,歸還學生學習決定權和主動權。再次,在學習的內容安排方面,課前自主學習內容應是淺顯易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或者布置查詢資料等任務;課上是對重難點及易混淆知識點的詳細講解,或者是利用所學知識對經典案例的分析討論、爭議問題的探討;課后布置創新性和挑戰度較強的學習內容,并進行因材施教,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差異化管理。最后,完善教育評價體制,合理安排線下和線上教育評價,注重過程考核、創建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多樣性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問題能力的考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和學習質量。
(二)建設、引進優質教學資源
優質教學資源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熬€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第一環節就是學生利用線上資源的自主式首輪學習,優質資源有利于學生簡便、快捷地把握知識要點,有效完成課前預習。因此在線教學資源的選擇要符合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上傳的視頻、課件、課外閱讀材料、討論題、章節測試等資料與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內容、要求等保持一致;視頻資料要清晰、完整,講解循循善誘、引人入勝;案例、討論材料等要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優質教學資源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有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升學習效率。
(三)組織與引導線下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引導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混合式教學中,課堂教學完全打破固有的、面面俱到的知識傳授模式,教師在了解學生預習成果的前提下,集中解析重難點、疑難問題,所以課堂教學的安排是混合式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課堂教學的安排有序、合理,學生就會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順暢地完成學習任務;如果課堂教學照搬傳統課堂或者雜亂無章,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還會引發學生反感,反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真正將混合式教學改革落到實處,還需要教師掌握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探索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開闊學生的思路,達到帶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
(四)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
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成效如何,離不開學習主體的配合,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建立起合理的評價機制,在機制約束下督促學生完成預習、討論、作業等學習任務,逐步地帶領學生走出被動學習,實現自主學習。所以混合式教學模式不能再僅僅依靠期末的一紙試卷進行終結性評價,要將多種因素納入考核體系,引入過程性評價。通過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動態分析,實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效果及態度,并及時調整教學進程、糾正學生不良習慣;評價主體多元化改革,增加學生互評、平臺自動評價等方式,使評價結果更為合理。綜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要在合理的頂層設計基礎上,有力執行和實施,并做好保障措施,依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方案,才能達到混合式教學最理想的目的(見圖4)。綜上所述,“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把講臺上一個人的表演轉變為師生互動、相互配合的一場“游戲”,師生必須各司其職才能讓這場“游戲”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學生首先進行知識的初探,然后帶著疑問走進課堂進行探究,準確地把握知識點。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在正確的知識道路上前行。任何一方的缺席或者懈怠都會使游戲提前結束,即便“游戲”能夠持續,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違背混合式教學的初衷。所以要想真正讓混合式教學越走越好,還需要每一個教師的傾情投入。
參考文獻
[1]朱荔.智慧教育視閾下的ESP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體育英語為例[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6):51-54.
[2]彭小誠,胡曉容.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J].福建電腦,2021(6):96-99.
[3]常博,史望聰.“金課”建設背景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教論壇,2021(4):34-35.
[4]謝祖通,林龍,沈海青.基于KTS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2):871,855.
[5]鄭麗,宋偉,李夢瑤.公共選修課混合式教學實效性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6):143-144.
作者:白雪蓮 李佳 許曉冬 單位: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管理系 大連工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