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總結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在線教學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現代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從課前準備、課上講授及課后回顧介紹了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春季“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的流程,比較了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學習成績,并針對教學實施、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平臺利用、考核方式及成績對教學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教學總結,教學反思
在線教學是一種以網絡平臺為媒介、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進行教學的新的教學模式,它可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教育更加信息化和便捷化。2020年春季,為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1],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病理生理學課程組老師們采取在線教學方式實現“不停教”和“不停學”,經過師生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春季教學任務。病理生理學以解剖學、生理學等學科為基礎,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機體在疾病狀態下功能代謝變化規律及其調控機制,進而揭示疾病發生的本質,為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2]。本文針對該時期2018級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期進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效果。
1教學實施
病理生理學的在線教學是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能,將即時通信、在線調查、視頻會議等應用小程序引進課堂;同時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師提前錄制并分享高質量的微課,以充分保障教學質量。由于病理生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在教學中還加入了大量的臨床病例討論,讓理論知識同臨床實際緊密結合,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臨床問題的分析能力。
1.1實施流程
1.1.1課前準備。學期伊始,教師將本學期的教學大綱、形成性成績評定方法及推薦輔助學習資料發送給學生,使學生從整體上對教學計劃有大致了解。教師在班級群中提前分享下一節課的學習資料,包括教學課件、對應章節的教材電子版內容、習題、相關閱讀資料等;以供學生預習,并通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其獨立思考與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1.1.2課上講授。課上流程主要有三部分:復習、學習新知識、總結。考慮到設備情況、是否利于學生復習等方面,此次線上課程部分以播放事先錄制的視頻為主,穿插師生答疑,最后由教師總結重點。課上講授的流程圖概括如圖1所示。與傳統線下授課方式不同的是,分享的教學視頻可以供學生下載保存,以便課后學生隨時重復觀看、學習和鞏固。1.1.3課后回顧。課后回顧主要包括兩部分:師生答疑互動、布置習題。由于課上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對所有提問及時解答,因此在教學中利用線上教學的靈活性,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存在任何疑惑或想與教師在學術上有更深入探討的都可與教師直接語音溝通,以答疑互動。每周課程結束后,教師會在微信群中發送本周的課程習題,題型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有助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及時發現學習漏洞。1.1.4成績評定及考核方式。針對課程教學目標,在線教學對學生的評定及考核方式作出了靈活調整。傳統期末考試以紙質試卷為主,題型以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問答題為主,在線教學期末考試采用開卷形式,題型為病例分析題。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成績評定及考核方式詳見表1。
1.2教學內容
基于病理生理學的學科性質,教學過程中注重PBL教學法,將課堂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師-生”或/和“生-生”針對典型病例廣泛討論交流相關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使學生深刻體會病理生理學的橋梁課程特點。此外,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將實際病例同病理生理學課程的基礎理論及思政內容相結合,將醫生的職業責任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思政內容融入專業學習中,最終把思政學習與專業知識以“同向同行”的方式傳授給學生[3-4],對學生進行醫學生職業素質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3],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
將(2020年)在線教學效果與2018年、2019年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學的線下教學進行統計比較(平均分±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非正態分布數據采用參數檢驗,統計數據見表2。經統計分析,線下教學(2018年、2019年)的學生成績差異無統計學(P>0.05);在線教學(2020年)與線下教學的學生成績,與2019年和2018年比較,P均小于0.05,提示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
3關于教學的思考
與傳統的線下授課方式相比,在線教學雖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也存在無法面對面教學、師生互動交流少及成績評定難等一系列挑戰。在線教學如何與傳統教學同質等效,將是今后值得持續探索的問題。
3.1等效教學的實施
和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相比,在線教學無法面對面上課,這給課程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從流程上來看,第一部分課堂復習加提問和總結,采用微信群的提問方式,可以取得與面對面一樣的提問效果,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完整性和知識的連貫性;第二部分學習方式,采用分享教學課件的錄屏資料加教師講授的方式(教學以PPT加語音闡述的形式),并采取分段發送穿插師生答疑的方法,以增強教師對課堂節奏和教學進度的把控,提升學習流暢度;但該環節存在需要改進之處,例如需要增加視頻審核的步驟,以避免教學音頻與視頻的清晰度不佳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三部分課后總結,教師及時在線答疑,如同線下教學課后回答學生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補全知識漏洞的時間,同時設置了課后在線測試,提升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完整性掌握。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的實施中不僅有傳統教學上的知識傳授,而且教師分享的教學視頻及微信群中互動交流均支持保存,便于學生課后進一步對知識的整理和鞏固。
3.2教學內容的選擇
從授課的內容來看,利用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并以學生為中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提高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引入臨床病例,加深了學生理論知識運用及分析問題的技能,加深他們對病理生理學的學科性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深度,并初步培養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再者,作為醫學橋梁課程,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要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將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的交流學習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培養醫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是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3.3教學平臺的利用
對網絡平臺的利用與選取,也是達到同質等效教育的重點。此次教學采用在線會議軟件,如用屏幕共享、語音交流等方式,學生如同置身教室,其梳理重點、串聯知識更加方便;同時加強了師生的溝通與互動,保障了課堂分享度。其次,利用微信平臺,教師充分備課后可以一次發大量文字互動或答疑,增加了課堂容量,也保證了教學進度,還有益于課堂知識的拓展。此外,微信可以保存互動交流的文字信息和教學視頻,也有利于學生課后的復習回顧。
3.4考試形式的優點
病理生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過渡學科,綜合型大題的考核形式能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架起基礎理論與臨床實際之間的橋梁[6]。故在線教學的考試采取開卷的方式,解決了無法面對面監考的問題,同時也可減少線上考試帶給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以綜合性的大題為主要考試內容,既可全面把握聯系各方知識,融會貫通,也可加強理論與臨床之間的聯系。
3.5教學成績提高的原因
對比2018年和2019年的成績,2020年的平均分有明顯提高。總結成績的提高有以下四點原因:①復習便利,所有的教學資料得以完好留存,還可以回顧課堂授課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授課中難以比擬的。②課后測驗的設置,鞏固了學生的知識點,使學生及時查漏補缺;③期末考試成績占比減少,形式變化給學生較大的答題自由,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④平時成績占比增加,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專注,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充分理解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成績評定相比,在線教學成績評定包含的形成性因素較多,雖然多因素的綜合評定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更加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線教學的形成性成績中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提問的占比,而減少了期末成績的比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活躍度,更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故授課的效果和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總之,此次病理生理學在線教學充分利用了網絡平臺及教學視頻等課程教學資源,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多途徑的“師-生”互動交流,確保在線教學的同質等效開展,這為今后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雖然開展全方位的在線教學仍存在一些困難,但充分利用在線教學的優勢是未來教學改革的新趨勢,應著力推廣并形成以線下教學為基礎、在線教學為補充的混合式教學模式[7]。
參考文獻
[1]楊青青,司曉蕓.肺炎疫情對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和啟示[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2):188-191.
[2]蔣碧梅.高校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218-219.
[3]萬林艷,姚音竹.“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同向同行[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52-55.
[4]譚斯品,蔣碧梅,劉瑛,等.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病理生理學”在線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2):42-46.
[5]李驄,張彩華,賈玉紅,等.PBL教學模式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展望[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10):1896.
[6]張小玲.病理生理學概念教學的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87-88.
[7]湛新星.淺析后疫情時期高校線上教育的發展[J].科技視界,2020(23):1-3.
作者:羅迎吉星 鄧雨清 邵亞雄 儲著朗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北京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