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一虹等將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質化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均為材料性研究,即實證研究,以系統、有計劃的材料采集和分析為特點。非材料性研究則不是以系統采集的材料為基礎的研究。根據該分類方法。,近十年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以非材料性研究為主,占81.30%,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比重相當,各占9.35%。從分布來看,近兩年質化研究數量有一定的上升,量化研究相對平均。
2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內容
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基本是針對以英語為目標語的雙語教學,原因不言自明。這139篇論文中,只有一篇是討論非漢英雙語教學的。從開展雙語教學的體育課程類型來看,研究既涉及體育專業課程,也涉及公共體育課程,數量上前者占優。體育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研究中又以術科雙語教學研究占絕對比重。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其必要性與可行性、教學模式、教學原則、問題與對策等。
2.1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就必要性而言,多數學者持肯定的態度。宏觀上,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體育交流國際化和體育理論知識與世界同步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和高校教學改革、提高學校競爭力和辦學質量的需要。中、微觀上,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可以增加交叉學科的互融性;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以致用;提高體育師資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獲取外文體育資料。一些調查數據也支持了這一態度。雖然目前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雙語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學者們大多認為體育課程雙語教學是可行的。他們認為目前的師資基本能滿足需要,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能力也達到接受雙語教學的水平。很多學者把這種可操作性歸結為體育課程的自身優勢———直觀形象,自然真實,小班化,互動性強,教學形式多樣性、開放性和娛樂性,協調用腦,體育術科語言刺激強度大等等,凡此種種,都有利于語言的掌握。然而,學界也并非眾口一詞。與前述迥異,有學者指出我國大部分體育院校并不具備實施雙語教學的條件,“從實施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教學對象,雙語環境、雙語教材等方面來看,體育院系的雙語教學與真正的雙語教學相去甚遠”,這種“雙語教學熱”實際上是一種“羊群行為”,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應該重新審視,慎重施行。
2.2教學模式研究
許多學者在引用國外雙語教育模式術語時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他們在進行體育課程雙語教學模式分類時主要依據課堂上母語和目標語的使用比例。有學者認為雙語過渡模式是實施體育雙語教學的主要模式,由維持母語式過渡到雙語過渡式,最終進入“完全浸沒”式。也有學者認為針對某些專業也可以適當采取“浸潤式”(浸沒式)教學模式,這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提高。類似的還有初、中、高三級教學模式,“滲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完全型”的四級模式以及遞進式雙語教學模式。蔡珺則從不同的視角提出建立“體驗式體育雙語教學模式”。
2.3教學原則研究
不少學者根據自身實踐總結出適合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簡練性和情境化:語言描述簡單、精練、準確,語言與技戰術實踐相結合,看、聽、說、做同步。有學者提出要靈活把握目標語和母語的使用比例。贊美原則對于體育專業學生的雙語學習具有現實意義。
2.4問題研究
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問題難免。首先反映在教學結構的三要素,其主要表現為缺乏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教師,學生整體水平低且不同學科、專業、項目的學生間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教材陳舊、不配套等。其他方面的問題包括:教學觀念滯后,重知識技術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教學目標和課程特色不明確;教學內容只涉及簡易單詞和口令,無法培養學生的學術英語思維能力;教學形式受制于師生目標語水平,相對于中文講授,英語講授部分單調呆板。原本活躍的學生因為英語表達的障礙其創造性思維受到了影響;缺乏學習外語的環境;缺乏激勵機制,教師積極性不高。
2.5對策研究
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要重視英語應用能力,充實英語與學科的雙向滲透;明確教學目標:專業目標(首要目標)、能力目標(終極目標)和語言目標(基礎目標);把實施體育雙語教學看成素質教育的體現;認識到雙語教學的長期性。開展師資培訓,方式主要有:出國進修,國內培訓,大力引進。加強校際交流、實現人才共享也是緩解體育雙語教師緊缺的一個重要途徑。建立雙語教師資格認定體系和雙語教學評價標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還有學者提出開設專門用途英語專業,或鼓勵攻讀雙學位。在教材方面,主要有三種觀點,一些學者追求原汁原味,傾向原版教材,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應當選用翻譯教材,而更多的學者提出要加強體育雙語教材本土化建設,如選用母語教材英譯或引進與自編相結合,既保持體育學科教學的一致性,又融入了國外教材的優點。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建立雙語語料庫。學者們一致認為,就目前看,體育雙語教學不能搞一刀切。可采取選課制度,設立門檻。有學者提出在優質高效的英語教學基礎上將體育雙語教學班設為英語特色班。體育課學生層級性非常突出,應實行分層次教學。有學者建議體育專業學生在三、四年級開設選修課,公共體育課可率先試開實驗班。也有人建議根據英語水平由高到低分成英語班、雙語班和中文班。為了保證體育雙語教學的連續性和有效性,有學者建議雙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學者們普遍認為應當改革考核制度。應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力求考試成績構成多元化、考核形式多樣化,口試筆試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有學者建議充分利用體育院校學生思維敏銳、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體育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的優勢所在:人際交流和身體語言。開展情境性教學,注意直觀性,降低語言難度。做到語言和運動教學相結合,以防雙語教學流于形式。要保證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效和質量,在教材的選取和編寫、備課以及科研方面,應加強體育雙語教師和大學公共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應當“促進大學公共英語與體育專業相聯系,給學生以更多的體育方面的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
3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中的問題
3.1實證研究比例較低,缺乏理論深度
這139篇論文中,絕大多數為非材料性研究,而實證性研究僅占18.70%。純思辨的研究缺少理論支撐或理論深度不夠,這其中有理論依據的只有21篇,只占15%。更多的是經驗總結和方法步驟的說明。
3.2觀點缺乏依據,研究過程不夠嚴謹
有學者認為遞進式雙語教學適合體育專業學生。有學者提出要應對高校體育雙語課程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需達到英語三級以上,也有學者把這個門檻設在大學英語四級。還有學者建議高校體育雙語教師原則上應通過英語專業六級以上考試。這些觀點依據何在?未見有論證者,多是憑經驗和主觀感覺。一些論文在開始部分交代了研究方法或理論基礎,但是論文主體并未“依法而治”,“依理而論”,徒有形式,缺乏嚴謹性。
3.3部分研究彰顯學術道德失范
一稿多投和剽竊現象較為嚴重。139篇論文中,有兩對論文題名、作者姓名完全一樣,兩對論文涉嫌抄襲,其中一對論文同名同內容,只有作者姓名和文中涉及的實驗對象做了些許改動,而另一對論文內容高度相似,不同之處僅在于題名、作者姓名、文中涉及的人名以及小標題。多篇論文提出了雷同的教學原則和模式。
4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展望
4.1未來研究會更多地選取語言的視角
關于雙語教學中目標語的定位,有人認為,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只是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副產品,而不應該成為我們在大學階段開展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反對者則認為,我國的高校雙語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一種教學。本文作者認為,就現階段我國雙語教學開展的起因、目的和現狀而言,語言目的應當是占先的。因此,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應當得到語言理論和語言教育理論的支持。現有的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大多從非語言角度來審視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缺乏語言理論和語言教育理論的指導。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越來越多從事語言教學或研究的人士開始對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產生興趣。可以預期,未來的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研究會更多關注語言教育的視角,尋求語言理論和語言教育理論的支持。
4.2關于學習者目標語水平閾限的研究會得到重視
目前,學者們多認為雙語教學要設立一定的門檻,但這個門檻究竟應該多高才具合理性?有人對非體育類學生做過研究,認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優秀以上或通過六級考試,可以被認為基本達到這一門檻的高度。那么,對于體育專業學生而言又該有怎樣的要求呢?目前尚無人進行過此方面的研究。如果需要達到同樣的閾限,那么,現階段進行的體育課程雙語教學的合理性和效果是頗受質疑的。如果要求過低,其合理性和效果同樣無法令人信服。因此,學習者目標語水平閾限的研究對于高校體育課程雙語教學能否理性和有效地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并因此而顯得更具緊迫性。
作者:戴中明 單位:南京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