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跨文化教育下英語思辨式閱讀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英語是世界語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深入推廣的背景下,教師在英語教學層面要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多元化的方式,逐步開拓學生的思維,突出思辨能力的作用性,有計劃性的實施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提升英語學習素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利用跨文化意識,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培育語感能力;同時,還需導入豐富的課程知識,設置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辨析,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校英語;思辨式閱讀;跨文化教育
英語屬于語言類學科,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要想在教學中穩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英語學習思維,教師必須引入多類型知識,引領學生自主思考分析,深入探究,了解英語的基本結構,完善英語學習素養。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合理運用思辨式閱讀教學法,滲透跨文化意識與內涵,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概述
“思辨”主要是對知識問題的理性、反思性思考,是英語實踐應用的基礎,也是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起點。從教育層面來說,主要是對專業知識的分析、判斷、綜合、推理、思考與辨析,這也是目前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從實際調查顯示,目前的高校學生都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癥”。學生思辨能力的缺失與高校教育體制、課程設置、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知識結構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教學中。現在,各大高校都紛紛開始深入探索與實踐“思辨式教學”,努力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適應未來工作發展。
二、跨文化教育背景分析
目前,經濟文化呈現全球化趨勢,社會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跨文化成為外語教育的終極目標。針對高等教育英語教學來看,有著多種看法。有部分專家學者主張英語應朝著學術化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英語人才,學生需要具備高等的學歷與英語技能,樹立概念性意識。同時,也有部分教育者認為高校教育應該突出“通識性”,主張貼近生活,增強英語的實用性,利用多類型的課程知識開展閱讀教學,培育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思辨閱讀中了解英語的內涵與結構。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學生只有具備卓越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能更加深入的探索,進而成為未來社會市場所需的專業性人才。所以,在多元化文化視域下,教師要以跨文化為目標,滲透思辨式教學元素,并融入具有特色的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動向,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并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改善語音、語調。或者,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與設置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思考,對章節的語法重點進行總結。在規范化的教學體系下,能夠最大化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完善英語知識結構,實現專業化發展。
三、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
在高等院校專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的重點都放在課程知識理解,沒有重視思維的鍛煉與培育;從學生層面來看,主要是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與分析,在教與學過程中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不夠,沒有真正體現出高校英語教學的人文性。思辨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在高校英語思辨閱讀教學中,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有意圖的探究思考,并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作出準確的判斷。在目前高校英語專業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鍛煉,也沒有設置系統的培養計劃,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與翻譯薄弱。從各大高校教育數據分析,目前的英語教師都把重心放在對學生語言基礎輔導。在閱讀學習環節中,學生不僅需要思辨,還必須創新,在閱讀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問題,并探究尋找解決的方法。就英語教學趨勢來看,思辨過程主要就是將思考與知識結構融合,并進行單獨的分析、創建,從而深刻理解。現在,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在各大高校專業教學中,學生閱讀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呈現娛樂化、淺讀化的趨勢,這些也是學生英語閱讀的中心。但是,在閱讀質量不等的情況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降低學生的思維靈敏度。為了貫徹現代化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確立以教授為主,學生思考為輔的教學體系,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四、大學英語思辨閱讀教學的意義
大學階段是學生思辨能力形成的關鍵期,有效提升思辨閱讀能力,對未來就業工作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應用辯證邏輯思維,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英語語法、詞匯,實現學生全面性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是培養思辨能力的關鍵性課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考慮到大學生英語知識基礎的不平衡性,教師則需重整教學結構,規劃完善的教學內容,并下發一些學習資料,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思考分析,運用正確的英語閱讀方法,解除英語閱讀障礙,提高閱讀效率。期間,教師還需滲透跨文化元素,讓學生接觸多種英語類別,通過比較思考來增強閱讀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教師要正確傳遞英語的文化內容,幫助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豐富英語視角,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借助思辨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構建完善的英語知識框架,提高英語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體現現代化教育的價值。
五、高校英語思辨式閱讀教學
(一)科學應用慕課教學平臺,延伸英語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含量思辨能力的強弱可以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形成。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思辨閱讀為基礎,科學應用慕課平臺,有效整合英語教學內容,延伸教學內容,并導入豐富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要發展多元化教學形式,劃分英語課程板塊,明確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并通過慕課平臺下發一些專題練習,依托教程,有計劃的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現在的大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對英語閱讀依然停留在表層,并沒有深層次的探究思索,難以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所以,針對這種學習現狀,教師要整合語境、語法、詞匯等元素,構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并從跨文化角度來引領學生去探索英語的形態,增強閱讀素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手機上登入“校園英語教學網”,按照指示閱讀課文,如“arteducation”文章,學生需要先大致的瀏覽課程問題“Whatarethetypesofart?Howtocarryoutarted⁃ucationactivities?”,之后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內容,并圈畫標注重點詞匯。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多個小組,并合理分工閱讀任務,根據文章內容來查找相關信息資料。為了擴增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專業類、生活類的英語課程,學生自主報名參加。為了讓學生直觀化的理解英語的基本結構,教師可以網絡中搜集一些教學微視頻,組織學生觀看,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并深入探究學習,主動性思考問題。為了鞏固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定期進行一次“閱讀測試”,通過線上試卷問答的形式來檢測學生每個階段的閱讀能力,以便教師調整教學計劃。
(二)明確教學目標,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收狀態,無法自主學習思考,如果長期采取機械化教學,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由于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了最大化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必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根據閱讀主題內容,合理設置教學步驟,轉變學生的定式思維。并且,還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趣味性。高等英語區別于中學式英語結構,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給予學生最大化的學習思考空間,實現自主學習。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進行一次“游戲活動”,活躍學生的思維。如教師會在多媒體中展列多篇文章,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在競爭游戲的氛圍下,學生會主動的思考分析。在教學文章“Chinesetradition⁃alfestivals”中,學生需要先自行預習閱讀,并翻譯整篇文章,了解“傳統節日的種類、習俗、形成背景”等等。從中,為了貫徹跨文化教育理念,教師也可以滲透適量的“外國文化元素”,如“Christmas,Easter,Thanksgiving”,進行兩種文化的對比,加強學生對英語結構、語態、發展的理解與應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如在“homework、discussion、report等環節”,同學之間需要相互監督配合;如果遇到問題,教師要提供一定的幫助,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解決。在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思辨能力。最后,為了檢測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進行一次“辯論會大賽”,以“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mobilephoneformiddleschoolstudents”為論題,進行兩組對抗比賽,小組需要先查閱搜集資料,教師會記錄比賽整個過程,并評選出獲勝一方。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各類的知識點,豐富知識結構,強化思辨能力,深化英語素養。
(三)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跨文化教育形勢下,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成為了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教與學是相互聯系的個體,教師要準確把握這一點,科學的規劃閱讀教學,努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思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質問,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謹慎的態度,將復雜的問題拆分為多個,從而快速的解決疑難,提升閱讀能力。由于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發展,高校可以引入多種教學手段技術,如“微課、智慧課堂、人工智能教育等”,充分發揮教學技術的優勢,重新定位教學中心,科學實施教學活動。其次,必須全面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運用多元化教學法,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并正確的評價。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基本方式,在思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置精細的學習環節,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文化內涵。例如,在學習Communication:Noproblem?為了讓學生真切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場景模擬聯系,以“機場接客”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分析中西方不同的問候交流方式。首先,教師需要先分配不同的任務,“中式問候交流、西式問候練習”通過類比的方式來理解。如“中式:Hello,areyoufromAmerica?WelcometoChina、西式:Excuseme,areyouAmy?I'mthereceptionist.Pleasefollowme”。期間,學生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由淺入深的學習思考。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依托文章內容,按照不同性別、不同國家的人們在初次見面時的問候情景填寫表格,梳理分類各個國家地區的手勢語,如英美國家交談時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拉丁美洲人講話時,距離較近。最后,教師會布置課外閱讀作業,下發一套模擬測試卷,鞏固學生對章節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閱讀感,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實現最大化教學效果。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思辨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設置系統的教學步驟。其次,還要兼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塑造,增強語言的應用能力。考慮到高校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多元化,教師需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圍繞“思辨式”設計課程內容,在閱讀中滲透各種文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與價值,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自主分析與思考能力,從而更好的掌握英語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封杰.跨文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語思辨式閱讀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9,000(008).
[2]封杰[1].高校英語思辨性技能課程教學探索——以英語專業閱讀、寫作課程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00(003).
[3]孫紅梅.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英語報刊批判性閱讀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9,028(006).
作者:劉海英 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