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維理論下的英語專業語法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借助三維語法理論,從形式、語義和語用三方面討論虛擬語氣學習的難點和教學策略。受漢語思維和傳統語法教學模式的影響,英語學習者常常對語言現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國標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要求,該文認為英語專業語法教學應該同時關注形式與語用,引導學生探究語法現象背后的語用功能,進而提升英語專業學生的語法能力。
[關鍵詞]語法教學;三維語法理論;虛擬語氣;語用功能
語法教學是外語教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口語表達中恰當描述自己的意圖,在寫作中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英漢互譯中準確理解原文并對等地轉換成譯入語,都需要扎實的語法知識。在我國,語法教學經歷了語法重心英語教學、弱化語法英語教學、重新正視語法重要性的教學幾個階段,在學界討論與教學探索的過程中,語法對于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語言、增強表達準確性等方面的重要性得到不斷證實,教學理論與技術都在不斷發展。對于普通的中學畢業水平的學生來說,要說出這樣語法正確的英語句子應該不成問題:e.g.Couldyoupleasehelpmewithmyhomework?中學階段語法教學側重于語法規則:請求對方許可時用情態動詞could而不用情態動詞can,因為could與can相比更為委婉,更為禮貌。通過檢索語料庫我們可以驗證這一結論,確實在請求許可、幫助時使用情態動詞could的頻率遠高于情態動詞can。大多數學生對這一語法規則掌握十分嫻熟,口語使用中基本不會出錯,但如果can和could的語法考察變換形式,就不一定能正確使用了。e.g.(2007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真題)“You____borrowmynotesprovidedyoutakecareofthem,”Itoldmyfriend.A.couldB.shouldC.mustD.can教學實踐表明,無法選出正確答案的學生不在少數。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同一語法知識點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掌握不全面,對語法規則理解不透徹,遷移能力比較弱。那么怎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語法知識,形成自己的語法能力呢?美國學者DianeLarsen-Freeman的三維語法理論(1999)給語法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她認為,語法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詞法層面(morphologicallevel),如虛擬語氣:couldhavedone;第二層,句法層面(syntacticlevel),如“主語+動詞+賓語”:Youcouldhavedonesomething;第三層,語篇層面(discourselevel),比如用一般過去時設定故事發生背景,虛擬語氣表示與現實情況相反的狀況:Whatapity!Theopportunityjustslippedaway.Youcouldhavedonesomething.與之對應,Larsen-Freeman(2005)認為語法可分為三個維度:形式(structure),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法”,主要研究句法和詞匯形式、音位/字形;意義(semantics),關注詞匯意義、語法意義;語用(prag-matics),關注社交背景、語篇使用情景、上下文預設。三維語法理論告訴我們,語法不是靜態的知識結構,更是一種語言技能,因此語法教學除了關注句法和語義,也要關注語用,關注語言的語用功能。中學階段的語法教學主要集中在形式維度,關注詞匯形式和句法。本文主要從英語語法教學現狀、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建議三方面展開討論。
一、英語語法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閱讀文獻和對學校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研,筆者發現,目前高等教育中的英語語法教學體現出了對“重語法形式,輕語言技能”的教學風格的反思,語境意識和語用意識更加強烈。首先對于非英專學生而言,由于沒有開設獨立的英語語法課程,英語語法學習是在讀寫課程和聽說課程中,在講授英語課文過程中,與詞匯、語義、修辭等緊密結合的。語法與語境的結合,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輸入與輸出的結合,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法能力和語言技能。而對于英語專業而言,英語語法課程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外國語言文學類)》(2018)中明確列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的一門,教學目標著眼于從詞法、句法和語篇三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英語語法知識體系,熟練掌握語法知識,提高英語語法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寫作等課程中均有涉及語法知識應用訓練,語法學習的目標從提高應試答題能力轉移到提高具體的口語、寫作、翻譯等交際能力。目前國內主流英語語法教材,如章振邦主編的《新編語法教程》中,有大量的例句供學生體會語法應用的語境,也附有形式各異的練習題來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教材的結構設置也十分注重語法的層級性,從詞法,到句法,到篇章,從形式到語用逐步深入。由此可見,只注重語法形式維度的教學已經有所改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語法教學效果也同步提升,目前仍然存在學生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中表現不佳,寫作、口語中語法錯誤頻出的現象。綜合筆者有限的教學經驗,分析語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本文認為主要問題可能出在學生并未樹立三維語法學習的意識,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立上不夠清晰,教學雙方未達成一致上。語法教師與語法教材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語言材料,學生面對海量材料都只認為是例句的堆積而沒有重視它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語法使用的場景,很多時候都當作了翻譯練習來做,這樣一來,學生的語境意識沒有培養起來,語用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如果教師可以在教授語法知識點之前,先用語言材料引起學生對語言現象的注意(consciousness-raising),再明確指出與法規則,再利用更加豐富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觀察語言規則在不同的語言材料中的語義、語用差別,最后總結語法規則的語用方法,學生的印象可能會更深刻,遷移能力會更強。
二、英語語法的教學難點—以虛擬語氣為例
英語有陳述(indicative)、祈使(imperative)和虛擬(subjunctive)三種語氣(mood),其中虛擬語氣是以直陳語氣的形式,通過相關限定動詞的變異來實現其與祈使語氣相似的交際目的的語法化了的語用方法。虛擬語氣是英語語法學習的重難點之一,經過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很多學生仍然很難真正理解這一語言現象及其語用意義,在面對中文“可能,或許……”等表達時直接對應了“maybe,perhaps”等副詞的英文表達。但其實,漢英兩種語言最顯著的差異就在這里。英語慣用此本身的曲折變化表達語法意義,而漢語語法則多用虛詞或固定次序來標識語法功能。漢語知識對英語學習有了負遷移的影響,加上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只重視結論,也導致很多英語學習者只能記憶規則而難以理解規則,進而無法在口語、寫作、翻譯等形式的語言輸出中合理運用。根據三維語法理論,我們簡要梳理虛擬語氣的學習思路。從形式上講,英語虛擬語氣分為be型(動詞原形)和were型(過去時形式)虛擬語氣兩種。be型的虛擬語氣主要表達命令、愿望、祝愿(詛咒)、等含義,而were型的虛擬語氣又稱反事實虛擬語氣(counter-factualsubjunctive),表達的是與過去或現在的客觀事實相反的情形。分別舉例如下:a.FatherpersistedthatJennifergotoschoolthisyear.b.Ifshehadbeenmorepersistent,shemighthavegottenajob.從語義上講,例句a中,動詞persist在于in/with等一起使用時表示“頑強地堅持”,“持續存在”,在后接的賓語從句時表達的是“堅持認為/做某事”的含義。因此,賓語從句描述的事件“Jennifergotoschool”是一種“非事實(non-fact)”,因而需要從動詞形態上加以標記(符合屈折語特征),與“Jennifergoestoschool”,“Jenniferwenttoschool”等陳述語氣(“事實”)區分開來。從語用角度看,我們對比下組語句。①Heorderedthattheworkbedonebyfive.②“Havetheworkdonebyfive”,heordered.③“Theworkshouldbedonebyfive”,heordered.①的賓語從句部分為虛擬語氣,因為它以命題形式(即陳述的形式)出現,人們可以肯定或否定它,也可以通過添加副詞或情態助動詞等弱化它。而②作為一條命令(祈使語氣),語氣強硬,聽話人只能執行或拒絕外。③添加了情態動詞should,命令的口氣得以弱化,反而更偏向“should”作為情態動詞的意義,表示一種義務(obligation)或必然(necessity)。反事實虛擬語氣的語用功能更加明顯。如:④Ifshehadbeenmorepersistent,shemighthavegottenajob.⑤IwishIhadbeentherewithyou.這一組例句表達的是個人強烈的愿望或責備。為了降低聽話人的反感,說話人把本應啟用的一般過去時改為虛擬語氣的過往式完成體,使命題遠離現實。它減緩了話語對聽話人的強制力度,擴大了聽話人回應話語的回旋余地,從而提高了交際效果。那么這就可以解釋本文開篇的語法現象:情態動詞could比情態動詞can更委婉。從語用的角度看,虛擬語氣使用時態后退的策略來達到語用緩和的效果。使用could來請求對方允許,減緩了話語對聽話人的強制性,更不易引起聽話人反感;相反,在向別人提供幫助時,應使說話人態度更為誠懇,故使用陳述語氣。因而本文開頭的選擇題選D。如果教師能對虛擬語氣進行這樣的三維語法分析,學生應該能對這一語法現象理解得更深刻,進而更好的使用。
三、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Larsen-Freeman教授(1999)也為語法教學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包括隱性教學方法(lessdirect,moreimplicit)、引起注意(consciousness-raising)、練習(practice)、顯性教學(explicit)等。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1)教師引導與探索結合。教師的引導在語法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對語法認知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保證學生語法體系的全面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內外語言材料,提供種類多樣的語境,使語法知識的三個維度—形式、意義、用法都得以充分展現,這樣學生才能加以辨別進而使用。同時,教師的作用還體現在引領學生探索語法的語用意義上,對語法現象多問為什么、有什么用,比如為什么could比can更加委婉。這些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探索過程中,學生也容易體會到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與樂趣。(2)課堂講授與練習相結合。英語專業開設獨立的語法課程,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語法體系,提升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在高等教育的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宏觀上使學生認識到英語語法的特點,屈折語與孤立語有什么語法區別,以盡可能通過增強英語思維來減弱漢語思維對英文表達的影響。培養雙語人才,首先要使培養對象意識到雙語的差異,這種意識反過來會作用于雙語使用,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外部環境的語言使用規范,即閱讀正確書寫的英文文本,聽規范表達的英文表達,雙語意識很有可能會對雙語使用產生積極的影響。語法終究是用來使用的,語法教學應該增強對學生的表達練習來達到使學生正確表達的效果。(3)知識靜態與動態相結合。語言學習不是一個靜態的知識獲取,而是輸入與輸出交替進行的動態過程。這首先是因為語言是變化的,由于語法規則大體上描述的是語法的使用狀況,因此語法規則也是變化的。這一動態的語言,要想被更廣泛地使用,就只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規則體系來供人學習,因此一段時期內語法是相對固定的,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語法也是變化的。對于教學而言,既要讓學生掌握規約性語法(prescriptivegrammar),也要讓學生意識到語言的變化性和豐富性。如shall和will在表示將來時間時在人稱上的使用區別,這一區別正逐漸淡化,但仍然在法律文本等正式文體中還有保留。教師應該結合語境,時學生明白語法點的語用意義。
四、結論
本文從形式、語義和語用三方面分析了虛擬語氣教與學的難點,反思了當下高等教育中的語法教學不足,進而對虛擬語氣及語法教學提出了幾點策略建議。改進語法教學的前提,是師生共同認識到語法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學生更加自主探索,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2]Diane,LF.語言教學:從語法到語法技能[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丁立群,李曉.我國普通高校英語專業語法教學反思—以《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為例[J].教學實踐,2017(6):3-6.
[4]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向明友.試論英語虛擬語氣的語法化[J].外語學刊,2007(6):84-89.
[6]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7:185.
作者:蒲栗立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