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STEM教學探究房屋結構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項目目標
通過交流討論設計圖紙,完成房屋搭建任務,從而讓學生更了解工程與結構方面的內容;在任務中依據限制因素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完善紙牌屋搭建及承重設計的多種方法,建立反思與改進的思維模式;通過限制條件的有無,認識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只能是依據實際情況分析,尋求次優解。
二、任務設計
一是,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活動方案,分組開展探究活動,理清任務目標。二是,活動過程中學生以照片、記錄本的形式記錄下初步設計與每次修改思路和修改圖。三是,辦一個小型展覽,向全校師生、家長展示活動成果。四是,每組依據記錄本和各自心得,提煉出重要部分,形成文章,打印附在stem專欄。
三、探究過程
(一)了解任務背景及明確任務目標
宣讀任務:每個小組一副紙牌,只能使用紙牌一種材料,搭建一個至少30厘米高的房屋模型。意在鼓勵孩子科學認識建筑結構,讓其認識到房屋的受力性、結構性、美觀性等。
(二)自主探究,設計思路
鼓勵學生多途徑收集資料,在小組范圍內交流想法,擬定思路后在設計圖上畫出房屋基本結構及主要受力結構裝置。
(三)開展實際活動,搭建模型
依據設計圖搭建,并根據實際情況可修改方案。觀察制作情況。教師引導部分設計明顯錯誤的小組,記錄有代表性的小組序號,并記下其最大亮點。引導問題:紙牌怎樣使用有要求嗎?能不能折疊、撕開、打孔等操作?可不可以使用膠水?可以使用多少張紙牌?越少越好還是用完好?
(四)整理分析,得出要點
學生分享制作過程,記錄下自己小組沒做到的地方,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邀請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展示,說一說設計的思路和制作過程。教師應總結提煉出學生匯報亮點,如材料的創新使用,能不能使用膠水等。反思房屋結構,收集解決辦法,提出猜想。
(五)新問題產生,依據要點提出解決方案
使用一副紙牌以及熱熔膠槍制作出高度至少為30厘米的房子,并且能承受一本約400頁的書的重量不倒塌。學生分析問題,發現變化因素(材料、任務),分析評價標準,(見后文)確立思路。根據任務,考驗學生在有限制條件的情況下重新看待問題的能力。提出創意方案,交流想法,小組內設計圖紙。
(六)修改設計圖,實際搭建
學生開始制作,不斷修改計劃并記錄。教師要強調膠槍的安全使用。教師協助學生修改設計,提醒記錄下修改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每個人大膽說出設計依據,不管是成熟或者不成熟。
(七)測試結果,交流分享
給每個小組幾分鐘的時間介紹制作過程,并適時提問。其余小組也可自由提問。教師總結亮點(或引導學生說出亮點)。全班交流意見,系統分析任務及依據。
(八)得出結論,提煉要點
房屋或建筑結構的基本知識,選取代表性作品進行提問引導。房屋是否合理?依據是什么?不同位置的紙牌分別承擔房屋的什么功能?房屋是盡量高一些還是低一些好?認識房屋各個結構的不同作用,從做中學,再拓展到生活中去。
四、拓展延伸
部分孩子對房屋的結構開始質疑時,可適當引出房屋的物理受力關系,通過分析各個方向的受力作用,最終歸結到房屋結構的牢固性上。給學生看一副實際的房屋設計圖,并鼓勵孩子對其作出合理猜想,鼓勵其課后查閱真正的房屋設計圖,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設計細節和房屋結構關系。
五、活動總結
(一)學習成果
第一,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通過設計、修改、制作,設計新情況,再次修改、制作,得到兩個簡易房屋模型。在這兩個房屋模型里面,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動手能力的提高,更是對房屋模型結構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第二,通過對結構及受力關系的分析,以及承載重物的數量關系分析,學生綜合應用到了數學、物理學、科學、工程學等方面的知識。第三,在修改前后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如觀察分析、對比、控制變量、合作討論、及時記錄等等。
(二)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多種,包括了具有一定創新的評價機制量表,學生可從中得知各個細節影響程度。同時,貫穿整個過程的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可以不斷自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不斷反思是否完成了目標,更快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修正,取長補短,合作共進。評價標準:
(三)后續影響及反思
在本活動以后,很大一部分學生開始對結構感興趣,這促使他們更深層次地去了解各種各樣的結構;同時由于對受力關系分析的好奇,部分孩子課后自行去了解物理力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中,扮演領頭羊角色的學生也鍛煉了領導能力。
作者:鄒苗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上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