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武術技能傳習與文化傳承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而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載體,是傳統文化的活態體現,宣揚武術文化,對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有重要的作用。當下,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武術的娛樂性和表演性被過分關注,這使武術技擊背后的文化內涵被大大忽視。在教學過程中,高校要重點抓住武術的本質,把握武術的精髓,結合當下武術教育在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明確規劃出武術教學的發展方向。文章論述了高校武術教學中技能傳習和文化傳習的關系,分析武術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當前高校武術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武術;武術教學;文化;傳承
文化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武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武術在我國高校的文化建設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和當今一線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武術教學過于注重技術傳授而忽略文化傳承,這與高校武術教育的初衷相違背。《報告》中,主席曾經兩次提到過體育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我們應當重視高校的武術教學,處理好武術教學中技能傳習與文化傳承的關系,弘揚我國武術文化。
1進行高校武術教學的意義
1.1培養民族文化自覺,傳播文化正能量
文化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自其在1990年被提出后,文化軟實力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宣揚武術文化,對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有重要作用。“禮”作為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核心,其體現在武術過程的方方面面。從各家入門的拜師禮到演練完畢的收勢禮,無不體現著武術的禮儀文化。同時“懲惡揚善”“仁愛守禮”“忠誠謙遜”等武學精神,也經過了歲月的洗禮逐漸升華并最終成為中國武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著名的禮儀之邦,素以禮教化人。因此,中國武術也有著自身的道德準則。“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諄諄教誨。武術修習者需要穩扎穩打,從小事做起、學會助人。在這些基本道德規范之上,武術修習者也要學會去愛民族、愛國家。因此,進行武術學習,可以培養人們的文化自覺,培養起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
1.2培養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學生道德素質
中國武術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儒、道、墨、法等各家哲學思想為武術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歷史上各個武術流派的內在氣質為武術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養料。在歷史長河的滾滾波濤中,武術文化的長青不衰也充分證明了其自身的價值和魅力。武術學習不僅是一個將武術技擊外化于行的過程,更是一個將武術文化內化于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體質得到了增強,同時人格也得到了完善。通過學習武術,學生會對中華文化產生自信,在武術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學生的道德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1.3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喚起學生愛國熱情
一脈相承的中華文明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驕傲,在新時期,我們更應該讓武術文化適應新環境,從而繼續發揮其對人的教育功能。目前,國家對高校武術教學十分重視,在國家的政策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武術的價值,這極大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國家對于武術教育的重視是對民族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精神的保護和弘揚。作為高校武術教育的參與者,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武術文化的教育功能,喚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2當下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技能的背后都是文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授也不能只是技能,而應當加強對學生品格的培養。當下,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武術的娛樂性和表演性被過分關注,這使武術技擊背后的文化內涵被大大忽視,武術教學背離了其原本的宗旨。
2.1武術教學中技能傳習與文化傳承相分離
武術的精髓在于內外兼修,剛柔并濟,武術技擊只是武術的外在表現,而武術精神才是武術的靈魂。而當下,在我國各類學校的武術教學中,武術技能的傳習是武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少授課教師都忽視了對于武術文化的傳授。殊不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無道而有器,是教育的失敗。這種只注重技能傳授的教學方法,將武術教學束縛起來,武術文化的傳承也受到了嚴重阻礙,致使最終學生們對于武術的理解不過是空中樓閣。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日后發展,這樣功利化教學方式還可能造成難以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而讓一代人關于文化信仰的缺失的結果。
2.2高校武術教育形式化
武術在“套路”之外,還應有其文化特質。大量的武學古籍資料、古文物材料、傳統工藝等都是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武術技擊的傳授之外,卻很少有人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整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并沒有指導現代武術教育的發展,這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況且,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向學生傳授武術的本真,這很可能導致學生對武術精神和武術文化產生誤判。那么,何為武術的本真?在原始社會時期,為了生存,人們必須進行競爭。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競爭往往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現的。于是為了自我保護,武術就出現了。而當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后,競爭的形式由暴力轉為和平的斗爭。與此同時,武術也從最初的以制服別人為目的變成了以不制于人為目的,從進攻轉向了防守,由修身轉向了修心。所以,武術的本真就是保護生命、維護生命、進而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而在現在高校的武術教學中,套路已是主要內容。教學中不向學生傳遞武術的文化意義,又怎么能夠希望學生能夠無師自通呢?
3關于高校武術教學中技能傳習與文化傳承的幾點建議
3.1注重對武術文化的傳承教育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動力。將武術納入教學范疇,有利于中華文化的縱向傳承。在教學過程中,高校要重點抓住武術的本質,把握武術的精髓,結合當下武術教育在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明確規劃出武術教學的發展方向。政府要對高校武術教育給予一定的政策、物質支持,鼓勵優秀武術人才進入高校進行教學,對高校武術教師進行評比,激發教師們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在學習武術期間的品德的教育,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實際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3.2重視武術文化傳播者
教師是知識得以傳播的重要載體,作為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武術教師,更是肩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重擔。教師在授課時,教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應該是文化,鍛煉出的不僅僅是健康的身體,更應該是堅韌的意志。這樣就會對授課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一定的要求。3.2.1提升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武術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項目,因此,進行體育技能傳授的教師,一般在技術方面都能夠令人滿意,但在理論知識以及文化知識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武術技能與武術文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升武術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高校方面可以對授課教師進行理論文化等方面的培訓,也可以提升武術授課教師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3.2.2提升授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基本的文化素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提升授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接受的文化知識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語言,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便成為了影響課堂知識傳授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一個善于表達的教師,會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推動課堂教學,但是一個不善于語言表達的教師則可能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從而貽誤課堂教學。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武術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高校就必須提升授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高校可以對授課教師進行培訓,教授他們一些授課技巧,從而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保證高校武術教育的授課質量。
3.3注重營造文化傳承的氛圍
武術技能和武術文化并不是割裂開來的,在武術技能本身就是武術文化的一個體現,例如太極拳,在太極拳中每一個動作都體現著“以柔克剛”“陰陽并濟”“天人合一”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進行單純的技能傳授,而要把武術技能與武術文化相聯系,將武術技能中的文化含義向學生們進行講解。這樣將武術技能與武術文化兩者相聯系起來的教學方式,既有助于學生對于武術動作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對武術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在進行講解時,授課教師盡量要使用武術的專業用語,這樣有利于營造一種文化傳承的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武學文化修養。
3.4增強武術教學的趣味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大學生不喜歡上武術課,他們認為武術課十分枯燥。這樣的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高校武術教學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此,筆者認為,對于武術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時甚至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起決定性作用。授課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采用由淺入深,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的方法對武術技擊及武術文化進行講解,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學生們對于武術學習的興趣,把枯燥無味的教學活動變成充實有趣的課堂。
3.5處理好技能教學和文化教學兩者的關系
“和諧”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論語中曾有言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只有正確處理好矛盾雙方的辯證統一關系,才能真正做到中庸,才能真正達到和諧的境界。武術本身就蘊含著我國傳統哲學思想,因此,在進行武術教學中,授課教師更要處理好技能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武術技能和武術文化都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失了任何一部分武術都不能稱其為武術。武術技能為表,武術文化是里,表里缺一不可。如果能夠正確處理好武術教學中技能與文化的關系,不僅有利于武術本身的傳承和發展,還有利于高校教育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只有處理好二者的辯證關系,才能實現二者真正的和諧,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
4結語
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它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在當今社會,武術教育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備受社會各界重視。本文論述了高校武術教學中技能傳習和文化傳習的關系,分析了武術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當前高校武術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關的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陳健,馬拴平.高校武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缺失及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7(2):48-50.
[2]劉創.高校武術教學探討——基于傳統武術文化的視野[J].亞太教育,2016(3):163.
[3]李鐵.確立高校武術教學社會化發展取向的意義與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9):202-203.
[4]王永祥,江紅梅,聞忠波.武術實戰教學模式進入高校課堂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23):178.
[5]李昌錦.青海省普通高校武術散打教學開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6]曹利丹.淺議傳統武術文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傳承[J].內江科技,2016(8):125-126.
作者:杜鵬英 單位:寧夏醫科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