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教學融合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結合《中國人造板》雜志出版工作,從行業技術類期刊的受眾群體和雜志欄目設置,分析歸納行業技術類期刊具有為行業服務、為科研與教學服務、為企業生產和創新服務的社會價值,展望期刊未來發展模式,以期探索中文行業技術類期刊獨特的發展模式,為促進行業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技術類期刊;《中國人造板》;行業發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速,中文期刊受英文期刊沖擊較大。但是與英文期刊相比,中文期刊也具有中文語言可以深入闡述問題、表達更為精準到位、讀者無障礙閱讀理解、周期短的優點,這是中文期刊與英文期刊競爭的優勢。《中國人造板》雜志多年來致力于人造板行業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堅持“為行業服務、為科研與教學服務、為企業生產和創新服務”的辦刊方向,對行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為行業服務
(一)記錄行業發展期刊的同一欄目中會有大量同類產品的相關資訊,在這一欄目里追溯回顧,基本一個產品從誕生到繁榮的過程都會有涉及。比較具有時代感的是,在不同時期,雜志刊發和關注的文章均為當時熱點的技術問題或貿易情況,以時間軸記錄產品從誕生或者從國外引進,到本土生產,突破相關技術難點,到創新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以及國內外貿易政策環境下相關的市場問題。這對于制定該產品發展政策,企業技術人員嘗試突破創新開發可以替代的新產品,高校科研人員和學生學習了解與生產技術相關的內容,尋找科研熱點,都會有很大幫助,發揮先導帶動作用。以《中國人造板》“技術探討”欄目中刊登的強化木地板產品為例。從引入我國至今,20多年來,其由新生產品發展到成熟產品,生產營銷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造板》刊發的論文全程記錄了該產品的發展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營銷進口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國內廠家開始生產,刊發的論文詳細地記錄了其生產設備、技術、質量控制和標準方法,再發展到介紹對其生產技術改進,提高產品性能指標,自主創新的專利,以及產品的國內營銷和國際貿易,直至主流企業內外銷數量。該產品的前世今生一覽無余,在推廣新產品和開發新產品方面發揮著先鋒橋梁作用。
(二)關注行業熱點為更好地服務行業,重點報道相關產品,編輯部會定期策劃與產品相關的出版專題,如秸稈人造板、定向刨花板等。從專題論文構成來講,一般會涉及行業狀況的國內外回顧與展望,綜合有關最新生產裝備、工藝技術、質量標準、營銷與貿易情況等方面的論述,是一段時期內該產品發展的縮影。自2012年起編輯部嘗試制作專題期刊以來,每年會出版4~5期專題,涵蓋了纖維板、刨花板、膠合板、定向刨花板(OSB)、單板層積材、重組材、人造板機械、木門、地板、膠黏劑和定制家居等多個專題。期刊可能多次策劃同一產品專題,通過專題關注行業發展熱點。以2015年第12期OSB專題為例,刊發了《國外定向刨花板制備工藝研究進展》等5篇文章,從技術到市場均有涉及。期刊還專門針對一些龍頭企業出版專刊或增刊,報道了行業領軍企業的先進技術產品和管理,推動行業產品水平和管理經驗的提升。一些業內專家的綜合論述文章會回顧展望相關產品幾十年國內以及國外的前世今生,是很好的資料匯編。雜志定期對業內專家的采訪、訪談已經成為業內人士判斷行業前景的一個風向標[1]。此外,雜志編委會委員依據掌握的專業知識,也會在適當時機發聲,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摘要:產教融合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有效路徑。從研究概況、研究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等方面對近十年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文獻資料進行梳理與分析,為進一步研究產教融合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倡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技術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當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然成為學者、企業家們關注的熱點,如何調動企業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促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是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對近十年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的內容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為產教融合實踐提供指導,對推動職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概況
為了更全面了解我國產教融合的研究狀況,利用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據庫平臺,采用篇名檢索法對“產教融合”進行檢索,結果顯示近十年(2007年至2017年)國內關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文獻共計712篇.關于產教融合的論文記錄最早始于2007年,當年學者僅1篇。2007年至2013年6年間公開發表產教融合論文共計10篇,其中2008、2010、2011年沒有檢索到以產教融合為主題論文。由此可見,我國關于產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前期不夠重視。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提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引發學者熱議,國內產教融合研究出現了拐點,當年公開90篇。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與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倒逼政府、行業、企業、院校更加重視產教融合問題,學者們也開始深入研究這個問題。2015和2016年兩年間,公開479篇,另有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8篇。截至2017年6月21日,已發表關于“產教融合”的論文123篇。上述數據表明,產教融合問題已受到高度關注,職業教育作為培養一線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更應關注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使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密切聯系起來,將學校的“教”與企業的“產”真正融合起來,實現校企雙贏,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二、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內容及主要觀點
(一)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研究
摘要:中國的動畫行業正在蓬勃興起,雖然技術層次較低,尚不問鼎于動畫行業技術前沿,但發展潛力巨大。我國的動畫教學要力圖改革,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走出一條教材創新、因材施教、監督評判相結合、校企合作,適合中國動畫行業發展的路子。
關鍵詞:動畫教育;中英差距;課程改革
從2005年《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杭州電視臺熱播并獲得巨大成功,到2007年國家文化部對動漫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并確定動漫專業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專業,動畫專業在短短3年內變成被國內各大高校、教育培訓機構及數以萬計的準大學生熱捧的熱門專業。但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國大學“紅黃綠牌”專業名單中,動畫專業高居紅牌專業之首(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我國的動畫行業正在異軍突起,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但我國的動畫教學,尚不完全成熟,正面臨著嚴峻考驗。經多方調查顯示,一方面企業提供高薪卻一將難求;另一方面畢業生經驗技術不足,難以適應工作環境。正是由于這兩方面原因,盡管我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動畫專業畢業生,但動漫產業人才缺口依舊無法填補。暴露出我國在動畫教學深層次的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去反思,去改進。
一、從東西方動畫行業環境的對比分析,認識我國動畫教學方向上的差異
作為處于世界先進技術前沿的領域之一,英國動畫及視覺化專業所涉及到的行業大多為主流媒體行業,其中影視、游戲、廣告三大行業占主導地位。世界著名的影視特效公司及廣告公司如“DoubleNegative”“MPC”“Framestore”“TheMill”等都集中在倫敦的SOHO區,這里匯集了全球各地動畫行業的精英,而所承接的項目均為好萊塢巨作。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不違反商業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各公司員工可以以租借的形式到其它公司進行短期工作。一線技術人員的流動性有助于提高技術技巧的交流和傳播,拓寬行業視野,鍛煉在不同工作環境下的合作能力。同時,這個平臺內也為保持員工始終處于世界尖端技術的前沿提供了堅實保障。由此可見,英國動畫專業在就業上的表現是專而精,而我國則是廣而雜。我國動畫行業起步晚但發展快;雖然行業內平均技術層次較低,主要以仿制技術完成外包任務,但另一方面仍以高效且廉價的勞動力占得國際市場份額;本國市場需求面廣、需求量大,前景更為廣闊。所以,我國動畫專業在教學方向上應向“專而精”靠攏,對應本國市場,細分動畫專業,使各個需求領域均可獲得對口專業人才。
二、從東西方教學環境對比分析,認識我國動畫教學體制上的缺陷
英國藝術高校的教學方式屬于引導式教學。相對于專業技能的傳授,他們更注重于教授學習方式方法,保證教學的售后質量,令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依然能夠跟上行業發展腳步。在教學項目中,主題、提交時間、提交格式是確定不變的,至于表現形式、表達內容均無限制。教師每星期以全體例會的形式聽取各組的項目報告并加以指點引導,并對每組項目的完成度以及表達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此項目所涵蓋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的理解及印象。各小組間也可以互相交流學習項目心得,取長補短。英國大學對申請人的履歷背景沒有任何要求,招生僅僅取決于對面試表現及其個人作品集的綜合考量。門檻相較我國的標準顯然是低了很多,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及對藝術的理解表達力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講,這樣的班級不管是在課程設置上或是在交流溝通中都是難以把控的,但西方教育的思維告訴我們:不同背景、不同興趣、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結合在一起肯定會產生多樣性文化的融合,而文化的融合也就意味著創新。綜上所述,我國動畫教學體制仍需改進的是改變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更新教學內容以拓寬文化知識的來源途徑、轉換教育模式以培養技術與創新的雙高人才。
1專業認證對專業建設提出的挑戰
假設專業過高定位培養目標(如培養領軍人才),那么專業就必須要舉證凡是獲得文憑的畢業生都是領軍人才。顯然這是極其困難的。畢業要求定義了畢業生的畢業規格,即應該具備哪些素質、知識及能力。顯然,不同的培養目標所要求畢業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及能力也應是不同的,而不應千篇一律。例如,如果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軟件人才,則畢業要求雖然也應涉及必要的其他計算機專業知識(如體系結構)和能力,但更應在軟件領域方面有所側重。專業認證定義的課程體系涵蓋了課程、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內容,因此可以說課程體系規劃與運行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部分。傳統上,一個專業由于多種原因可能較為重視設置了哪些課程,但易忽略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特別是對于畢業要求是否有足夠的支撐。這種支撐作用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一個畢業要求通常需要連續的教育與學習過程才能達成,因此對于一項畢業要求通常都需要有足夠多的課程相對應。其次,對應的課程在教學與實踐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是否能夠匹配該項畢業要求。例如,在畢業要求中如強調應具備很好的軟件開發能力,那么在課程體系中不僅應規劃足夠的軟件技術類課程,并且必須設置有足夠規模的軟件開發實踐課程或環節,并且應分布在不同的學期內以便形成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總的來說,從專業認證角度出發,專業在界定培養目標后應合理分解畢業要求,并進而將所有的畢業要求進一步分解至嚴密的課程體系中。
1.1以持續改進為目標的制度與機制建設
質量保障體系是培養達標人才的另一關鍵所在。為了確保培養質量并能不斷地改進培養質量,專業除了在主要教學環節均設置相應質量標準并能嚴格貫徹執行外,更重要的是,專業應該有能力持續不斷地自我改進以適應技術、企業、社會及人才自我培養等的發展及需求。為此,專業除了需要在教學管理方面應具有完備有效的規章制度外,還必須建立完備的評估機制和有效的信息反饋渠道。對比2013年專業認證要求與2006年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認證已經將是否具備持續改進能力上升為評價一個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訴求。
1)評估機制帶來的挑戰
專業認證要求專業應具有完備有效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每個培養環節均設置合理準確的評估機制,并在培養過程中嚴格貫徹執行相應的質量標準。針對這一要求,當前各專業普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每個專業都會設置有相當數量的講座類課程。因講座類課程通常會避用考試而采用寫報告這類評估方式,故產生了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是否有教師按照預定要求評閱學生報告。應該說,這一問題大體可以通過在教學管理與組織上作必要調整即可解決。其次,期末考試這一終結性評估方式的普遍化和單一化。除了考試,很多專業在課程中逐步引入大作業環節,但通常大作業成績就決定了整個實驗環節成績,因此雖然引入大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評估方式。單一的終結性評估方式雖然能對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壓力和動力,但其主要價值仍體現在對學生最終學習效果的評估上。這一方面產生了“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另一方面也難以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督促。改變這一局面則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甚至教學工作量評定等多方面著手逐步實施變革,非一日之功可達。
2)持續改進內涵帶來的挑戰
1背景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建立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1]。CDIO改革與教育部推進的國際工程專業認證、質量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只要堅持實施下去,結合中國國情不斷總結、完善、提高,必將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工程人才[2]。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基礎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的公共教學課程,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的教育模式,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工程綜合應用能力不僅要下降,而且面臨其他專業學生的挑戰。因此,如何根據計算機發展狀況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對計算機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探索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使老師教得新穎,學生學有所獲,成為一個新的課題[3]。本文通過對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對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利用CDIO課程大綱三級目標體系進一步規范計算機實踐教學模式。堅持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訓練相結合,讓學生能夠輕松掌握理論知識,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工程人才的需求。
2計算機專業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顧學雍博士在數據結構和數據庫技術兩門課中創造性地采用CDIO方法教學,取得突出成果。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生主動學習、實踐,大大增強了自學、解決問題、研發、團隊工作和溝通能力。目前,國內的工程教育也可以采取“做中學”的教育模式,教育部也在一些以工程教育為主的大學進行CDIO教學模式的試點工作,以期取得經驗后向全國推廣。
2.1CDIO能力培養大綱
CDIO以工程項目(包括產品、生產流程和系統)為培養目標,以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并加強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完成一些工程項目。CDIO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歐美20多年來工程教育大改革的理念,還提出了系統的能力培養、全面的實施指導以及實施過程和結果檢驗的12條標準,具有可操作性。CDIO的課程設計建立在對人才培養目標綜合分析的基礎之上,主要包括技術知識與推理、個人與職業技能、人際交往技能、CDIO4個方面的內容。由于現代工程系統越來越依賴多學科背景知識的支撐,因此學生必須掌握適當的技術知識,并具備嚴謹的推理能力。個人與職業技能是成熟工程師必備的核心素質。為了能夠在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的環境中工作,學生還必須掌握人際交往技巧,并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最后,為了能夠真正做到創建和運行產品/系統,學生還必須具備在企業和社會兩個層面進行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CDIO)產品/系統的能力[4-5]。
2.2CDIO計算機工程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