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業理論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嶄新的教育內容,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校教育的革新、社會經濟的崛起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要轉化為教育實踐,需要依托有效的課程載體,創新創業課程是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高校全面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而教學模式又是連接創新創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樞紐。鑒于此,本文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闡述了高校設置創新創業課程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
一、前言
1989年,國際教育會議上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稱為21世紀教育的三張通行證。目前,我國正在加大力度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并下發相關政策文件。2010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印發《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認定辦法(試行)》;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此外,中國教育報2011年1月5日第六版刊發“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需課堂內外并舉”的文章,發表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等觀點。而且,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我國的重大戰略指導方針,其前提是要有符合創新型國家需要的人才來承擔構建重任、提供強有力支撐。所以,高校造就創新創業型人才刻不容緩。由此可見,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然而,創新創業教育如何開展和有效實施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問題[1,2]。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嶄新的教育內容,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主流,高等院校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的首要環節,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創新創業課程是高校全面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而其教學模式又是連接創新創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樞紐[3,4]。縱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這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各級政府給予高度重視。二是不少高校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出臺了相關政策制度,編寫了大量教材教案,設立了創新課程學分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日趨完善。三是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四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日漸繁榮[5,8]。但整體上,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統一性也使得各校特色不突出,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系統性指導。蘭州大學作為我國的西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較晚,雖然蘭州大學“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已經實施多年,但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水文水資源工程專業2017年才開始開設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課程。作為全面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持續發展的策略,為水文水資源工程專業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二、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相較于美國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理念也比較滯后,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6]。目前,各高校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將課程設置為任選課或限選課,參與學習的學生人數有限,很多高校也沒有開設必修課,缺少與專業聯系緊密的創新創業特色課程,也沒有考慮到各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在教學安排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且授課方式陳舊,沒有很好地利用互動式教學、情景模擬、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創新與創業精品課程數量少,課程資源共享度低,一些“創新”課程名不副實,許多課程的品質、教學效果不夠理想[7]。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方法陳舊。進入大學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其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有所提升,但接觸創新創業不多。教師仍采用傳統教育方法,即“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對創新教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部分學校對于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筆試考試,創新創業更是無從談起。2.教學組合模式簡單。高校的教育主體多為單一的同專業學生,模式為班級授課制,授課的老師也多為專門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學者或者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而不是多學科的或者有創新創業實戰經驗的“實踐派”。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能領悟創新創業與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更不能很好地體會創新創業中尤為重要的合作精神。3.師資力量匱乏。作為創新創業理論實踐課程的指導者和組織實施者的教師,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充分的實踐經驗,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很多教師在具體的創新創業案例中對于學生的指導和講評趨于理論化,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培養。這種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經驗的教育模式效果不佳。4.學生參與度低。高校里的各類相關競賽或活動,通常只有少數較為優秀或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參加。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僅僅是空談,而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同學在面對創新創業計劃出現難題時會選擇放棄,很多項目就被擱置。
三、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切實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高校及教師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素養,轉變學生的就業創業觀念[6]。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手段,除傳統的講授和案例分析外,還可采用分小組模擬完成項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典型的跨學科特性,高校必須圍繞創業主題開展相關選修課,基于此,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由課堂授課和網絡教學相結合,利用強大的網絡課程資源庫,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
2.層次化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劃分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模塊。目前,高校以選修課和必修課兩種形式來展開創新創業課程教育,但是在哪個學期或者哪個階段開設創業選修課,哪個學期哪個階段開設必修課,各自針對的主體以及兩門課之間的內容如何權衡貫通,都成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切合實際,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上有所區分,層次設計。首先應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基礎理論、方法技巧和實際操作進行整合,將課程分為三個模塊進行設置:一是面向全體在校學生廣泛開展通識性的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創新創業理論等),并且將其作為必修課,普及相關基礎知識,激發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形成創新創業價值觀;二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的拓展課程模塊,把創新創業有關知識和能力融入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讓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進一步掌握創業技能;三是組織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課程,推進體驗式教學。
3.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采用創新創業教育團隊。高校可以將具備實戰經驗的企業家、有關專家學者及成功創新創業的畢業生等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人選,同時還應重點培訓校內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的相關專業教師,到國外強化先進理論知識等等都是可選擇的培訓方式。這樣可以在學習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給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學中應用創新創業團隊,不僅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促進創新創業能力,而且還能保障教學和學習過程的互動合作。創新創業團隊,由教師和學生構成,作為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趨勢,這種多元化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又增強了教學的實踐性。
4.豐富創新創業活動,完善學生創新創業的激勵政策,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新創業競賽及實踐有著更為重要的效果,校方應積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為所用,使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著力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學校應踴躍開展創新創業有關競賽活動,融合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科研項目和課改課題。通過各種專業競賽、科研活動、創業設計競賽活動,以科技競賽促進科技創新活動和創業教育的深入普及和開展,鍛煉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營造良好的校園科技學術氛圍與輿論導向。要把學生在科技競賽中的獲獎情況納入綜合測評與獎學金評定條例,逐步建立并完善與科技創新活動相對應的人才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平.創新創業教育導向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模式[J].文學教育:下,2016,(11):162-163.
[2]周曉晶,于曉秋,朱煥.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23):63-65.
[3]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99-103.
[4]韓靜.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7Z):384.
[5]陳耀,傅方正.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Z):47-49,60.
[6]徐雁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
作者:魏霞 單位:蘭州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