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化、全球化、市場化,使高職院校育人環境日趨復雜。文章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從完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完善課程標準體系、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機制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化、全球化、市場化,使高職院校育人環境日趨復雜,高職院校認識上的差距、能力上的不足等自身存在的問題,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受到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從完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完善課程標準體系、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機制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對策。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1.高職院校育人環境日趨復雜對學校與學生產生多種不利影響。首先,網絡化、全球化使得傳播渠道急劇增多,各種思想引入。虛擬的網絡世界沖擊著大學生的眼球,多元復雜的網絡信息導致大學生自我意識膨脹化,人際交往非情感化。大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更加多元、更加外放。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等法則,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引發的不良思潮沖擊著師生,考驗著師生的辨別力。其次,高職學生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不強,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導致他們在大學生活中出現交際障礙、思想困惑、壓力增加等情況,心理問題也日漸凸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不懂得感恩,不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等等。
2.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存在的不足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一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整體性不夠。從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注重知識目標、專業能力目標的培養,綜合素養目標的設定較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工匠精神的培養,口號較多,落地不夠,沒有完全納入培養目標。二是課程教學設計針對性、實踐性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夠,碎片化的學習較多,導致學習不系統、不深入,教師選擇的教學案例距離學生太遠,學生感受不到,更不會感動。針對身邊、現實中的熱點問題的分析、研討不夠,價值引領不夠,容易被網絡非主流觀點沖擊。專業課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不夠,強調了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的培養,對職業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涉及不多或者沒有涉及。其他課程沒有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沒有形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三是教育教學管理服務一體化的協調育人模式還未完全形成。理論學習與實踐踐行結合不夠。學校專業教學體系、學生教育體系、文化活動體系、黨建育人體系建設雖然有各自的方案和實施細則,但各體系間協同性不夠。管理服務育人體系沒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等育人要素,沒有構建以他人為中心,體現人文關懷的育人體系。四是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建設不完整。在育人成效方面,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不夠,對其他管理崗位的評價幾乎沒有。對學生的評價方面,注重對理論課的考核,對實踐活動課等其他課程的考核不夠。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中沒有形成整體考核效應,管理與服務育人崗位沒有根據崗位要求設計育人指標,缺乏對育人成效的考核。
二、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從目標入手,完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人才培養目標鏈。要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如鐵道類專業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根據鐵道類專業特點進行細化、具體化,作為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核心內容,形成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素質目標,然后結合公共課、專業課、素養課的要求細化、落實到不同的課程中,形成課程目標內容,最后細化到課程中每一個單元、每一個項目、每一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單元目標,從而構建與專業特點相一致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鏈。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融合,構建“六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充分挖掘黨建、教學、管理、服務、實踐等領域的育人資源,如鐵道類專業突出“家國情懷、寬廣視野、陽光心態、火車頭精神”四個特質,培養、構建集“理想信念、思政理論課、課程思政、主題班會、主題文化節活動、志愿服務”等“六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如圖所示)。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課。將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和黨性專題知識培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構建并實施基于黨校全覆蓋的黨性啟蒙教育(新生第一課)、黨性專題選優培訓即“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基層黨務工作者”全周期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通過調研、收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典型案例、研修專題”,并針對這些內容,通過教師教學研究和集體備課,分析、歸納、提煉形成具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主流觀點。學生根據的熱點問題或典型案例、研修專題,組成項目團隊,進行調研、學習、分析、討論,形成項目學習成果并定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熱點問題討論、專題研修等—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學生評價—教師引導—總結評估”等五步教學法,實現理論學習過程與問題解決過程、專題研究過程對接,導正糾偏,引導學生應知、應會、應信。三是課程思政改革。圍繞課程目標、單元教學目標,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等其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選擇合適的教學載體,設計相應的課堂教學環節,開發微視頻、微課等相應的教學資源,改革知識點考核、作品考核、素養考核、育人成效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能力培養教育、素養養成教育的有機統一。四是開設主題班會課。班會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是學生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場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陣地。開發并實施以“算賬課”為主題的感恩教育,以“從日常行為說起”為主題的文明規范教育,以及以“紅色文化、鐵道文化研討”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教育等內容的主題班會內容體系。通過“算賬課”感恩父母的付出、老師的付出、學校的付出。通過“從日常行為說起”文明規范教育,從見到老師打招呼,到與同學間有誤會時會主動說“對不起”;從打飯、買東西時排隊,到坐車時主動讓座等,規范學生日常文明行為。通過“紅色文化、鐵道文化研討”的文化傳承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奉獻、敢為人先的火車頭精神。通過主題班會分享朋輩經驗和體會,推介身邊的榜樣。五是開設主題文化節活動課。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每一個主題活動中,圍繞紅色文化、鐵道文化等打造“一院一品”校園文化精品項目。組織學生自主開發、自主設計,基于不同專業群集“黨性知識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技能大賽、文化與技術服務、才藝展示”等于一體、并貫穿全年的系列主題文化節活動,并自主組織實施,打造系列品牌主題文化節。引導高職學生在活動中既服務同學、服務學校、服務社會,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展示自己。六是開設志愿服務課。將“春運社會實踐”、暑期“精準幫扶三下鄉實踐”、日常“學雷鋒志愿服務實踐”等活動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課程,納入大學三年全周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黨校選優培訓課程方案,針對學生的不同年級、學生干部、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預備黨員等提出不同內容要求、時間要求和考核要求。學生通過必選和自選相結合,實施志愿服務千日成長記錄,做到志愿服務社會實踐三年不斷線。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踐規范,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3.完善課程標準,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一致的課程標準體系。借鑒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標準的開發思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中“理想信念課、主題班會課、系列主題文化活動課、志愿服務課”等課程的課程標準建設,開發設計包括“課程概述、課程目標、課程教學設計(含教學單元設計、活動或項目實施設計)、課程考核(含考核評價標準、活動或項目評價細則)等課程標準框架”。教學單元設計包含“單元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主要教學方法、考核評價、參考學時”等環節設計。活動或項目實施設計包含“活動或項目描述、活動或項目目標、教學設備、教學資源、考核評價、參考學時”,以及實施步驟包含“調研學習、方案規劃編制、活動實施、實施檢查、實施評估”等設計。
4.完善育人格局,構建六層次“一對一”全方位協同育人體系。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建立從學校黨委委員、中層干部、黨總支部委員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職員工、學生黨員等“一對一”聯系二級學院、專業群、教研室到輔導員、學生班級、宿舍的六層次“一對一”全方位協同育人體系。通過六層次“一對一”機制,定期參加二級學院的黨政聯席會議或教職工會議;定期找輔導員談心;定期深入教研室、課堂、學生寢室和學生活動;定期參加班會、晨會;關注師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工作、生活狀況,特別是學生的成長和思想動態,分析把握教育對象,及時提供指導和服務,切實幫助解決師生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及時性和實效性。
5.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評價,構建“六結合”全過程評價體系。根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充分挖掘崗位育人元素,細化、量化育人指標,完善質量目標,將部門(崗位)育人質量目標作為學校年度總目標,建立育人質量目標與部門(崗位)年度目標相結合的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將育人要求和育人指標融入崗位職責,建立育人成效與教職員工年度績效評價相結合的績效考核體系。黨校課堂、黨校教師評,理論課堂、理論教師評,班會課堂、班主任評,活動課堂、輔導員評,實踐課堂、實踐教師評等多課堂考核相結合。既注重理論知識的筆試考核,又注重日常行為與實踐活動的操作考核,還有專題研修報告的匯報、答辯考核等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專題研修考核相結合。既考核理論知識,又考核實踐行為表現,既考核對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又考核實踐成果(實踐報告),既有基礎知識合格考核,又有專題培訓選優考核等,案例分析、問題論述與研修報告考核相結合,既注重過程考核結果,又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還注重學生的持續改進和提升。將學生道德意識培養與道德踐履相結合,既考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又考核道德和信仰的培育和踐行,做到知信行并重,知信行合一。構建“六結合”全過程評價體系,全面考核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6.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掛職交流機制,夯實思政課教師隊伍。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定期掛職交流的制度。通過崗位掛職,調研其他部門(崗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收集崗位育人的主要問題和典型案例;開展結合崗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和途徑研究;指導掛職部門(崗位)挖掘部門(崗位)育人元素,構建崗位育人標準體系。將崗位育人的主要問題和典型案例引入任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分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從而整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綜上,高職院校必須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與時俱進,堅持問題導向,落實、落小、落細,扎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學校工作的全過程,探索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小平,姚芳.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6).
[2]王曉婷.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7,(22).
[3]沈央珍.“知行合一”導向的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索[J].職教通訊,2016,(13).
作者:楊利軍 鐘建寧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