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作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明確目的,正確運用語言
1.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積作文教學的經驗于一點,就是必須以指導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和形成中學生的現作能力和良好的寫作習慣為根本目的。這是作文教學的主心骨,離開了這個根本目的,即使有“千種風情”,也是“良辰好景虛設”。現代作文能力是指學生會寫一般文章的能力.只要是社會生活、工作當中所需要的除文學創作以外的書面語言文字,提筆就寫,寫就能寫好,形成扎實的書面表達能力,這就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標。
2.積累語言材料
正確運用語言要以積累語言材料為前提,沒有語言材料就不能進入寫作,猶如建筑一座樓房沒有磚瓦灰沙石就不能動工一樣。在積累常用漢字的基礎上積累詞語,要一點一點地積累,積少成多,由字而詞。由詞而短語(包括成語在內),而句子,而段落,而篇章,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對于祖國語言寶庫中那些久經歲月磨煉仍放出奪目光彩的古典詩詞、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則尤其要積累。腹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語言材料,學生的寫作就不會出現詞不達意、言不盡意的“語言痛苦”了。
二、開源引流,觀察生活和閱讀相結合
學生作文內容空泛、“無米下鍋”的主要原因是接觸生活少、閱讀量少,故中學的作文教學應。開源引流”。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和人情構成了生活的主要內容。懂得了世事和人情,才能寫文章,這揭示了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的道理。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大量閱讀書籍,寫起文章來才能運用自如,好像有神來之筆一樣。書籍是前人生活的客觀反映。閱讀書籍.實際上是在間接地認識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而閱讀書籍,吸收營養就是作文之流。因此應指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觀察生活和閱讀書籍結合起來,實現開源引流。
1.生活是作文之源
語文作為交際工具,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語言從生活入手,增進理解;運用語文,以生活為內容;離開了生活,語言工具的交際功能就不復存在。讀、寫、聽、說是語文能力的表現。讀和聽,是理解別人對生活的反映;寫和說,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葉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茂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生活之樹常青,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指導學生從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到表現生活的過程。生活還是作文的原形參照。文章寫得是否準確、生動,是否合乎情理,也得靠生活來衡量、檢驗,脫離了生活也就失去了判斷文章優劣的標準。所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作文教學的出路。
2.閱讀是作文之流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倉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書籍為人類開創了一個文明的社會。據測定:一個人的知識靠親身實踐得來的僅占20%,而80%的知識是靠閱讀得來的。人們通過閱讀,能夠博古通今,吸取經驗,獲得知識,還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生活,提高觀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閱讀給學生展開了廣闊的智力背景.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人的崇拜、對書的崇拜和對祖國語言的崇拜,理所當然的應該受到重視。如果能指導學生閱讀經典書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學生視野定然開闊,所得甚多,作文也就不會難于上青天了。通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為學生作文“引流”,同時還指導學生寫作“閱讀作文”,如摘錄精彩句段,根據原文編寫故事,寫文章提要,寫心得體會,讀書筆記等等。這既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材料,又能讓學生練筆,一石數鳥,何樂而不為?
三、學生作文的動力:賞識性評語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長處,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或者一得之見,或者一段優美的文字,甚至一個詞、一個字用得準確、恰當等等,老師都給予肯定、鼓勵、贊揚、嘉許。那么,在寫作文批語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對學生要充滿愛心。通過作文評語傳達出老師愛學生的誠摯之情、殷殷之意,字里行間寄厚望,一言一語傳愛心。注意批語中的移情力量。多一些心理位置互換,使學生心服口服等等。讓學生在批語中得到啟示和鼓勵、信心和力量。第二、要切實指出學生作文的長處和短處,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評價學生作文,既要顧及全文,也要顧及學生的表現,兩者結合,才能寫出恰當的懇切的評語。對學生作文的缺點和敗筆,不要粗暴地貶損和棒殺,甚至挖苦和諷刺,那有違一個教師起碼的師德。第三、要簡明扼要,生動有文采,書寫工整,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和影響。批語的文字字字如金,讓學生把握要領;句句珠璣,擲地有聲,令學生長久銘記。書寫工整,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進行有形的教育、無聲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