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八大原則適用于教育教學質量控制
原則一、以顧客為中心:組織依存于其顧客,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的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
學校的顧客就是學校為之提供人才資源服務的所有社會組織和個體,如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等。這個原則首先要求學校要關注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需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開設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滿足和超越滿足學生愿望。其次要求學校關注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個性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基礎、個性專長、接受能力選擇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達到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就業目標。同時還要求學校管理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服務意識,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教師和有效接受教育的條件,確保能實施有效教育。
原則二、領導者的作用:領導者將本組織的宗旨、方向和內部環境統一起來,創造員工能夠充分實現組織目標的環境。
這個原則強調學校領導在管理中的作用。作為學校高層領導,其主要任務是制定發展戰略,籌集和決定對未來的辦學資源進行分配,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這就要求作為學校的高層領導要明確學校的未來發展方向,制定發展戰略和明確的戰略目標。其次要求提供能實現戰略目標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并創造一個能有效地實施管理的育人環境(包括校園的硬環境和文化軟環境)。再次,要制定能發揮職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政策措施,使職工能發揮并愿意發揮工作積極性。第四,要求領導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領導藝術,影響校園文化,要以自己學術、品德、作風的表率帶領和影響職工,成為師生言行的榜樣。
原則三、全員參與: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最大的利益。
這個原則強調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首先強調領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把控學校的質量是全校職工的事,不是幾個部門或幾個領導的事,學校質量,人人有責,要依靠全體職工提高質量。其次要求職工要以主人翁的身份關心管理學校質量,樹立“學校興衰,我的責任”的意識。第三,要求職工從點滴細節做起,把好質量關,把一切影響質量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原則四、過程方法: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這個原則要求把學校的資源提供和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加以科學管理和控制。首先,對學校資源提供和教育教學的過程進行識別,哪些是重要的關鍵過程,哪些是關聯過程。其次,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對識別的過程進行策劃(策劃—實施—檢查—處置),使之能確保質量標準和目標的實現。第三,運用科學方法對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評價,尋找最優的教育教學方法。最后對過程運行進行科學把控和管理,使資源和活動質量始終在把控的范圍內。
原則五、管理的系統方法:針對設定的目標,識別、理解并管理一個由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有助于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
這個原則強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對教育教學進行全面化、全過程、系統化的管理。第一,要求質量管理的全面性。教育教學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要全面識別關聯質量的子系統,如人才需求預測、專業培養方案、教學方法、師資和物質資源保證、服務的提供等。第二,質量管理的系統性。分析這些關聯子系統對質量影響的關聯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對關聯的子系統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第三,要求質量管理的協同性。每個子系統都將在不同階段運行,要適時進行并協同共進,如學生到實訓階段,必須提供滿足需求的實訓師資、場地、材料等。
原則六、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的目標。
這個原則強調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是永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求學校要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更新教師知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設備。其二,學校對各個教學過程進行測量、驗證、分析、評價,及時找出不合格項,采取措施進行整改,把影響質量的因素消滅在過程中,確保階段和子系統的質量。其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式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
原則七、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對資料和資訊的邏輯分析或直覺判斷是有效決策的基礎。
這項原則強調學校為實現預期目標而進行的決策必須做到以事實為基礎。第一,領導層對學校質量目標的確定要根據學校的現實條件基礎,不能恪守陳規,也不能好高鶩遠。第二,在實施過程中要搜集信息(教學檢查、學生反饋、用人單位反饋、數據采集平臺等),形成內部反饋(內部制度、相關數據信息),并保存相關信息,作為實施證據。第三,對相關信息進行科學整理、統計、總結和分析,在此基礎上作出決策。
原則八、互利的供方關系:通過互利的關系,增強組織及其供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這項原則強調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正確處理好與其他相關合作方的關系。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個體活動,而是群體活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受相關合作方的影響。要識別相關方,如聯合辦學、學生實訓合作方,教學設備供應方,實施建設、服務的承包方等等。供方提供的設備或服務的質量將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要明確合作方在提高學校質量中所處的地位,與學校質量的關聯程度,要建立互利互惠關系,特別是關鍵合作方,只有這樣才能使合作方提供合格的設備或服務,才能保證學校質量不受影響。
二、學校運用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進行質量控制,取得了實際效果
我校在2009年開始運用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建立了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成立了實施機構,編寫了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開展了全面質量管理活動,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1.轉變了職工思想觀念。
關注學生利益,強化服務意識。“教育是一種消費”,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將教師傳授與學生接受的關系變為提供服務和接受服務關系。教師是服務者,學生有權利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的消費學校、內容、形式和教師。學校面臨市場選擇,優勝劣汰,只有關注學生需求,以學生利益為中心,學校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2.強化了學校的自我監督和改進。
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是一種自帶監督和完善機制的模式,通過定期的內部審核,管理評審、自我監督等不斷發現問題和不足,持續改進不斷提高。這就促使學校必須不定期地分析和預測社會的需求和期望,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服務的內容、模式、方法,并把這些作為學校管理和發展的重中之重。
3.推動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學校實行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制定了嚴密的規章制度,明確了崗位職責,辦事程序,使學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而且職工明白自己應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按什么程序干,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了教學活動在規范化的狀態下進行,體現了以“法”治校,德法兼顧,既有人情味,又能保證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4.促進了教職工素質的提高。
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職責明確,要求清楚,迫使學校必須對職工進行培訓,使其具有履職能力,同時也促使職工自覺學習業務和技能,使自己具備履職的能力。
5.避免失誤,質量得到穩定和提升。
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注重對過程的控制,通過對實施過程(管理職責、資源保證、教育教學實施、結果測量分析和改進等)各個環節的控制,把影響質量的因素消滅在實施的過程中,避免了重大質量失誤。學校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幾年來,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定和提升。學生、用人單位滿意度從不到70%上升到85%以上,高職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從75%左右提高到88%以上,管理日趨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三、學校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應側重把握的問題
1.堅持過程控制的方法。
學校的一切投入,其目的都是服務于學生,保證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內部自查,定期管理評審,不斷持續改進,并形成閉環管理,確保過程控制。
2.深刻理解基于事實的方法。
根據事實,決定策略。切忌將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條款直接硬搬到學校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和與質量關聯程度,把工作分解為若干個環節,確定環節的合理接口和職責權限,明確質量的把控,使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機合理地體現在學校的各項工作過程中。
3.做到五個堅持。
堅持教育是服務的思想,學生家長社會是消費者,關注消費者需求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堅持質量管理的全面性,對學校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質量控制。堅持質量管理的全員性,形成服務網質量鏈是關鍵。堅持質量管理的全程性,注重教育教學后勤的各個層面和接口。堅持持續改進和提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是永恒的主題。
作者:陸安超 單位: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二)
一、建立和培訓合作交流學習小組
首先建立合作交流學習小組。各班在每學期剛剛開學的時候就分組,按分好的組排座位,每月換一次座位,整組與整組之間對換,小組內也可適當調換,但各組的小組成員一般固定不變。分組是以班主任為中心,課任教師全部參與,根據學生的不同,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整體差異最小化”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是按照兩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的方法科學地進行組合,學生多的班級,小組的數量的就多。每學期開始,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自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等綜合素質把全班同學從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當然這個排名一學期一變動,而且不能讓家長和學生知道名次,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以80人的班級為例,全班可分為40個小組,20個大組(前面二人小組和后面二人小組合為一個大組)。排好名次后,前40名是組長,后40名是組員。把組長和組員分別從第一排到第40名,讓前20名組長任四人小組的大組長,并兼任二人小組的小組長,第21名到40名的組長任二人小組的小組長,依此類推。這樣全班人數的一半以上是二人小組的小組長,兩個二人小組又合成一個四人小組,一般是第一名組長+第一名組員;最后一名組長+最后一名組員為一大組。大組長坐在后一排,每兩人中有一個小組長,負責兩人的交流研討以及評價,四人中有一人為大組長,主要是負責對本組組員進行點撥與釋疑、檢查與督促、把脈與開方。
其次是要培訓與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立之后,教師要經常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一些相應的指導。
1.做好組長的培訓工作。①要告訴組長們學好知識有三種境界: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其中講明白是最高境界。一個學生要想獲得進步,就應該把他正在學習的學科天天去教別人,即使被教者需要雇來也得去教,學困生與優等生是互為資源的。②如何給組員講題。告訴他們先給組員講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先講思路,然后再講怎么做。同時不要對于同一個問題反復講,要學會讓組員講,在組員講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再輔導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以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組長都比組員強,要學會向自己的組員學習,要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能力,要學會容納與自己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2.做好組員的思想工作。①要告訴他們,組長是我們最好的資源。有誰每天能這樣耐心地教我們不會的知識呢?我們應該把握好每一次聽講的機會。②要進行細節的指導。告訴他們不要滿足于聽,知識不是聽會的,不要把聽懂的誤認為是會的,要注意鞏固,不但要從對方那里學習具體的知識,還要學習可取的思維方式,不要錯過小組交流的機會,小組交流是解決個性問題的最佳時機。
3.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時聲音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兩人小組活動時,聲音稍低一些,只要兩人能聽到即可。在四人小組活動時,聲音稍高一些,需要四個人都能聽到。如果是全班交流時,則應該用清晰、洪亮的聲音講話,以便全班同學都能聽清楚。
4.合作交流學習小組的運用。小組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互講互查。主要用于課前復習或是在練習時,學生在獨立解題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以求知識與技能的共享。②解難釋疑。對于個別學生不會的個性問題,就可以在組內進行解決,組長就可給組員進行講解。③互檢互查。主要是督促、檢查家庭作業,或者是課堂上做完練習后的檢查,看是否完成。④糾錯改錯。原則上,改錯要落實在紙面上,我校數學與語文教師嘗試用糾錯本,讓每位學生把錯題每天改一次,并做同類型的一題,而且改錯盡可能使用紅筆,小組成員互查互驗,看是否正確。不但要糾正錯誤本身,還要分析錯因,找出錯根,關鍵是還要在小組內講解出錯題目與知識點。
二、小組“捆綁式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我們不單獨評價某一個學生,而是采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式。我們將小組兩名成員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即要表揚兩人就對二人都表揚,批評一個就等于批評一雙,這樣效果很明顯。捆綁式評價,使得合作雙方的彼此激勵與約束發揮到最大限度。要做好“評價引領”,以“捆綁式評價”形成“組榮我榮,組衰我恥”的風氣。組員進步了,在對組員進行表揚的同時,對組長也要好好表揚。這樣就把合作小組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可以使合作雙方的彼此激勵與約束發揮到最大限度,這樣合作雙方成為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評價時教師應該注意表揚的藝術性。組員有自己的組織歸屬,當表揚了組員時,也就是表揚他所在的組織,他的組長也會一同為之高興。組長同樣需要關愛,需要被關注,需要被認可。對組長進行表揚時,主要表揚組長的責任心,表揚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的智慧與組織能力考核成績。組長是一個小組的帶頭人,教師應該觀察他們在帶頭過程中表現出的感染力、凝聚力,以及他們在這過程中表現出的人格魅力。
總之,我們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方式,提倡的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切磋、相互爭論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我們采用小組“捆綁式評價”,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班上有一半的學生爭當“小老師”,他們都在心甘情愿、積極主動地幫老師們做著度許多煩瑣的事情,這樣不僅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而且還增強了學困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他們的愛心、責任心、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這樣堅持下去,我們班上的優秀生越來越多,學困生越來越少,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
作者:陳雪凌 單位:山東省東明縣第一實驗小學
(三)
一、校內評價考核工作現狀分析
作為內涵發展時期教育教學質量校內保障的重要內容,校內評價考核工作已愈趨常態化和穩定化,成為高職院校日常工作的重點。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各高職院校已普遍在校內評價考核方面儲存了經驗,積累了認識。然而,客觀、公正地對校內評價考核工作進行觀照和考量,則突顯出眾多的不足與缺陷。首先,對評價考核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在具體工作的執行上缺乏力度、缺乏規范,使得評價考核工作淪為擺設、流于形式。其次,沒有充分考慮高職教育自身的特色和要求,簡單、機械地沿用普通高校的評價考核模式,過分偏重對教師理論教學和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測評,而輕視對教師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使得評價考核失之偏頗,不能針對主要問題查漏補缺,有的放矢。再者,評價考核主、客體構成失當。一方面,視野閉鎖,范圍狹窄,對評價考核主、客體的界定過于簡單、過于隨意;另一方面,思想僵化,缺乏創新,把評價考核主、客體過于固定化和常態化,不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與時俱進。此外,評價考核內容單一,過分重視“表面的、形式的、易于操作的、表征性的評價、,忽視對質量產出鏈條上其他支持性環節的審查與評價。最后,評價考核方式片面單一,慣于賦書面測試以絕對的話語權,慣于以單向度的自上而下的例行檢查解決一切,忽視教師和學生個體的發展演進和更新完善。這些關乎思想認識和具體操作的問題在實踐工作中客觀存在,或輕或重,不一而足,直接影響著校內評價考核工作實效的有效達現。實效即實際效能,指活動的客觀結果與預期目標的相符和一致。評價考核工作構成復雜,要素諸多,各部分協同作用,共同導向最終結果。要想真正保證評價考核工作的實效,就必須大力加強其內部建設。首先,針對背景要素,要不斷反思自省,更新觀念,深化認識,切實加強評價考核的思想和組織保障。其次,針對各核心要素,要堅持革弊除疾,去故納新,在評價考核指標、評價考核主、客體、評價考核內容、評價考核方式、評價考核目的方面周密規劃,精細設計,統籌安排。
二、提高校內評價考核實效的思想和組織保障
科學合理的思想和組織保障是提高校內評價考核實效的基礎和前提,在評價考核工作體系中至關重要,不容忽視。在思想保障方面,首先,必須堅持做到學院自身上下一致,統一思想,加強學習,正確認識評價考核之于教育教學質量改進和提高的重要作用,準確理解評價考核之于高職院校自我完善和良性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科學的思想、正確的態度和堅定的信念認知、對待、考量評價考核工作。其次,要更新觀念,調整思路,樹立質量本位、學生本位和教師本位思想,提高對評價考核工作整體的認識,深化對其目標導向、內涵構成、標準規范和操作程序等的理解,以創新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行動支持、參與、配合評價考核工作。在組織保障方面,一方面,必須學院上下高度重視,協調一致,統一行動。成立由分管院長直接領導的評價考核領導小組,由教務處具體負責、各教學系部和教研室協同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評價考核制度建設,完善各項規定,制定具體細則,規范評價考核的運作和管理,增強實踐工作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三、提高校內評價考核實效的具體措施
1.準確把握評價考核指標
評價指標是評價考核工作順利開展的行動指南和具體依據,它能有效約束和規范評價考核工作,促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朝著既定的方向穩步推進,從而保證評價考核工作實效的正常、有效發揮。在評價指標的選擇和把握上,必須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明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厘清高職教育特色和教育定位,切實突出職業性、技能性和實用性,切忌盲從和照搬普通高校學歷教育的評價考核指標而迷失和偏離自己的方向和特色。其次,正視高職教育的社會約束性,深入調查論證,探究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才供求走向,立足市場變化,關注社會需求,切實增強評價考核指標的現實指導意義和說服力。再者,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特色和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張弛有度,松緊有節,切實提高評價考核指標的公正度、人性化及可操作性,使其真正成為評管、評教、評學的標尺和依據。最后,合理安排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的整體內容,注意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配合、個體指標與總體指標互補以及橫向指標與縱向指標協作,使得指標依據的構成真正科學合理、客觀公正。
2.科學界定評價考核主、客體
評價考核主、客體的構成相對復雜,對其進行科學界定是評價考核工作的重心,直接影響評價考核工作的結果和實效。要真正樹立多元化的思想,努力使評價考核主、客體的構成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科學有效。首先,要范圍適當,覆蓋全面,避免以偏概全、顧此失彼。對于評價考核主體,要切實凸顯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等個體因素在評價考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避免思想僵化、墨守陳規、始終以被動的客體地位視之。上至學院、教務處及其他相關部門,中至教學系部、教研室,下至師、生和各類管理人員,都應合理納入評價考核主體的范疇。對于評價考核客體,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納教育教學質量產出鏈條的起點環節于客體之列,避免將重心過分集中于執行實施環節,而忽視對決策指揮和管理控制環節的考量。其次,要堅持以發展的理念和動態的眼光審視評價考核主、客體,明確并接受主、客體構成要素在縱、橫兩個維度上的相互轉化。一方面,可以打破主、客體各要素之間的上下之分和層級界限,使其互為評價考核主、客體(互評),尤其要正確對待層級下層之于上層的主體和客體關系。另一方面,主、客體各構成要素本身均可以自為評價考核主、客體(自評),特別要注重提高管理人員、師、生尤其是學生方的自我評價在評價考核工作中的比重,增強其自我評價意識,促使其將自我評價轉化為內需性的自覺行動。
3.合理安排考核內容
合理安排評價考核內容是評價考核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的根本保證和重要因素。要樹立全程化和全員化的思想,使評價考核內容涵蓋教育教學質量產出的始末,即使評價考核“滲透到教學各領域,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并可能涉及到學校多方面、多部門的人員、在教學管理方面,評價考核內容涉及學院、教務處、教學系部、教研室幾個層級。就學院層而言,人才培養方案、質量標準、目標定位、制度和組織保障、服務支持等宏觀導向性因素和決策指揮成分皆應納入評價考核內容。管理制度、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統籌等是涉及學院和教務處兩個層級的評價考核內容所在,教學規范、課程質量、教改科研、教材建設、學生管理則無疑是對教學系部和教研室評價考核的必然性內容。對于管理人員,其服務理念、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工作業績等皆為評價考核內容。在教師教學方面,職業道德、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等應是評價考核重點。對于學生學業評價,考核內容則應涵蓋學習態度、學習要求、學習質量、成績走向、發展趨勢等各方面的因素。
4.靈活設計評價考核方式
評價考核方式在整個評價考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決定評價考核結果的公正客觀與否,從而影響著評價考核工作的實效。要突破傳統,堅持創新,靈活形式,視評價考核對象與內容的不同而適當選擇,正確取舍;同時,注意自評與他評、縱向考核與橫向考核、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在學生學業評價考核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充分發展,從單純的知識檢驗向對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轉變,在力所能及、切實可行的范圍內靈活并豐富考核形式,手工制作與書面報告結合,口試與筆試搭配,開卷與閉卷互補。在教師教學評價考核方面,要真正秉持高職特色,在考核教師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突出考查其對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全面衡量其作為高職教師的綜合職業素養。可以采用聽課、座談、問卷調查、集中檢查、個別抽查等相結合的方式,在多樣化、多層次、多向度的評價考核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在教學管理評價考核方面,要真正立足現實,尊重實際,把評價考核落到實處。一方面,要在“聽、查、看、議、評”的基礎上,突出過程性,注意對發展演進、積累提高的評測;另一方面,要兼顧橫向對比,加強平行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反饋,以互相參照,取長補短,查漏補缺。
5.正確認識評價考核的目的和作用
對評價考核目的和作用的認識正確與否在評價考核工作中尤其關鍵,它決定著一切評價考核行為的整體指向和最終歸宿,從而直接影響評價考核工作的實效。首先,評價考核對于質量產出相關環節和部門進行跟蹤、考量和診斷,其目的重在在加強質量預警、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的同時及時發現偏差、查明失誤、找出癥結,以便適時調整、及時改進。其次,評價考核所得各類信息經過全面匯總、正確梳理和科學分析,將最終分別反饋到決策指揮、管理控制、執行實施及服務支持等環節,為其提供客觀公正、切實可行的實際依據和技術參數,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改進完善,從而真正實現以評促管、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建。再者,評價考核倡導服務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實施獎懲,其目的旨在在獎勵先進、褒揚優秀的同時激勵后進、鞭策庸劣,保護工作熱情與提升工作能力并重,摒除偏見與加強信任并舉,在推動個體加強自我修正、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團隊和部門整體的提高和完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校內評價考核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是一項長期工程,其實效的真正發揮必然是持續改進和創新發展的結果,只有以發展的眼光、探究的精神和創新的理念全面審視和考量其繁復的內涵和科學精細的運作,才能切實有效地推進實踐工作,加強評價考核體系建設,使評價考核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能。另一方面,基于高職院校自身的內部評價考核固然基礎而重要,但也只是評價考核大系統的組成要素之一,來自社會和市場的外部評價同樣重要而不可或缺。只有使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又有機結合,互動統一,才能切實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學質量,使高職教育真正適應和滿足“買方市場”的需求,真正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作者:劉雪琪 張輝 單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