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簡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初中生物實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地位
第一,實驗是初中課堂的基本內容。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環節,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探究的一種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光要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對學生對基本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做實驗變成講實驗,實驗課要開全開足,教會學生動手實驗,更能使學生加深對生物課程的理解。第二,實驗是初中課堂的基本方法。由于實驗具有直觀明了的特點,可以將一些復雜的現象經過簡單的實驗處理后,事物的條理性會更加的突出。在課堂上,實驗的方法對于學生更好地對理解講授的內容有積極的意義,更容易使學生們找到實物的規律。例如蘇科生物七年級下冊講到水中的小生物這部分內容時,由于我們平時用肉眼無法看到它們,學生對于河水中是否存在一些單細胞的生物會持懷疑的態度。通過實驗在顯微鏡下親自觀察,會清晰地看到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等生物,學生會輕松地掌握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及相關知識點。第三,實驗也是檢驗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手段。例如:初二學生要進行生物實驗操作考試:①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血涂片、有絲分裂裝片、葉片結構的切片等);②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③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觀察;④觀察植物葉下表皮的氣孔。
2.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無需贅論,而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接觸實驗的機會比較少,到了初中之后,實驗的教學會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有力的沖擊,大大的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水平。實驗的動手性原則也對學生培養實驗興趣、學習興趣起了很大的作用,激發學生從對實驗的喜悅轉移為對學習生物的興趣。例如蘇科版生物七年級第1章第5節中,學習使用顯微鏡這個實驗是初中生進入中學接觸的第一個實驗,也是開展其他一系列實驗的基礎。學生對于能夠動手做實驗是相當歡迎的,老師既要培養學生實驗的興趣,又要要求每個同學操作要規范,熟練掌握使用顯微鏡。嚴格按照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收鏡來操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為今后七年級下冊中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的分裂、觀察酵母菌、觀察水中的小動物及八年級下冊中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等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剛開始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往往會出現沒有對光就開始觀察標本及做完實驗后不收鏡等不規范的操作,老師要耐心地及時地糾正,從而養成好的實驗習慣。學生在首次實驗中獲得老師的肯定和贊揚,會更加喜歡做生物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第二,有利于對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在上課之前告訴學生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分散精力。必要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操刀,在自己動手中提升實驗能力。例如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是初中生物教學的的一個重要內容。這節實驗課既要完成新授的內容又要安排學生實驗,在45分鐘的課堂上要完成教學任務時間上是比較緊張的。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把全班分成12個小組,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動手。操作過程中嘗試在隔水加熱時,大燒杯里放熱水再用酒精燈加熱,大大縮短了酒精脫色時間,最后葉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后,每個小組實驗效果都非常明顯。通過學生親自實驗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推理等思維活動,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有了直觀的認識,從而認同綠色植物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形成保護綠色植物的意識。第三,有利于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老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體會到在課堂上老師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每個學生自己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實驗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這個實驗過程中,老師提前準備好透明塑料盒、空心管、脫脂棉、10螞蟻/組、玻璃棒、食鹽、蔗糖等,然后小組合作完成探究實驗。根據老師下發的實驗單上的步驟,組內自己按照科學探究五個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進行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全體參與,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實驗,通過細心觀察,最后每個小組組長統計好不同食物處螞蟻的數量,匯總到黑板上形成表格。很自然地得出結論螞蟻的覓食行為和食物的氣味關,與食物的顏色無關。
二初中生物實驗的有效教學實踐過程的策略
1.改進對實驗的演示
實驗演示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實驗的教學中,演示法也會起到重要作用。在實際實驗教學中,老師對實驗的演示對學生對實驗的模仿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師的實驗演示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在演示實驗的設計策略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演示實驗的內容比須要同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注重學生對獲取感知的培養;在演示實驗中要突出重點難點,統籌兼顧;在教學中,演示實驗要實行講解結合,注重引導學生思索。具體調節演示實驗教學的策略主要有:第一,指導學生觀察。在指導學生進行試驗觀察時,必須使學生明白實驗的重難點、試驗的目的,在實驗的關鍵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思考,必要時還有必要對實驗反復演示,務必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白。第二,實驗老師操作要規范。老師在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要規范的操作、熟練的演示,同時演示的快慢要適中,便于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實驗的要領,并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自主的進行實驗操作。
2.加強課外實驗,提高科學素養
生物課的課外實驗是對課堂實驗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初中實驗教學的總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們在這一方面做的還很不到位。其實課外小實驗的具體操作很方便,對于實驗的器材要求也很簡單,在家庭中很適合展開。第一,家庭小實驗。家庭小實驗一大優勢在于取材便捷,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還可以吸引家長們的積極參與,更能使學生從中感到樂趣。如制作細胞模型、用酵母菌制作饅頭、自己動手配制飲料等這些小手工藝都可以在家中進行,既有趣味性,又有實際的成果,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第二,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如利用廢棄物,制作生態瓶;做牙膏對牙齒作用的實驗,能使學生看到牙膏的有益作用,使學生更注重養成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通過實驗制作小工具、小發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是學生掌握嚴謹的科學的學習實驗態度。實驗科學是老師沒法像其他知識那樣直接傳授給學生的。實驗教學的積極意義需要學生在長時間的實驗實踐的積累中慢慢形成。實踐證明,長期性地、有計劃地開展豐富的實驗活動,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積極作用是無法取代的。
三結語
開展多種多樣的實驗活動,使學生積極關注周圍的世界,充滿對未知世界的探知的欲望,并在實驗的進行中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人生價值。做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統一。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時,要注意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得學生正確、科學地掌握生物實驗。
本文作者:吳秀萍 工作單位: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