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機加工教育理論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機加工是中職教育中一門基礎性課程,幾年來經過一系列教學改革,從學校到教師都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中職教育長期遺留下來的弊端仍然存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材內容仍然制約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步伐。
1目前我國中職機加工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師隊伍的問題,在中職實踐教師隊伍中,有一部分是直接從校辦工廠中轉型出來的,可能缺乏理論基礎,也沒有經過嚴格的教師技能培訓和考核,在理論環節上比較缺乏。另一部分就是直接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大學生當中職教師,他們沒有經過實踐的鍛煉,講授只能停留在理論環節。這就導致了中職機加工教師隊伍中缺乏“雙師型”的教師,同時具備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的教師還是少數,數量不能適應實踐教學的需要。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中職隊伍中普遍存在著兩種教師,即會做不會講和會講不能做兩種類型,無論是哪種類型都不能適應實訓教學的需要。中職教育要求教師既能從事課程教學,又能夠指導學生有效開展實踐。因此培養“雙師型”的隊伍迫在眉睫。其次是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不成熟,機加工實踐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從現實實踐中來看,以往的加工行業都是分散獨立的,零件加工不成體系,同一個機器的零件往往在不同的工廠生產,因此機械加工行業也呈現零散的特點,各個工種之間缺乏相應的配合。要建立一所華麗的大廈,必須依靠設計師、工匠等多個工種的緊密協調和配合才能完成,機械加工業也是一樣,系統的了解加工實踐,對于整體的、統一的機器進行深入了解,不僅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比單一的工作,重復的內容操作更能吸引學生。最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機械加工的技術要求會越來越嚴格,為了讓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能夠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提高教學質量。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往的教學方式也要改變,從單純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向引導學生積極創造、獨立思考的方向過渡,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挖掘潛力,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的需求。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現代課堂教學不再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動性,而是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從教師讓學生學變為學生自己想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從最初的領導者變為現在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發揮想象,集思廣益,將個人的創作性與實踐結合起來。機加工雖然大部分時間是按照磨具做東西,但是也忌諱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這樣的加工永遠是學習比人,而沒有自己的創造。現在的實踐環節往往是學習有現成的模型可以看見或者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實物可以參照,學生們只需模仿而無需創作,但是時代在呼喚靈感和創造,中國也在由“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我們的機加工實踐一定與要這樣的趨勢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創作,哪怕是對零件進行一個簡單的改造或在外形上能夠與眾不同,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
2)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而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團隊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績,達到最優目標。在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3-5人
成立一個學習小組,教師將任務布置下去,給每組規定項目任務。例如我們需要進行一個小型模擬刨床的實踐,教師先帶領學生將刨床的結構功能,主要特征和操作過程講解清楚,然后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這比教師一個人連講帶做效果好的多。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協作,能夠有效的彌補個人的不足,有些同學在講解理論時可能一知半解,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問,小組協作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理解知識,向同組的學生學習請教,這樣既節約了課堂時間,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學生們常有“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感覺,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學習的效果也明顯。
3)改變評價模式。現代中職教育機加工專業的評價模式其實與應試教育的及格制差不多,學生在完成一階段的學習之后會拿到一個成績,是及格還是不及格。但是在實際的生產環節,我們都知道,一個零件僅僅是“及格”的成績顯然是不夠的,不達到99%的精確的零件一般都會被廢棄,只有合格的產品才能真正投入到使用,因此我們的實踐教學也要由“及格”向“合格”轉變,讓學生精煉,練精,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教師可根據學生將來的職業方向有針對性的對他們的專項能力進行訓練,讓學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對于他們將來就業有莫大的好處。除此之外還可以每年在學校定期舉行操作技能大賽,用各種激勵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中職機加工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慢慢摸索出解決方案,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融入到理論教學中,而在實踐教學中又要引導學生以理論知識為依據去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學通、學透,掌握扎實的數控技能知識。努力培養出新一代的高科技技術工人來滿足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