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出現,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出現,而分層教學也順勢而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開展相關的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本文旨在通過闡述分層教學的相關概念,并通過分析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探討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又稱為分組教學,能力教學,起源于20世紀初期美國在面臨大量移民兒童涌入所采取的一種教學政策,將學生按照智力測試分數和學業成績的高低不同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而教師則根據不同的班組的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進行相關教學。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高低以及內在的潛能深度將其科學的進行相關分組,使水平相近的學生處在同一個組別,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期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學習與討論,發現與解決問題,進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學生分組分層
分層教學的基礎在于對學生的分層,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的高效展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關分組就顯得尤為必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成效和相關的學習能力考查,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組,促進其交流與學習。除此之外,還要注重不同組別之間的混合,避免出現低層次組的學生產生自卑與惰怠心理。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以培養自學能力和鍛煉數學思維為目的,對于中等層次的則以不斷加強相關題目訓練為主,而對于低層次組則以打牢基礎為主,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數學學習。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層次分組的成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分組,有的學生可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現處的學習組次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實時的觀察,不斷的進行相關的調整,靈活的處理小組之間的成員分布,以此來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實現有效的數學學習,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性。
(二)教學目標分層
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他們已有的認知水平有限,又由于基礎不同,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教學目標的設定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好的貼近學生需求,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高效的開展數學學習。因此,實現分層教學的首要任務便是教學目標的分層,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以及分組類別,來進行相關的教學目標設置從而實現教學上的高效。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步情況,不能一成不變的基于第一次的分組情況,教師應該實時關注到這類學生,從而達到相關的靈活運用,以期實現每個學生的高效學習。
(三)教學內容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便是對教學內容的分層,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知識點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利于理解,而對于別的學生來說則又是理解困難,如何做到兩者兼顧,便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例如先根據學生的分組情況以及相關教學目標的設置來制定相關的教學內容,如選取教材上的一部分知識點作為切入點,由易到難的進行備課,先對簡單的教材知識點進行講解,以引起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緊接著進行相關的知識拓展,進行深入教學進而促進高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高效的數學學習,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疑問與發現,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以此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四)教學評價分層
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若采用統一的教學評價,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在學生的內心留下“我天生沒有學習數學的天分”等這樣錯誤的心理暗示,在對學生進行數學評價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前考試的學習成績為主,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為輔助評價,例如從老師,學生,家長的日常反饋著手,結合學生的分層前情況,學習情況以及最后的考核情況進行相關的綜合評價,從而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對后來的數學學習進行更好的規劃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推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基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出發,對學生進行相關分組分層,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給予相關分層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充分發揮其數學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紅梅.小學四年級數學分層作業的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邵淑華.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苑教育,2018.
作者:吳成軍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養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