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為滿足時展的要求,以及國家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培養國家需要的英語專業人才成為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任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英語教育教學理論進行研究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文中主要探討了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實踐
一、前言
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要求發生了變革,外語教育教學理論也在發生變革,所以針對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文中主要以差異性教學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進行實踐探討。
二、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現狀
(一)新時代我國對國際型人才需求
改革開放以后,大學英語的學習主要是幫助學生達到四六級英語考試標準,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各方面能力。同時隨著國家的教育改革方面的發展綱要的提出,對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并被國家納入新的發展中規劃中,對英語人才的培養明確要求:為適應國家的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發展規則,具備參與國際事務資格的國際型人才。所以基于此,當前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中的人才培養方向是逐漸轉變為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隨著國家對外合作的發展不斷深化,我國各個發展領域對國際化的人才發展需求逐漸加大。
(二)《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英語人才培養方向
隨著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摒棄了過去英語教學《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英語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熟練使用英語,將英語切實的落實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以及社會幾個方面。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滿足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從而設計英語教學目標。
三、新時代大學英語中“差異教學理論”
(一)差異教學理論
新時代下的教育理念中差異教學理論最開始是興起于西方,在國內的差異教學理論在古老的過去也是根源于教育家孔子的“有教無類”理論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這種差異教學理論改變了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將學生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自由個性的發展,西方在差異教學理論中認為,差異教學理論是依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的不同,學生根據學習興趣的差異來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從中西方的教學理論的對比來看,是非常一致的,都是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在學生的差異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所以總結來看,所謂的差異教學就是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來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劃分學生的學習水平,依據不同層次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二)“差異教學理論”實踐
差異教學理論的實踐就是依據學生的基礎差異,以此出發進行教育教學設計,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是對全體學生進行統一教學,但是實際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英語學習中一直處于統一的英語學習模式中,深入大學以后大多數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英語學習差異,而且很多學生存在厭倦英語的心理,所以針對這些狀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差異教學理論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用差異教學理論,采取教學分層的教學方式,包括有備課分層、授課分層、輔導分層等。首先教學備課作為教師實施教學的基礎,在備課上進行教學分層上包含有對學生分層對教學目標分層,這兩個方面是教師備課的主要內容。在具體分層的措施上是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知識接受能力上給學生分層,這種分層不存在任何歧視含義,為了更好的輔助學生提高英語的學習能力。其次是在授課內容上分層,授課內容和上分層是采用不同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從而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然后對能力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進度。以中等偏上的學生的學習為例,這類學生的英語有一定的基礎,只是需要加強英語的訓練和知識儲備,所以這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應該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訓練,從而具備更高的英語能力,成為國家需要的國際型人才。第三是輔導分層,主要是針對成績不同的學生區別輔導,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重視輔導學生的基礎英語知識,并且要重視培養成績較差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因為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普遍具有厭惡英語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輔導時需要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樂趣中提高英語成績。而對比英語成績在中上等的學生在進行輔導時一方面是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重視培養這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輔導學生成為實際應用型外語人才。
四、新時代大學英語中“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一)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自主學習的教育理論最早開始于法國,這一理論主要是在學習中依據學習目標,清晰自己的學習目的,熟悉學習內容,在這些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后具備英語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具有高度的自律性質。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不能簡單生硬的學習語法和死記英語單詞。由于英語語言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大量的重復練習和實際的口語運用,所以語言的學習非常需要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性。我國的教育學習理論的研究較晚,尤其是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所以新時代的教育理論研究是根據我國的大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狀況制定的英語學習理論。在我國的學者的研究下,自主性學習理論就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自己制定目標,自我管理控制,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節。
(二)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中“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實踐
自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首先應該是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意識的作用下才能激發自主學習動力。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中,一是加強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擺脫依賴心理,不再一味的依賴于教師的知識傳輸。二是教師在教學中針對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進行鼓勵,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意識的培養,不能讓學生存在被迫學習的心理,通過加強自主學習意識,然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三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應該采用有效的鼓勵措施,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正在這一方面可以使用網絡科學技術,讓學生在網絡上獲得更好更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隨時隨地的相互溝通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再一味的傳達知識,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最后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是讓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不是“放養式”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帶領人,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重心和學習目的,以及自己未來學習的發展方向。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國際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在大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滿足時代的需求,也是滿足不同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需求。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理論有很多,文中主要以差異性教學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進行實踐探討,差異性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來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發展。而自主學習理論是學習中依據學習目標,然后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自己制定目標,自我管理控制,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節,在這些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蔣洪新.新時代中國特色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的中國外語教育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3):419-420.
[2]孫寶強.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理論與英語文化傳播的關系——評《大學英語教學法新論》[J].新聞愛好者,2018(4):104-105.
[3]劉亞蘭.多元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評《全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研究:理論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3):2.
[4]王艷.“產出導向法”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指導性作用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Z2):91-92.
作者:江婷婷 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