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直以來本科教育都是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焦點,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后,引發了又一輪關于教育教學的新思考。本文通過對近幾年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分析,探討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本科;教學改革;應用型
目前,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提高質量的升級期、變軌超車的機遇期、改革創新的攻堅期,雖然各地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的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本科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這就要求我們調整思路,為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做出貢獻。
1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
專業建設方面:近年來,各高校積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著力提升專業內涵和質量,在“雙一流”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上,各高校也積極嘗試和投入,涌現了一大批應用型高校。課程改革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高校教師也緊跟時代的腳步,推出了一大批線上線下的精品課程,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教學改革方面: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本科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大力號召教師積極的參與到慕課、微課的學習和建設中;此外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受到了足夠的關注,各高校所創立的創客中心枚不勝舉,我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走在了世界前列。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方面:為提升教育質量,教育部著力建立相關的教學標準、制度,并對高校開展審核評估活動,促使本科教育穩步提升。
2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面對的問題
2.1課程方面
一般而言,大學本科的課程內容往往由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構成,課程內容較多,但由于課時受限,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堂教學內容往往尚會被壓縮、簡化,導致知識的傳授受到限制,而對于選修課來說,更難以做到知識的延伸、拓展。另外在課程設置上,很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中未顧及到企業的真正需求,完全按照固有的思路進行課程設置。
2.2教學內容方面
本科教育教學階段理論知識的灌輸固然重要,但這并不能作為教學內容的全部,而就目前情況來看,深入理論知識的指導和適當的實踐練習尚未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中。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緊靠在課堂中的講解,甚至課后的死記硬背,這直接導致他們對理論知識掌握的有限性。
2.3教材方面
不論是哪一學科在市面上都不乏可供選擇的教材,然而這些教材的內容設置、知識容量往往很難令人滿意,對于新知識、新理論、新工藝的更新也較為滯后。以這樣的教材教授出來的學生,其知識質素就難以勝任用人單位指派的工作,其創新能力也會因為知識更新的不及時而受到影響。
2.4教育方式方面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手段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過于被動,師生間的溝通、交流過少,以至于老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不夠,學生對知識也缺乏感性認識,這對于他們以后的業務能力有很大的阻礙。另外,部分院校雖然已經從傳統教學模式向新的教學模式轉變,但尚處于探索階段,而且很多課程并不適用目前正在推廣的教學模式。
2.5軟硬件投入方面
教育教學改革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但是仍然存在著軟硬件方面不到位的問題,尤其是軟件方面,教師投入于科研的精力甚于投入于教研的精力,雖然投入科研也會對教學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但就目前階段的需求來說,教師著力于教研才能更快的使得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2.6評價標準方面
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讀書學習,因為對“減負”這一問題理解的偏差,部分院校對于考試評價方式、考評標準一再降低,直接導致本科畢業生在用人單位中的認可度降低。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而一些學校在評價老師時,過分強調科研成果、海外經歷,對于學歷、職稱過分重視,這樣的風向標對教師專注教學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3新時代下本科教育教學的新思路
3.1建設高水平教學體系
要培養高水平人才,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建設高水平教學體系,著力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只有把握好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方向,才能建設更好得調整、優化專業結構,使原有專業得以升級,新專業得以建設。教學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教學內容的支撐,對此,必須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容帶入到課堂內外的實踐中,在真實的操作演練中得到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3.2推動“應用型”課程革命
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為部分課程所摒棄,但新的教學模式仍在探索中,并沒有在全國各院校、所有專業、所有課程中得到推廣和實施,而想要培養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大力推進“應用型”課程革命,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參與式教學靠近,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工作實例引入課堂,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工作實務,將課堂轉變為工作場地,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得以快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3.3加強軟硬件投入
軟硬件投入的力度關乎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資金的撥付、硬件設備的配置、院校的鼎力支持、教師及學生精力上的投入都對此項改革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國家、院校、教師乃至學生都應該盡可能的投入進來,尤其是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究教育教學改革問題上,以更快、更精準的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程。
3.4推行新的評價標準
學生的培養應滿足用人單位、社會的需求,因此,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不能簡單的以考試評價方式而論,而應該實施全過程考核,并且可以嘗試將學生選修輔修專業、第二學位、參加行業考試、參加社會實踐、實習也納入到考核范圍;對于教師的評價切忌唯職稱、唯科研論,而應當堅持以師德師風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并實行教學規范、教學效果、教改成果的多維度考核標準。
參考文獻
[1]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6-21(1).
[2]靳玉樂,孟憲云.“雙一流”建設與教學革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1-6.
[3]范守信.從教學改革談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8(6):29-31.
作者:王璐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