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基礎化學教育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基礎化學是高校化學專業必修課程,它是面向非化工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院校要根據化學專業的特點,突出基礎化學的重點、難點、熱點,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動手實驗的能力,以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
關鍵詞:大學基礎化學;教學;重點;難點;實驗
大學化學是面向非化工專業(如材料、冶金以及環境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社會需求的全能人才。一般情況下,大學一年級便有大學基礎化學課程,大一新生已經接受過四年的化學學習。教師如何轉化學生基礎的化學學習,升華成高等教育基礎化學成都為當下教師要解決的問題。
1抓住要點提升大學基礎化學教育
化學是一門古化但又有發展潛力的學科,教學資源多而雜。化學學科本身就具有研究性。隨著學科的發展演變,化學也與物理、生物等聯系到一起,形成交叉性學科,為現代科研做了嘗試的努力。大學化學教育是在中學化學內容上的提升,大學基礎化學先從內容淺的熱力學開始,然后是定容熱效應、定壓熱效應、熱力學三大定律。在中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阿倫尼烏斯電離理論的酸堿定義,大學階段的課本引入布朗斯特和路易斯酸堿理論、酸堿電離平衡反應、緩沖溶液以及配離子的解離平衡反應。大學基礎化學還引入了中學階段的溶解度概念,從深層知識剖析電解質的多相離子平衡反應。大學化學重點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電極反應、電極電熱、原電池的熱力學等知識。大學化學的電子云和周期表被歸納到物質結構部分,課本中也做了大量的說明和解釋,學生可以閱讀此類知識,學生要了解采用波函數和四個量子數來描述原子軌道等。大學基礎化學知識是層遞關系,學生要由淺入深的學習,從微觀到宏觀的學習。
2激發學生學習基礎化學的興趣
對于非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師要授課時要緊密結合化學專業的特點,帶領學生融于化學知識的海洋。例如,環境專業的學生,要讓學生明白環境保護的原因,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國際性關注的嚴重問題,它能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教師要向學生深入剖析水污染的危害,大氣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等熱點問題。如何采用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危害。對于大學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首要的任務是在向學生講解化學難度大的知識點時,要轉化授課方式,降低學生的學習困難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探索神奇的化學知識。這種攻克難關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教師也能改變單板的授課格局,講解、思考、討論、結論逐一進行。在課堂上,學生要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對癥下藥。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元素周期表時,結合國際性科技、科研成果,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化學科學研究,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讓學生跨領域學習專業知識。學校可以定期聘請國內外優秀的化學領域學者、專家來校做演講,指導學生學習化學。通過一些化學科研成果,向學生展示化學能夠解決人類的哪些問題,這樣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3關注知識聯系構建基礎化學教學框架
教師作為專業授課者,他們必須要理解化學各知識點的關聯,如化學知識要點橫向、縱向的關聯,各要知識要點的相互滲透等,這樣教師在向學生授課時不會只按照課本講解化學知識,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時會巧妙地運用課本知識,一個知識要點串連其他知識要點,多元化的地講解知識。教師在向學生授課時要注重化學概念傳遞,注意化學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例如,許多大學基礎化學教材,編寫者在前兩章安排了熱力學基礎知識。教師在向學生講授電化學這部分知識時,一定會涉及原電池的熱力學、氧化還原反應等。教師此時要同時將這些知識串連到一起講授,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電化學知識。從大學基礎化學教材的理論框架上分析,書本是是從化學分子水平上開啟的,然后表現在物質微觀結構理論,其聯系是宏觀熱力學和動力學。化學四大平衡原理的基礎就是熱力學,化學的反應機理是動力學。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由淺入深的講課。
4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各大院校為了迎合現代化教學環境,為其設置了多媒教學、網絡教學等,化學專業也是如此。近些年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已成行眾多教育技術之后,也在各專業教育教育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移動課堂教學課堂信息量大增,這些現代經的教學方式能夠直觀展現原本抽象化的專業課程,教師更能清晰地講解化學知識要點,而學生也能直觀地理解化學知識的專業性。攻克化學重點、難點,提高化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學生也實踐了跨地區、跨時間的學習方法。例如,重視微課教學、移動課堂等教學方式,實現了學生跨地區、跨時間網上搜索資料,能夠有效地開拓學生的視野,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強化實驗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
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化學反應,從中驗證課本的知識點。學生還可以通過實驗發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化學實驗能夠鞏固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加深地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實驗做實驗時,教師必須提前向學生講解實驗的規則,學生必須遵守實驗室的規定。原因是化學實驗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操作。學生通過做實驗也能夠鍛煉出動手能力,教師要用嚴謹的科研態度要求學生,指導學生。例如,學生通過開設醋酸電離常數的測定實驗了解弱酸堿電離常數表的由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還能熟悉酸度計的使用。教師通過學生實驗觀察其實驗行為,推測學生的化學理論與實驗操作的程度,然后教學再逐一針對不同學生實施教學或指導,教師明確學的學習弱點,給予幫助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6傳授解題技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發展
從學科關系上分析,數學與基礎化學有著交叉的影響。大學一年,教師要改變學生中學時期做海量化學題的學習戰術,要開發、啟示學生對化學問題的思考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學化學的解題技巧和練習。一個人知識的多少決定了思維的快慢,換句話說,知識的增長是思維敏捷的基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轉化為能力,只有科學、規律地運用知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學化學專業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適當地練習解答化學習題,從中積累學學基礎化學的經驗,找出學習規律。學生在解算化學練習題的過程中既鍛煉了思維能力,也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化學練習題學會大學化學的發散思維解題思路。學生同樣需要多次反復做化學習題,但并不是盲目地找題做。同一類型的練習幾道題之后,掌握解題技巧,觸類旁通,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練習效果。另外,教師尋找一些難度強的化學習題,學生也需要這類練習題,在課堂上講解有難度的化學習題,講解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等,引導和啟示學生,學生才有可能開闊思路。
7結論
大學生基礎化學屬于非化工專業,學生在入學時在專業方面臨著一次新的挑戰。教師要在學生中學時期化學的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學化學課程。只有掌握了學學基礎化學的技巧,學生才能入門,升級化學學習方法,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吳芳輝.大學基礎化學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05):119-120.
[2]符會芳.基于綠色化學教育下大學化學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技風,2016(21):47.
[3]李靜.新課標下大學與高中化學教育銜接研究[D].西北大學,2013.
[4]賴璐,梅平,謝修銀,張業中,艾俊哲,王艷群.MOOC視域下物理化學基礎實驗的教學改革與創新[J].廣州化工,2017,45(09):206-207+213.
[5]曾憲彩,姬鄂豫,程爽,劉玉潔,楊麗斌.轉型背景下大學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設想[J].廣州化工,2018,46(12):160-161.
[6]劉芬,仝小蘭,劉淑娟,龔霞.“互聯網+”環境下“工程化學基礎”教學方法探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02):185-188.
作者:陳德武 單位:云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