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黨員繼續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調研對象入黨后的情況及分析
黨員同學對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亮出黨員身份的認知比較復雜。有68%的同學表示愿意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32%的同學不愿意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近1/3的學生黨員不愿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更愿做一名“隱性黨員”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進一步調查發現,在“愿意亮出黨員身份”的黨員中,有38%認為亮出身份“很光榮”,33%認為亮出身份“可以促進自己的學習和工作”,27%認為亮出身份“有神圣的責任感”,另有2%的同學認為“亮出身份有時方便開展工作”。在“不愿意亮出黨員身份”的黨員中,有82%認為亮出身份“有炫耀之嫌,只要默默做好該做的事,低調一點為好”,9%認為亮出身份“樹大招風,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工作”,1%認為亮出身份“會使群眾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另有8%的同學在問卷選項之外補充了不愿意亮出身份的原因是“擔心群眾把不想做的事推給黨員”、“黨員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不用特別彰顯自己的身份”、“自己做得不夠好,離優秀黨員的差距太大”。
二、基層黨支部開展學生黨員繼續教育工作的現狀和不足
部分學生在人黨后存在松勁退步、知行不一、選擇做“隱性黨員”現象,與黨員繼續教育開展情況直接相關。調研證明了這一點。
(一)基層黨支部開展黨員繼續教育頻次偏低
對于“你認為在學生黨員中開展繼續教育是否有必要”,學生黨員認為“很有必要”、“有必要”、“沒有必要”和“可有可無”的比例分別為38%,52%、4%和6%。這表明,對于開展黨員繼續教育絕大多數學生黨員是贊同的,這也為做好這項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人黨后,所在黨組織是否開展黨員繼續教育”的調查中,53%的同學選擇“定期開展”,39%的同學選擇“偶爾開展",5%的同學選擇“幾乎不開展",3%的同學選擇“從不開展”。我們發現,目前基層黨支部開展繼續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與學生黨員的期待不相適應。
(二)基層黨支部開展黨員繼續教育方式老套,滿意度不高
對于“加強學生黨員繼續教育的有效途徑”調查,“社會實踐”、“參觀革命圣地”、“志愿服務”等的認同度分別達到為79%,70%,64%,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接受教育。但是,調研發現,“學習文件、理論書籍時政報刊”和“座談討論”成為目前各基層黨支部采取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比例分別為76%和78%,選擇“外出參觀”和“實踐服務”的比例分別為44%和37%。另外有9%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形式”。對于“目前黨支部開展的繼續教育活動的評價”,認為“比較單調,效果一般”的占到48%,“枯燥乏味,效果較差”的占5%。總體而言,基層黨支部開展黨員繼續教育的方式比較老套、單調枯燥,與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相適應。因此,在“對于目前黨支部開展的繼續教育活動滿意度”調査中,持“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態度的比例分別為46%、49%和5%。表示滿意的大學生不足半數,有27%的同學表示“迫于要求不得不參加”繼續教育活動或者“很少參加”。頻次偏低、方式老套的教育方式不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同。
本次調研中,選擇“積極參加黨員教育活動”的達到73%,大學生對于參加黨員繼續教育活動的態度是積極的,這是幵展工作的有利因素。因此,高校黨組織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和加強學生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工作。
(一)要加強黨員繼續教育的長效機制建設,著力把好預備黨員轉正關
長期以來,“重發展、輕教育”是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突出問題。調研中也發現,有不少大學生認為預備黨員轉正就是履行手續。因此,高校應當建立健全學生黨員繼續教育和管理的長效機制,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考察、匯報制度要更加完善、更加嚴格,正式黨員的再教育、監督、考核、管理機制要建立健全。
(二)持續改進黨員繼續教育的形式,精心設計和搭建黨員學生實踐教育平臺
黨員繼續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都應該更接近學生的實際,通過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特別是重視教育培養中的實踐環節,努力提升教育效果。黨組織應該鼓勵學生黨員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服務和實踐鍛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得到鍛煉,在實踐鍛煉中樹立學生黨員的優良形象。
(三)完善入黨“聯系人”、“介紹人”機制
基層黨組織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指派較早人黨并轉正的學生黨員擔任人黨積極分子聯系人、入黨介紹人等。學校各級黨組織可以充分發揮較早人黨并轉正的學生黨員朋輩教育的功能,使之在聯系、介紹新黨員過程中,既教育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也使黨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力量得到有效的補充。
作者: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