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療機構非技術員工繼續教育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機構員工通過繼續教育提升學歷、操作技能、思想政治素質及崗位變換的應變能力,是醫療機構綜合實力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緊迫要求。非技術員工作為醫療機構員工隊伍的組成部分,其繼續教育問題缺少重視,綜合素質、崗位能力偏低等系列問題制約了員工素質提升,對醫學健康服務水平產生影響。因此分析解決非技術員工繼續教育的相關問題,對落實“大健康”理念,推進“健康中國戰略”,保障國民全方位健康需要意義顯著。
【關鍵詞】大健康理念;員工教育;非技術員工;繼續教育;發展問題;審視建議
黨的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將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健康根基”[1]。繼續教育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科技新時代,對企業競爭實力與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日漸凸顯。醫療機構作為國民健康保障服務的主陣地,其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已成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必然,也必然對醫療機構員工素質與綜合能力培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非技術員工雖不是醫療機構員工隊伍的主體成員,卻是員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崗位重要性不容忽視[2-3]。然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非技術員工教育問題一直沒能引起有關方面足夠重視,員工素質與能力已明顯滯后醫學健康服務發展需要。
1非技術員工繼續教育面臨主要問題
1.1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繼續教育在國內發展的時間跨度較短,大部分國民對其重要性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故參與度與教育質量不高,尤以非技術人員表現明顯[4]。醫療機構非技術員工多從事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服務,大多崗位素質要求不高及“醫、教、研”的中心工作性質,使得多數醫療機構教育管理中存在“重技術輕管理服務”理念偏差,“非技術員工再教育應用價值不高,沒必要進行專項投入”的管理思維,是當前醫療機構教育培訓管理的通病。目前非技術員工崗位知識的更新,仍延用“以老帶新”傳統模式,規范性繼續再教育培訓嚴重匱乏。同時非技術員工自身也缺少教育主動性,缺少知識儲備與個人素質建設關系的辨別,認為再教育學習,是浪費時間與精力,投入多回報少,故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1.2崗位重要性認識不足
1.2.1員工繼續教育規劃缺失1991年原衛生部頒布了《繼續醫學教育暫行規定》,對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提出明確要求。1995年11月人事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將繼續教育對象擴大到全國所有技術人員[5-6]。非技術員工是醫療機構正常運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技能素質與崗位知識必將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及群眾健康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提升及豐富。創新管理及保障服務模式,適應現代醫學對崗位從業素質與能力的新要求,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再教育學習,來獲得更高的崗位的適配度。然而非技術人員是否要參加及如何參加繼續教育問題,始終缺少明確的政策引導,非技術員工參與再教育隨意性大且缺少監管及約束,繼續教育規劃的缺失與指導上的不規范,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全方位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的發展。
1.2.2員工崗位定位出現偏差非技術員工因崗位分工、性質、內容等因素,大多不產生直觀上的經濟效益,導致技術與非技術員工重視程度的懸殊對待,醫學服務與管理保障服務的協同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崗位認定上缺失公允,是當前醫療機構管理中的通病。同時人力成本支出給既要保持公益又要參與市場競爭的醫療機構增加的運營壓力,使得大部分醫療機構不愿進行再教育等投入,即使知道高素質員工隊伍對企業整體的積極影響,也會迫于經濟壓力將有限資源投入到醫學技術員工身上,以換取新業務、新技術開展帶來的直觀利益。崗位差異導致利益及資源分配上的不對等,極易引發非技術員工的抱怨與工作倦怠,對員工參與單位活動與再教育的積極性產生較大影響。
2“大健康”理念的現實意義
2.1“大健康”理念是國富民強的重要基礎
國家要發展,要立于世界之巔、要步入強國之列,民族振興、富強是首要任務。在經濟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今,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要實現振興,比拼的核心都是人才資源,而健康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就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源[7]。如果說要具備強大的綜合國力,人才是關鍵,那么健康的人才就是關鍵中的關鍵。因此全面加強國民健康教育,提升國民健康指數,是人才興盛、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基礎。
2.2“大健康”理念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國家實力的提升與發展,內部穩定是基礎,如何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是關鍵。醫療衛生工作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關,人民群眾往往通過醫療衛生服務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看黨風政風建設、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會公平和諧[8]。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威脅衛生公共安全的事件頻發,醫療衛生事業所面對的責任日益嚴峻,社會安定和諧的局面受到挑戰。因此,新時期全面加強國民健康建設,落實“大健康”理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9]。
2.3“大健康”理念是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保障
素質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個人文化水平、健康程度、思維能力以及與職業技能等根本特征的綜合體現。國家實力的提升,不光指經濟實力,更多的是指人的素質。整體素質提升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前提,因此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國民素質建設。國民素質的提升離不開身體的健康,健康是素質提升的重要保障,是干事、干好事的基礎。身體的健康與否,會影響精神狀態及干事業的情緒?!敖】抵袊鴳鹇浴睆膰覒鹇缘母叨葘窠】蹬c精神提出了指導與引領,只有國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才會有精力體力從事干好事業,才能實現各行業的振興。
3落實“大健康”理念,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員工素質教育全面提升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落實“大健康”理念,是提升國民健康與幸福指數、提升國民素質建設,實現民族振興、國富民強目標的重要保證。新的歷史時期,全體衛生從業人員必須緊緊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條主線,努力強化素質建設,不斷提升和優化醫學健康服務質量,為人民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而努力。
3.1落實“大健康”理念,以“綠色人文”管理體系為依托,全面推動非技術員工再教育工作
“大健康”理念,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是一種新的健康觀[10]?!熬G色人文”管理體系的先進性體現為“綠色環境、無害服務、人文管理”,它將對人的服務按步驟連接成一整體,使優質服務得到全方位的體現,它的形成與完善,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醫院將產生巨大的指導意義[11]。綠色人文管理體系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全方位服務群眾健康需要,這個全方位不單指醫療護理服務,而是從群眾進入醫院那一時刻起,就能感受到多角度全面人性化的服務與保障,接診、掛號、交費、診療、康復離院等名環節都能體會到親情與關愛,病痛引發的負面情緒得到舒緩?!熬G色人文”體系對衛生從業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員工只有通過不斷的再教育學習,強化綜合技能的知識儲備,才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高品質的保障服務,實現國民健康需要。
3.2落實“大健康”理念,以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指導,全面推動非技術員工再教育工作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我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12]?,F代醫學健康服務必須有現代的管理制度去規范與監督指導,現代管理制度是圍繞的如何提升醫學服務質量這個目標進行的,是依法執業的需要,是提升醫學健康服務發展趨勢的需要,是國民健康幸福的需要[13]?,F代的醫院管理對衛生從業人員素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標準,現代醫院管理必須打破傳統教育思維的束縛,制定科學的“全崗位”員工教育培訓規劃,進一步完善員工繼續再教育管理,以全員素質整體提升為目標,推進醫療機構崗位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提升。
3.3落實“大健康”理念,以素質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非技術
員工再教育工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根本要求,大健康理念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行動引領”[14]。衛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努力與辛勤,從業者業務素質的高低,將對百姓健康及“幸福指數”產生影響[15]。內涵建設是醫院的靈魂,對外體現醫院品牌形象與知名度,對內體現朝氣與活力。搞好內涵建設前提是不斷強化員工素質建設,無論有多好的發展理念、先進的儀器設備,不重視員工素質培養,就失去了積極向上的發展動力,內涵建設也就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員工素質是內涵建設的必備條件,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員工教育不分主次,各崗位員工的素質只有同時達到相對較高的層次,集體的整體內涵力量才會體現,因此醫療機構各崗位員工教育投入應保持相對平衡,在保證醫學技術更新發展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現代管理服務對衛生事業發展的影響,有效分配繼續教育資源,有計劃的推進非技術員工再教育工作,保證各崗位員工綜合素質整體提升,不斷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質量、水平和可及性。
作者:熊偉 陶冶 甄昌浩 蘭利瑩 王柳行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行政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