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設計課程考核機械結構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義
課程考核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檢測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程度;督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積累;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找出原因并及時進行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改進,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目前看,部分高職院校的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課程都會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但仍沿用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單一,題目類型主要是客觀題(填空、選擇、判斷、計算題與簡答題),方式主要是筆試,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成績評定一般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平時以出勤和提問為主,期末考試僅憑一張試卷。這樣的考試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為:第一,期末考試的時間和內容十分有限,無法全面概括學到的所有知識,進而也就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測,存在片面性。第二,由于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過小,導致學生對平時成績不重視,主要表現為逃課和不認真上課。第三,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過大,導致學生上課不認真,考前做突擊,這樣不僅無法提高教學質量,還容易助長學生僥幸和投機的心理,無法實現學校培養高素質學生的目標,偏離了課程考試本來目的。因此,學校應根據原有考試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革,注重學生學習成效的考核,減少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并通過項目的完成增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職業素質養成等方面的考核,使學生轉變對考試的認識,盡量做到從應試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轉變。
二、改革課程考核內容
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為總體目標,在培養學生較強工程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同時,強化先修課程,培養學生從無限的知識系統中汲取和提煉所需知識的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機械的傳動原理,認識機械系統的結構組成,能識別各個機械的零部件及其作用,并且會分析各種傳動機構的特點以及其適用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設計一般復雜程度的機械傳動結構的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完成項目任務等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評價采用了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終結性評價用于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筆試、口試等方式進行考核。為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改革考試方式,逐步推動教學手段與方法的變革、教學內容的創新,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除了筆試之外,增設了課程口試環節。過程性評價主要用于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從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態度、在項目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學習及工作方法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方面來進行考查評價。考核權重設計為總評成績100分,平時成績占20%,項目成績占40%,期末考核成績占30%,口試成績占1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課程教學過程性考核,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考試模式。
三、具體實施
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課程開設的時間跨度為兩個學期。課程教學項目的設計以生產和生活中的典型機械的分析與設計為載體,內容包括3個教學項目:機械中的常用機構分析;機械系統結構分析及拆裝;機械傳動裝置及零部件設計。考核從三方面進行:一是理論知識點的考核。理論教學的內容采用課堂提問、階段性考核和綜合考核等多種方法,可以是閉卷、開卷、半開卷、面試、綜合型設計大作業等形式或多種形式相結合。二是實踐環節的考核。在每一次實驗中通過現場操作、分析報告、面試等形式來考查學生對實驗設備的應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綜合能力。三是綜合能力訓練的考核。量化評分每一個設計階段學生的設計能力,全面跟蹤學生的學習態度,隨時掌握學生在每一個設計階段的實際表現,逐步提高學生對課程綜合能力訓練的重視度,保證課程綜合能力訓練的質量。 通過近年來對機械結構分析與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尤其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激活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多元智力因素,提高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發生了變化,通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教育行為體現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識和對學生的人性關懷,建立了全新的師生關系。總之,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是培養卓越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改變原先由試卷決定學生成績的方法,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注重“學習實效”,著眼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
作者:林泉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